开启北京老宅门文化

所属栏目:2010年08月 发布日期:2010-10-28 14:30 热度:

  摘要:认识一座城市从门开始,打开城市的“大门”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它的文化,打开北京文化的大门就要先开启北京四合院的老宅门文化。通过对北京老宅门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所谓的“门第有别”,同时看到了祖国文化的灿烂,及在建筑方面的成就。
  关键字:北京,老宅门,文化
  一、北京四合院建筑与宅门
  1、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调查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四合院被各地的民居广泛使用。不过,只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北京四合院,这是因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四合院基本是北京的另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初始于元朝,到了明清后,北京四合院经过不断改良完善,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
  2、北京四合院的宅门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说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为胡同并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方(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宅院的位置坐向很有讲究,同时这些宅院的大门也是根据五行八卦来确定开向的,而宅门的开向以“巽”位和“乾”位为吉位。所以在路北的宅门就开在庭院的东南角也就是“巽”位,而路南的宅门就开在西北角也就是“乾”位。北京四合院的老宅门不仅是在方位朝向上很讲究,走在北京的胡同里,还会发现这些住宅的宅门,从高度、宽度、装饰和颜色的运用上都颇为讲究。
  二、北京四合院宅门的类型及其简介
  所谓出身名门、门当户对、门第有别都离不开一个“门”字。大门除了可以沟通内外,防护安全以外,同时也是宅院主人的脸面,人们从宅院的大门能够很清楚的看出宅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在明清的典章制度里对门的等级规定非常严格,规定的大门样式不能随便修改,这就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宅门形式。从门的结构和规格上看,宅门主要分两大类:一种是带门楼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种是随墙门。其中屋宇式大门还包括: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等。
  
