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2010年06月 发布日期:2010-10-27 10:38 热度:

  摘要: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渐向现代化管理体制转变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转换财务管理思路,解决会计核算中常见问题及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建设是目前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研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现存问题,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系建设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事业单位,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存在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事业单位提供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中的重要性,使之财务管理工作同样面临严格的要求,只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为事业单位做后盾,事业单位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自身应有的社会功效,尤其是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有关环节的财务管理业务,之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自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1]。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心所在,具体指的是在国家有关部门方针、正常、法规及财务制度规定下,事业单位有计划地筹集、分配、运用资金,同时核算、监督、控制单位内部经济活动,促进单位事业计划和任务的全面实现与完成。从内容上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分为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等[2]。在财务管理诸多内容中,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关乎其各项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即对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的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它是一种反映并监督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形式,为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职能转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应着力于规范会计核算、完善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现存问题
  1.成本核算准确性不够
  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在事业单位内部常会出现,诸如以权责发生制处理经营性业务的成本核算,非经营性业务则不采取成本核算。如此一来,单位项目成本难以计算,非经营性业务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考核更难实现准确。尤其是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较难区分,业务费用则更难合理分摊,成本核算准确性失当。成本核算的不准确,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容易出现问题,国家预算资金无法有效使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2.会计核算基础性不明
  在现时期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内部某些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现象较常出现,以房屋修缮费用为例,此项费用并非每年都发生,一旦发生,则发生修缮费用的年度将出现支出猛增、当年结余锐减的局面,则当期收支不配比、所计算得出的结余仍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余。加上经营性业务较难明确定位,则一些大型事业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核算财务时,往往无法对单位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完整的核算和反映。特别是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事业单位采购与付款环节相互分离,某一项目实施与货款支付产生时间间隔,一旦出现采购与支付间隔跨年度的情况,便极易造成账实不符的发生,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则更加难以准确反映。
  3.资产核算方式性欠却
  目前,事业单位处理固定资产问题时,只对账面原值进行核算,不计提折旧,并以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实现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同时在核算固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转出、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盘亏盘盈等会计事项时也均由相应的核算方法,但缺乏对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价值损耗的核算方式规定。如此一来,固定资产净值无法得以反映,则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净值之间,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价值背离现象,再如固定资产原值对磨损情况不作反映,使得资产总量虚增,或者如固定资产成本不含折旧费用,成本核算显得不完整等。再加上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单位相应收入的成本被人为性降低,盈余部分虚增,会计核算配比原则失去应有价值。
  4.预算及执行性缺乏约束力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在预算及执行方面极其缺乏约束力。首先,编制部门预算时,较多关注于自身既得利益,往往将财务账户设置于上年基数之上,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零基数预算,对预算编制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其次,预算编制后,单位对资金使用把关不严,造成支出数目混乱,单位超支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在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上,事业单位常常重视拨款、轻视管理,重视预算审核、轻视实际效果,极少监督和考核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状况。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面,应重视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实用性、操作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积极完善会计法规制度配套措施,加强各个法规间的衔接,防止会计法规执行陷入混乱,规避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不规范的法律漏洞,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以及监管部门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此外,在加快会计法规建设、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过程中,应重点树立事业单位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管理者法规法纪观念,实时检查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对于重大问题,应严格依法处理,并对责任人的责任明确追究。
  2.加速构建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将其引入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这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会计核算革新的重要举措。对事业单位来讲,成本水平的高低对单位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大小产生最为直接的决定性作用,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所掌握丰富、有价值的信息,财务人员应积极采取财务管理分析方法,对项目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将成本浪费遏制在源头,将成本核算当做财务部门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的重要内容。同时,有效控制各项事业项目经营成本,也是提高事业单位投资效益和效率,建立健全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也将极大地改善事业单位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为事业单位良性发展和循环发重要作用。
  3.极力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集中核算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变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实施,加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并从根本上遏制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及经济腐败等现象,最终达到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目的[4]。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重要运行方式,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该中心财务人员独立性更高,从而更能有效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应实施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措施,由该中心采取统一基本账户、统一财政管理的方式,杜绝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以集中化管理模式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监控制度建设,维护财经法纪,确保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4.全面加强预算管理
  近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实行部门预算、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划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支出形式、推行政府采购型公共财政管理框架。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加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愈加丰富、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以前更重要,加强并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总结分析研究预算执行结果,这对事业单位财务运转尤为重要。在预算编制后,事业单位应首先将其交与上级单位,预算一经批复,即应严依照预算批复格执行,并有效监督、控制预算执行进展。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则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对编制的预算及时加以调整;二则针对批复的项目支出项目,制定相应的科学的项目进度,进而分解项目支出费用,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三则据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办理日常收支与资金拨付业务,并据预算执行状况,对支出明细预算及时调整、优化分配。
  参考文献:
  1.张盼.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4).
  2.单永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2009,(4).
  3.王树玲,王鹏程.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方向的思考.事业财会2007,(4).
  4.谭媛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研究.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第6卷.

文章标题: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几点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news/csjs/201006/4787.html

论文加急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