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曾有一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争论源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的一则言论,他认为,新闻专业本科生所学知识难以达到论文“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的要求,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大量复制、粘贴。这一观点得到诸多网民支持,在某网站所作的调查中,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者为反对者的近八倍。这场风波固然以大学目前仍未取消毕业论文作为结果,但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之差、写作态度之敷衍塞责确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一背景之下,浑南一小却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小学生写作毕业论文。一个小学生有能力完成吗?这种要求是拔苗助长还是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论文选题范围广泛
沈阳男孩钟镇伍,跟家长到过北京、上海等地旅游,在不同的城市都碰到过不同程度的堵车。写毕业论文的事一布置下来,他就自拟了《论城市拥堵》的选题。之后,学习之余,他通过采访、问卷、上网、看电视新闻、实地考察等方式采集资料,校长、各科老师、家长、同学、路人都成了他的信息源。
他的论文从“哪里富,哪里堵”切入问题,对北京、上海及日本东京的情况都有数据对比,还结合沈阳实际,提出解决沈城交通拥堵的具体建议,即发展公汽、地铁等公共交通。
钟镇伍的指导老师介绍了学生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在6年级上学期布置,学生利用假期找选题;下学期开学,学生将论文题目确定下来;选题确定后,进入到查资料、搞调查、做实验等具体环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遇到实际问题,跟老师、家长、同学乃至校长一起探讨、解决;最后写出论文,参加答辩。
《英雄所见“不同”》、《莫斯科保卫战》、《一个魔术数字的传奇》、《西雅图酋长的话》、《一个精神病人的成功史》……学生的论文题目,涉猎时事政治、历史、文学、军事、环保等多方面,范围之广非命题作文所能及。喜欢香水并会自己配制香水的李雨繁同学,别出心裁地从香奈儿5号入手,写了篇《一个魔术数字的传奇》,指导老师直呼“不懂”。
破解对花木兰的好奇
张瑛娜同学说,她喜欢历史和国学,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对她思考问题很给力。她读了指导老师推荐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本书,又和老师、父母进行一番探讨,最后归纳出花木兰能够成功隐藏女性身份的3个原因:一、花木兰从小就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假小子”,这很利于她对自己性别的掩饰。二、花木兰家虽然是平民,但却是一个“武户”,古时有“穷文富武”的说法,按当时的制度,花木兰参军时至少要做一个带着10个兵的伙长,不会跟大头兵们住在一起,这也为其隐蔽性别提供了便利条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古时的“君子之风”,讲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古代交通不发达,两个朋友很可能几十年音讯全无,但是见了面,无论多亲近、多想念,也只是拱拱手说一声“安好”,这样的社会礼仪、风气,给花木兰掩饰其性别提供了有利的外在条件。张瑛娜还就此引申,真正的友谊是相互信任,“淡”如平静之水,而不是汹涌的波涛。
收获思考和研究的乐趣
咋看写毕业论文这件事?几位同学及家长都一致表示赞同。周姝含同学的论文《英雄所见“不同”》,结合《弟子规》、《论语》及电影《功夫熊猫》、《超人总动员》中的人物等,提出了东西方文化对英雄的不同见解。她说,写作过程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在经常同老师、同学的交流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张瑛娜同学说,通过写论文,她看了很多课外书,学到很多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可能并不直接与考试成绩相关,但却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长冯凝说,写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研究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孩子们写的并不一定是大人心目中正宗、传统的论文,但大部分文章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就是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创造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思考和研究的乐趣。
但也有疑惑者、反对者。反对者认为小学阶段本身就是学习基础知识,而不该一味培养兴趣、专长,把大学阶段的毕业论文答辩下放到小学阶段,此举有形式主义之嫌。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孙湘文认为,小学毕业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些综合应用能力,以毕业论文这种方式使学生将所学到的东西加以综合运用,它的利与弊应该是智者见智的事,关键是要明确此“论文”非彼“论文”,学校要从内容上、形式上制定合理的要求,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只要能避免形式主义、不加重学生负担就好。
浑南一校学生毕业论文题目
《英雄所见“不同”》、《莫斯科保卫战》、《花木兰》、《一个魔术数字的传奇》、《西雅图酋长的话》、《一个精神病人的成功史》、《论城市拥堵》、《春秋义战》、《中东雄狮最后的希望》、《蜘蛛侠的社会价值》、《装甲掷弹兵》、《夏洛克与泼留希金的比较》、《飞行中不可能畅通无阻》、《城市的良心——排水》、《郭美美的价值观》、《真假素质教育》、《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宋祖英的明星历程》、《2012与2013》、《地球磁场》、《论几度沉浮赛金花》、《论当代小学生的言行举止》、《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