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城市的骨架,城市街道是城市景观的窗口,展现着城市的面貌。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街道景观在设计、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为景观设计者在以后具体的城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和改造中,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字:街道景观,存在问题,思考,策略
城市街道景观涵盖城市街道自然景色和人造的景色。纵观世界城市,很多著名的街道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国外,有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英国伦敦的牛津街;国内有北京的琉璃厂古文化街、天津的五大道风情街……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在每一个细微处,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城市街道担当着展示城市整体面貌的名片和窗口,体现了城市的人文特色和时代精神。
一、目前我国城市街道在设计和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重视。近年来,各个城市都不断地在街景与市容环境整治上加大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街道景观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城市街道人性化空间的更新不能与城市面貌的改善同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许多传统的城市的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功能的需求,在有限的场地中,反复的扩宽机动车道,而占非机动和行人的空间。许多城市街道由于早期规划不完善,建筑紧邻人行道,没有过多的缓冲空间,机动车道扩宽后,更是增加了行人交通的危险性。由于仅着重考虑交通对路面承载能力的基本要求,所以街道包含各种附属设施的人性化空间的建设往往就被忽视掉。比如生在道路上很难发现公共厕所、垃圾箱、街道标牌、公共电话亭等附属设施,许多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或不按规范设施或没用。
1.2 城市街道建设缺乏历史文脉延续
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原有街道既成景观风格或特色的尊重和保护,不能有机地处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不但破坏了街道原有的良好景观,而且逐渐失去了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不能唤起对原有场所的回忆。
1.3城市街道空间缺乏个性和可识别性
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场所特征,过于雷同的街道环境使得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使城市缺乏特有的可识别性,降低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4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城市中的土地越来越稀缺,许多城市缺少为市民提供活动的场所。建筑毗邻人行道而立,缺少人行空间,街头广场和小游园严重缺乏,人们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场所。
1.5城市街道环境质量差后期管理跟不上
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部分城市街道两边缺少行道树,绿化的后期维护及修补工作不到位,道路景观和生态效应较差;沿街建筑形式较杂乱,缺少连续性、韵律性,没有特色;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设计。街道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二.、当前城市街道景观改造出现的问题
2.1立项时间短,没经细致论证、不切实际
由于一些城市管理者对街景改造有着设计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的误区,本来应该认真对待、反复论证的城市街道景观改造成了彰显政绩的“快餐”工程,这在很多中小城市显得尤为突出。在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立项前,常常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调研和评价。而一味的赶时间,甚至有些地方为了立项而立项,缺乏对街道景观改造的目的性。这样改造的街道景观难免存在各种遗留问题,并没有解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浪费了人力物力。
2.2盲目模仿,失去本地特色
很多中小城市的街道景观正在逐渐丧失自己的地域特色。街道景观是展示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窗口,盲目地追风和简单地模仿使得很多街道景观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忽略内在的东西,失去特色的同时,也破坏了很多中小城市原有的城市肌理。现在很多一些城市热衷于建设打造景观大道或者仿古一条街、欧式一条街等形象工程,而相邻的街道之间也缺少必要的联系和呼应,不伦不类不成体系。在盲目翻新街道风格的同时,也使本地居民丧失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3立面反复返修,只做表面文章
街道立面,尤其是建筑立面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要素,但并不是全部。除了建筑本身之外,街道家具、街道小品、艺术雕塑、建筑围墙、树木绿化等都可以结合起来组成丰富多彩的街道景观。街道景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空间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而目前部分中小城市街道的景观改造则完全成了立面的化妆修饰。目前,设计人员所做工作大多是去做立面建筑效果图的排列拼贴,并没有从综合的视角、宜人的尺度等去考虑人性化需要。
2.4只顾眼前成绩,忽略长久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小城市街道景观改造往往过分追求进度和效率,由于设计周期和经费等原因面对出现的问题,多采用化妆掩饰的办法。一些不必要的、易施工的设施常常被大量使用,一些基础性的、长周期的基础设施往往被草草装修应付了事。这种贴贴瓷砖、刷刷油漆、移植绿化的方法在短时期内可能会给人新鲜的感觉,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无论对街道景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城市文化氛围的积淀都是有害无利的。
三、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思考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和其他步行用道。它们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既方便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安全性、适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1街道形式和定位的考虑
街道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的断面形式和交通定位,不同的形式,其景观功能不同,设计要求也不同,交通性街道强调是大尺度的景观营造,而生活性街道强调小尺度,可参与性的景观设施和场地的营造,商业步行街则强调互动性和便捷性。
3.2广告牌、环境雕塑小品和设施设计考虑
街道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属于街道家具范畴,街道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它需要强调刺激,为此尺寸较大,常常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广告要严格审批。但如果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设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设计思想要体现自然,有趣,活泼,轻松。例如大胆的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3.3城市街道绿化设计的考虑
道路绿化应体现道路的功能特点,交通性道路应以满足道路的交通安全为主要出发点,而生活性道路则应在不妨碍交通安全的基础上,以遮阴、美化城市环境为主,做到因地制宜,并且更加街道不同的定位和断面形式设计不同特色街道绿化景观,彰显其个性,突出街道的可识别性。
四、目前城市街道景观的改造中所采取的策略
4.1可持续策略
对城市街道景观的改造需要在宏观上有远见有计划地制定策略,在中微观上有控制有步骤地开展,这些都是可持续性的要求。城市街道景观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对街道景观整体把握的前瞻性。要弄清楚什么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需要耐心解决的长期问题。在基础设施上不要做表面文章,在整体效果上不要盲目追求一次到位,要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街道景观的改造不应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是需要切合实际、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
4.2人性化策略
对城市街道景观的改造应该着重考虑市民的需求,以人为本,设计亲民、便民、和谐的公共场所空间。中小城市有着自己的规模,街道景观改造要跟自己城市的规模相协调。过大的尺度,生硬的模仿不适合自己的景观都是不可取的。同时,在同一个城市中,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性质,要从道路本身的功能和性质以及相关活动人群去着手,提供舒适、美观、便利的开放环境,切不可不经调查研究想当然地规划改造。设计者要本着负责任、以人为本的态度亲自去调研改造项目,分析问题,提出方案。
4.3 地域性策略
应努力发掘当地文化和城市特色,把城市街道营建成具有城市内在精神的公共场所。城市街道景观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街道空间的性格、市民的生存交往环境,成为城市居民审美观赏和生活体验的日常性视觉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街道景观的地域性改造有很多手法可做,不仅仅局限在建筑立面一点。将地域文化的一些符号、标志、代表人物或事件的元素通过灵活的手法应用在街道家具、铺装、休憩小品等细节方面,都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相对于在建筑立面装修上的重复投入,节约了经费,也便于长期管理维护。
4.4 公众参与策略
城市街道景观改造涉及到很多利益方,处理协调好各方权益需要规划工作者、政府、普通大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公众参与既体现了规划工作为全社会服务的宗旨,又是社会公平的需要。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更应该增加公众参与的力度,增强城市的信心和活力。积极吸收人民大众的意见,在规划、反馈、决策间形成良好互动。积极引导城市居民关心自己的城市环境,参与自己城市环境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2/4(13-16)
[2].田建中.城市街道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4
[3].邱巧玲.城市干道绿化的几个问题.中国园林2002/3(26-28)
[4].申曙光等.挖掘历史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广场品位.中国园林2002/2(6-8)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叶菁.城市街道景观创新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7].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1):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