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建筑魂的失落》中指出文化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吴教授针对性地提出“全球-地区建筑学”概念,切合实际地解决“特色”问题,过去建筑是“千楼一面”现今是“千城一面”真可谓为“危机”。
关键词:环境,差异,特色
建筑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特色,地处寒冷的北方如果盲目抄袭炎热的南方设计手法,只能招来指责。同一功能的建筑因环境不同而最后应具有不同的形式。要探索南北方建筑特色或风格,就要深入研究它的环境,这才是关键所在。
首先,粗略的了解南北方自然条件的差异(风土):
日照强弱-南方太阳高度角大,日照强度大,时间长;北方太阳高度角小,日照强度小,时间短。
气温高低-南方年平均气温高,温差小,冬季短或无;北方年平均气温低,温差大,冬季长。
空气干湿-南方雨多风少,空气潮湿;北方雨少风多,空气干燥。
水的变化-南方春夏秋冬从水到水;北方入冬从水到冰。
植物的变化-南方春夏秋冬四季常青,北方入冬树木枯黄落叶一片。
其次,大致分析一下自然条件的差异对人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不同的影响(人情):
南方人-江南水乡的陶冶使人变得秀气、细腻、含蓄、性格内向,欣赏“小桥、流水、人家”那样的情调,喜欢雕龙画凤,强调细节,倾向女性的柔媚。
北方人-严酷的风沙冰雪把人磨炼得粗犷、豪放、直率、性格外向,欣赏山舞银蛇、一马平川的那样的氛围,喜欢气魄大方,要求简朴,崇尚男性的阳刚之美。
由此可以总结出建筑的六点差异。
一、 总体布局的紧凑与松散
南方-由于常年平均气温偏高,太阳高度角较大,为了防晒,总体布局比较紧凑,如江南民居。
北方-由于常年平均气温偏低,太阳高度角较小,为争取日照,总体布局相对松散,如北京四合院。
二、 个体建筑的舒展与收缩
南方-夏季散热是主要关键,故平面布置里出外进以扩大散热面有利通风。建筑要收缩,呈向心状态。
三、 空间组合的开敞与封闭
南方-由于天气炎热,要求有半封闭半敞开的灰色空间以利通风。又由于室外四季常青,适宜采取庭院式布置。
北方-由于天气寒冷,要求空间封闭以利于保温。又由于冬季草木凋零、水面冰冻,适宜采用有直射阳光、绿色植物和流动水面的共享空间或四季厅。
四、 立面处理的虚与实
南方-为了通风散热,窗户面积要多,实墙面要少,既实多虚少。北方-为了保温蓄热,实墙面要多,窗户面积要少,既实多虚少。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南面可以开大窗,而为了减少热损耗,北方要开小窗或不开窗。
五、 建筑造型的轻与重
南方-由于南方人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要求建筑轻巧与通透,强调线与面,以表现女性的柔媚与细腻。
北方-由于北方人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要求建筑厚重与粗犷,强调体块,以表现男性的阳刚之美。
六、 外部色调的浅与深
南方-由于要反射太阳光,要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要跟南方人的性格特征相协调,故宜采用浅色调,如江南民居的白墙面。
北方-由于要吸收太阳光,要与冰雪的大地对比,要跟北方人的性格特征相协调,故宜采用深色调,如北京四合院的灰墙面。
结束语
南北方差异主要体现,首先,北方强调的是阳光,而南方强调更多的是通风。虽然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但它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对阳光的利用、对通风条件的改善,都会影响到一系列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的设计及整体布局。北方强调阳光,正因为阳光是它的优势所在。对比南方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有梅雨季节,非常潮湿,令人不很舒服;再不就是阳光又过于强烈。所以说,北方的阳光,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能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同时,又能塑造出一个建筑的阴影、轮廓,也即建筑学上常说的“阳光是真正刻画建筑特色的把式”;南方则强调通风,主要通过大量的半室外空间解决。
其次,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强调厚重、朴实,包括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所以,立面多为浅色,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再次,在绿化植被方面,北方的庭院设计可以强调其四季变化的特点,这是南方做不到的,因为北方有很多具有鲜明季节特色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而南方,更多强调水的特点,如湖面、小溪、小河、甚至点状的池塘,同时,在绿化方面,多用花卉来体现其的绿化植被的特色。
最后,在建筑细部,如屋顶阁楼、地下室等空间的使用,南北方也各不相同。
总而言之,我们北方要把总体上的疏、个体上的收、空间上的闭、立面上的实、造型上的重和色调上的深当成一把金“钥匙”,但愿用它能够打开北方建筑这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