  1、屋宇式大门
  屋宇式大门是由房间衍生出来的,它是有门洞的,整个门洞大概是一间房的面积。主要包括: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等。
  1.1王府大门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等级最高的,这种大门一般位于宅院的中轴线上。按清朝对宗室分封制度,在王府中还有高低地位的不同,与此相对应的王府大门的间数、装饰、色彩等等都是按制度规定而建的。王府大门为三到五开间,屋顶用筒瓦、大脊,并且设有吻兽。在垂脊上设有仙人走兽,大门板漆涂为红色,粱枋画彩画。比如《大清会典》上记载:亲王府门为五间房,可开启中央的三间,屋顶上可以用绿色琉璃瓦,屋脊可以安吻兽,大门上一共有63个门钉,门钉是九行、七列。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可开启中央的一间,门上的门钉数量要比亲王府门减少七分之二,即九行五列共45个。除此之外为了显示王府的地位和威严,在府门外一般设有一雌一雄的石狮子。
  1.2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的等级是仅次于王府大门的宅门,为官宦职位一品到七品的文武百官使用的宅门形式,即便是富商也不允许使用广亮大门形式的宅门。认出广亮大门主要从三个地方看:门柱、雀替、石台阶。门柱的前檐柱是用来支撑房檐的,看似是镶在墙里面一样;而中柱是用来支撑脊檩在大门的两边,同时门附着在中柱的位置。广亮大门有较高的台阶,一般是三级以上。雀替,是广亮大门的又一个显著特征,起先是用来起支撑作用的,后来渐渐偏向于装饰作用,它是官宦的象征,寻常百姓是不允许使用的。
  1.3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非富即贵,其等级比广亮大门略低一些。金柱大门是从广亮大门改良过来的,因此有时候很难分辨出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区分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首先从图案上很容易看出,金柱大门的图案装饰显得比广亮大门的轻巧;还有就是金柱大门的房顶在广亮大门房顶的基础上有些变形。因为金柱大门的门扇、门框、门洞的位置与广亮大门的前后位置不一样,金柱大门的门设在前檐柱和中柱之间的位置而不是设在中柱的位置上。这就导致金柱大门的门洞没有广亮大门的门洞深邃庄重,但也不失官宦和贵族门第的气派。
  1.4蛮子门
  蛮子门,只富不贵,比金柱大门的等级略低,是富商的专用宅门形式。在礼制约束下的封建社会,有钱不代表有权,富商和乡绅虽然有财富资本,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不能与官宦的地位相提并论的。住在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是商人,在当时社会古人歧视南方人,把他们称作“南蛮子”。如果他们要建筑广亮大门,按照规定,他们是不允许安装雀替的,因为雀替是官职的象征,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显得檐柱额枋之间非常空荡。所以为了美观,并且符合礼制,只能建比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规模小的门。于是他们把南方的建筑理念带到北京,并带来了南方民宅比较流行的门,“蛮子门”就这样流传开来。
  1.5如意门
  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采用最普遍的一种宅门形式,多为百姓采用。乍一看如意门和蛮子门看起来相似,其实不然。如意门是在蛮子门的基础上改造的,把蛮子门两侧的走马门去掉,在前檐柱中间砌墙,墙上留有一个尺寸合适的门洞,在门洞内安装门框、门槛、门扇和抱鼓石等构件。所以一看如意门感觉门好像安在墙里面。如意门虽形制不高,门口比较窄小,但是不受等级限制。门框上方常雕刻象征吉祥的精致砖花图案,可以装饰的很华丽精致,能够显示宅院主人富有和较高的艺术格调。和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不一样,如意门只有两个门簪做装饰,而其他大门都是四个门簪,而且在两个门簪上会雕刻“如意”两个字,这也是如意门的一个标志性配件。同时,在门洞的左右上角各有如意形状的砖雕。所以当门簪上雕刻的“如意”两个字日渐模糊,还可以通过这两个如意形的砖雕辨认如意门。
  2、随墙门
  随墙门也称墙垣式门,是利用墙垣造门,它的等级要比屋宇式大门低的多。随墙门用在三合院或者较小、简陋的四合院住宅中。它的系统结构和构造比较简单,装饰也比较朴素。它与独立的屋宇式大门的最大区别是:随墙门是在宅院的墙上开门,只在门上方或者左右两边的墙上略作装饰。
  门楼是随墙门最普遍、常见的一种宅门形式。小门楼是纯砖结构,构造一般比较简单,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顶、脊饰、门框及门扉构成。它的结构就是在门洞上方将院墙升高,在上面加一个屋顶,屋顶上用清水脊或者卷棚元脊,上面用简瓦等,在屋顶下做一些砖雕装饰。虽然会做些装饰,但是装饰一般都比较简洁朴素。
  3、其他样式
  在北京四合院中还有中西合并的西洋式宅门。
  西洋式宅门在北京四合院中采用也很普遍。它是外来的宅门样式,明朝时由欧洲传教士带进中国,但那时候还不为人重视。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建造圆明园时,修建了西洋楼景区之后,这种宅门形式在北京城内大街小巷流传开来,并成为一种时尚装饰品。
  除上述几种门外,民间宅门中还有大车门、小窄门、半间门、栅栏门等形式,除了功能性外,基本都不超出上述的宅门做法。
  三、结论
  原始人类建造的第一间茅屋,它的意义远远大于现在的任何一座建筑,有了最初的房舍就有了门。门成为人、社会、自然和文化的连接点,德国的哲学家G•齐美尔在《桥与门》中说:“世人无时无刻不站在门的里面和外面。通过门,人生的自我走向外界,又从外界走向自我”。正如打开北京的老宅门,就打开了北京文明的一扇门,每一扇门都在诉说着一页历史,一页文明。历史在变迁,时代在变迁,但不变的是大宅门内在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田旭桐侯芳编《老北京城建筑•门窗》广西美术出版社
  [2]《北京新建筑指南》天津大学出版社
  [3]《光明日报》2002.7.31
  [4]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图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5]侯幼彬李婉贞编《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文章标题:开启北京老宅门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news/csjs/201008/48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无相关信息
论文加急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