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探讨

所属栏目:2012年07月 发布日期:2010-10-27 11:20 热度:

  一、引言
  “布局合理”是各种文献经常用到的说法。人们往往把“布局合理”作为一个目标或理想状态,把“布局不合理”作为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理由,把撤并农村的村庄、腾出农民的土地供给城市的“集约化”建设作为解决“不合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仿佛实现了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设想,才是“合理”的村庄布局状态。然而对于何谓“村庄布局合理”,或者说什么是“村庄合理布局”的判据,尚无专门的研究和有说服力的观点。
  这种对农村居民点的生活与生产紧密相融等突出特征缺乏理解,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来设计农村的方法,在理论上缺乏依据,在观念上有失公允,在实践上非常有害。为了克服在农村规划中有可能左右人们思路的这类“城市偏向”传统,有必要首先确定“村庄布局合理”的判据问题。
  二、农村居民点布局是否合理的判据
  我们认为,村庄布局是否合理的判据至少应当从农村村民的需求和城市对于农村的需求两方面考虑。
  1、农村居民的需求
  尊重农村居民的需要是确定农村居民点调整的出发点。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是村庄规划建设的第一位的要求;村庄空间坐落是否能够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也是判断村庄布局是否合理的首要判据。所谓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不应当脱离这个基础去谈“合理”还是“不合理”,脱离这个基础去对所谓“不合理”进行调整,脱离这个基础去追求理想化的所谓“合理性”。
  农民收入状况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合理性调整首先需要考虑的基础条件。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是决定农民(在外部不能支付全部成本的前提下)有没有条件迁移的根本因素。农民收入是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需求愿望。
  2、城市对农村的需求
  城市对农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空间、涵养生态营造市域绿地系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等方面。
  三、农村居民点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庄布局调整,主要解决从空间上合理排布村庄位置,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它针对的问题,是村庄布局不合理问题。因此,分析村庄布局“不合理”的表现,是布局调整安排的关键。
  1、生存性不合理
  所谓生存性不合理,是指主要由自然条件造成或由人为活动形成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荥阳南部乡镇煤矿塌陷区的村庄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耕地出现下陷,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降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村庄需要综合迁建治理。
  2、功能性不合理
  所谓功能性不合理,是指主要由于城市的发展而改变了当地农村原先的功能、环境等条件,使村庄位置显得不合理。
  荥阳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多项国家级项目从境内通过或在境内选址,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业集聚区、国电工业园区、西气东输等,该类大型项目需要征集大量土地,或对所在范围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工程沿线或范围内的村庄需要迁建或综合整理。
  3、规模性不合理
  规模性不合理是指村庄人口规模过小,导致大型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难以延伸。
  荥阳市复杂的地形地貌,尤其是北部、西部邙岭区域所在乡镇如广武、高村、王村、汜水、高山,南部环翠峪区域所在乡镇如贾峪、崔庙、刘河、环翠峪,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多数村庄居民点空间布局较为分散,各居民点之间距离较远,人口较少,规模较小,土地集约化程度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共享带来了影响,从而制约了人民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4、结构性不合理
  所谓结构性不合理,是指村庄内部的空间格局不合理。这类不合理情况属于目前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使用的不合理,或者与农村居民点相邻土地使用的不合理。村庄与工业企业混杂布局,许多企业布局在村庄,土地利用效率低,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尤其是南部崔庙、贾峪镇煤矿、建材以及石材等工矿企业密集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固体粉尘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农村居民点容积率偏低,因而使土地利用率偏低,目前,农村居民点容积率约为0.1-0.4。据初步统计,目前荥阳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3000多人,占农村人口的10.5%以上,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利于荥阳市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同时由于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与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沿村庄外围或道路重新建房,村中房屋破旧无人居住,村庄中“空心村”现象明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对农田的疏于管理,造成农田荒芜或影响了农田粮食产量的提高。
  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结构存在居住用地比例过大,公共设置用地和道路用地比例偏小的问题。多数村庄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交通、通讯、教育、水利、卫生等)仍较为缺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部分地区村庄甚至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较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5、体制性不合理
  所谓体制性不合理表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居民点,按其产业和就业的特征、人口的户籍结构、土地用途的属性、社区服务与管理的需要,都应纳入城镇体制的范围,但是尚未及时转变体制,或者城乡体制交叉混杂。
  四、荥阳市村庄合理布局
  根据荥阳市村庄布局存在的不合理性和发展潜力,把荥阳村庄分为四种类型。
  迁建型村庄,主要解决生存性不合理和规模性不合理的问题,荥阳共迁建31个村。
  城镇化改造型,主要解决功能性不合理和体制性不合理问题,荥阳共有城镇化改造型村庄49个。
  重点建设型和保留整治型,主要解决结构性不合理问题。其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作为重点建设性村庄,共有43个,发展潜力相对较小的村庄作为保留整治型村庄,共有147个。

文章标题: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news/csjs/201007/48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无相关信息
论文加急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