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渗漏水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水;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下室层数也不断增加,而地下室的渗漏水现象也比较普遍,已严重地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地下室的使用和安全。究其原因,即有客观因素,也有设计、施工、材料、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为此,针对不同的工程渗漏情况,本着“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地下室的渗漏水进行综合治理。
一、工程概况
平煤集团经调大厦是一座集金融(含营业与办公)和写字楼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8280m,框支筒结构,总高88.888m。建筑物由主楼和裙房组成,两者之间设有l00mm宽建筑缝贯穿上下。主楼地上二十二层,地下二层,框剪结构,箱剪结构,箱型基础,基底标高一12.12m;裙房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片筏基础,基底标高一5.32m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均采用C30集料级配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内外墙面均抹3~5mm厚cIA水泥砂浆,基础回填采用3:7灰土分层夯实。地下防水做法地下防水工程完成后,发现存在渗漏问题。
二、工程渗漏部位及渗漏原因分析
1、主楼和裙房的变形缝处渗漏变形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存在“十缝九漏”之说,因此变形缝的渗漏已成为地下工程的通病之一。经实际检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认为原来的防水措施只考虑一道防线过于单薄,应考虑采用多道防线、刚柔结合的复合防水构造形式,才能达到密封防水、适应变形的要求。且变形缝渗漏,也是由于主楼和裙房高差和荷载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处理变形缝的材料在同一水头情况下承受的压力增加,也对防水不利。施工时,混凝土期龄不断增长,产生收缩,角钢膨胀系数与混凝土又不同,使角钢与混凝土之间产生收缩裂缝,也加速了渗水通道的形成。此外,埋设角钢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产生缝隙,也导致变形缝漏水。
2、外墙处渗漏地下室外墙渗漏部位主要在主楼地下层水池,裙房地下一层通风口等防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少振、漏振、超振,造成蜂窝、麻面、沟洞处漏水,模板接缝不严密,跑浆、漏浆处漏水,防水砂浆抹面处理层未清理好,未分层压实,使面层与基层粘贴不牢固,空鼓、裂纹处漏水。
3、穿墙管处渗漏裙房地下一层北墙有一穿墙管由于未事先预埋,直待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才发现漏设,重新凿洞埋管,破坏了原防水层,造成了渗漏。裙房地下一层西墙有一穿墙管因固定不牢,松动变形,使管外壁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造成渗漏。
4、施工缝处渗漏由于浇筑主楼地下二层西北角底板混凝土时,突降暴雨,工程被迫暂停,施工队伍只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待雨停后,把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泛粒与杂物,然后再铺一层与原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但由于原混凝土表面被雨水冲刷跑浆严重,仅留下砂石和少量水泥浆,形成新旧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产生缝隙,造成渗漏。
5、其他经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场地地下水为潜水,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及场地内上、下水管道漏水渗入,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地表下0.6~1.9m。经对大厦所处周围环境调查得知,原有地下上、下水管道因年久失修形成渗漏,补充了土壤中的含水量,再加上雨季、丰水季节,降水量大,地下水位升高,水压加大,穿透原防水层,造成漏水。
三、渗漏治理方案
针对目前工程渗漏情况,本着“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经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共同研究制定以下治理方案:
1、首先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确定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为二级,并决定由具有资质等级证书的防水专业施工队伍来承担治理任务,操作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所发的上岗证方可进行施工。
2、主楼和裙房的变形缝处渗漏治理方案将变形缝内的原嵌缝材料清除,深度约10cm,在漏水较大部位处埋设引水管,把缝内主要漏水引出缝外,然后打住浆眼,采用0.3Mpa压力化学注浆,将高分子注浆材料TB型聚氨酯堵漏剂(由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水溶性聚醚合成)注人混凝土裂缝,再用快速堵漏灵做5~10mm防水层,粉刷2~3mmJS型!聚合物一一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用5~lOmmTE型复合防水密封胶封口,粉刷2~3mmTA型防水
胶。
3、外墙处渗漏治理方案外墙渗漏处剔凿清理,寻找较大漏水点,打注浆眼,采用0.3Mpa压力化学注浆堵水,将防水砂浆空鼓处进行剔凿清理,重新分层抹2~3mm防水素浆(水泥:防水剂=1:0.5—0.8)、10~15mm防水砂浆(水泥:中砂:防水剂=1:2.5:0.8)各两遍,防水剂采用TJ型脂肪酸防水液。
4、穿墙管处渗漏治理方案将穿墙管四周松动的混凝土凿开,清理干净后,用防水嵌缝油膏热灌注冷凝作防水层,再分层抹2~3mm防水素浆、10~15mm防水砂浆两遍。
5、施工缝处渗漏治理方案将施工缝渗漏处沿缝凿槽,清理干净后,在漏水较大部位处埋设引水管理,把缝内主要漏水引出缝外,然后打注浆眼,进行0.3Mpa压力化学注浆,用快速堵漏灵做5~10mm防水层,再分层抹2~3mm防水素浆、10~15mm防水砂浆两遍。
6、其他针对场内上、下水管道漏水的实际情况,分别处理管道,使之达到不渗漏,同时,加强大厦周围有组织排水工作,增设排水沟,使大气降水、地表水能有组织排至工程影响范围外,以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其对地下结构的压力,使地下防水工程免受侵蚀破坏。
四、结束语
针对上述不同的渗漏部位和渗漏情况,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经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为期3个月的积极缉织、精心施工和严格管理,经现场对渗漏部位再次观测和检查,渗漏情况基本解除,已达到治理的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