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与处理技术探讨

所属栏目:2012年07月 发布日期:2010-10-27 11:23 热度:

  摘要:本文从医院污水处理现状以及《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应在理化指标、生物学指标、生态环境安全指标等内容进行修订;并根据医院污水处理规模、排放去向,结合国内医院污水处理技术和标准的修订,研究并推荐三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生态安全
  
  医院污染物排放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已建设有相当数量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医院污水处理水平整体较低。本文在对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修订和处理技术路线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适合我国国情,保证医院污水达标排放,同时满足生态安全要求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一、我国医院污水排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医院污水的排放及处理现状
  医院的排水量与医院的规模、性质、医院设施情况、住院和门诊人数以及地域气象条件、所处地区的生活习惯和管理制度有关。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基本沿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有市政排水管网的区域内,污水经消毒后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另一种方式为污水经适当的生化处理和消毒后排入自然水体。
  根据调查的8515家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拥有率为58%;地区不同,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江苏等地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拥有率较高,在90%以上,而内蒙、陕西和西藏等地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拥有率较低,在10~30%。被调查8515家医院的污水排放总量为82.34万m3/d,实际处理量为67.95万m3/d,处理率为82%,按现行排放标准达标排放量58.15万m3/d,达标率为70.6%。
  2.当前我国医院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1)医院内部污、废不分,清、污不分
  医用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和消毒执行不严格,造成医用化学药剂等难降解化学物质进入医院排水系统;而且医院内行政办公区、生活区等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不分类收集、处理,造成医院污水处理量大。
  2)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拥有率、处理级别低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拥有率低,医院污水超标排放,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未全面考虑生态环境安全
  目前我国对医院污水排放的控制主要依据生物学指标,尚缺乏生态毒性控制的理念。医院污水的消毒多采用含氯消毒剂,在消毒过程中氯消毒剂易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具有致突变性的有机氯化物,且消毒剂过量投加现象较多,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4)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废气处理不够
  目前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密闭性和卫生防护条件不够,处理现场的空气没有得到有效的净化,医院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未经有效处理,成为新的污染源。
  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及处理技术原则、路线
  1.关于标准的修订
  为了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的控制和实施新的环境标准体系,国家已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编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针对原有标准在医院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新标准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修订:
  1)在理化指标方面,对排入地表水体的医院污水和传染病医院污水的COD、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应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增强污水处理系统的抗风险性。考虑氨氮也消耗消毒剂,对氨氮也应提出严格的要求。
  2)在生物指标上,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应对排入下水道与排入水体的医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严格区分医院性质,同时根据污水去向分为两个等级,应严格控制各级指标。
  3)考虑了消毒效果和生态安全性问题,针对不同性质医院及污水去向对消毒时间和余氯量做出明确规定,严格余氯标准的上限,提高生态环境安全意识。
  4)医院产生的污水、废气和污泥要求进行全面控制,在强调对含病原体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
  排放标准不仅影响着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涉及医院污水对生态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更关系到医院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2.医院污水处理的原则
  根据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发达国家对医院污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应遵照如下原则:
  1)全过程控制原则。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2)源头控制、清污分流原则。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不容许将医院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排入下水道。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
  3)就地处理原则。我国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尚不完善,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就近处理。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医院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对医院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5)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全面考虑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6)生态安全原则。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3.工艺处理路线
  根据标准的修订以及结合发达国家和WHO的要求,医院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满足出水达标,同时确保生态安全。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和处理污水排放去向,进行工艺选择。主要采用的工艺有: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工艺处理路线为:
  1)传染病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2)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3)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推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4)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图1 不同处理工艺的应用情况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适用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可将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去除,提高后续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
  二级处理工艺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入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医院污水二级处理可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简易生化处理工艺只作为对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三、结束语
  为防止医院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医疗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医院污水处理和排放达到WHO或国外发达国家医院污水排放要求及处理的水平,针对目前我国医疗污水处理系统不健全、不完善的现状,应从排放标准与配套处理技术两方面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与配套处理技术的完善与提高,应注意:
  1.严格控制排放标准的各项指标,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制定强有力的处理措施对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2.建立完善的医疗污水处理处置系统,包括对污泥和废气的处理处置系统,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系统和处理程序。
  3.建立高效的环境危机和事故预警应急控制体系,实现环境控制目标,保证国家环境、生态和社会安全。
  4.应从风险控制角度,控制医疗污水中病毒、病原体、病源微生物的存在。对医疗污水处理这种特殊敏感设施应从传统浓度控制转向风险控制。
  5.增强生态环境安全意识,控制一些主要的生物学指标,加强生态毒性控制的理念,减少毒性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世豪,凌波,化工出版社,医院污水污物处理,2002年
  2. 王玉珍医院污水排放监测及其氯化消毒的改进对策-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Vol.15No.1

文章标题: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与处理技术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news/csjs/201007/482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无相关信息
论文加急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