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资深的学者专家都会发表一些英文论文来用于国际间的交流,一些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在课余时间发表英文论文。本文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英文论文写作技巧的一个小总结,大家在发表英文论文的时候可以参考。
论文写作时,新的信息和旧的(熟悉的)信息要合理安排,旧的信息在前,新的信息在后,而且新的信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必须介绍清楚。正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很多论文即使发表了,读起来也非常难懂。
如果新旧信息的安排不合理,文章就会难以理解。此外,作者和读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使文章难以理解。在我做PPT的时候,导师常常指出我的一个问题:缺乏连贯性。两张相连的幻灯片之间没有平滑的过渡,听众往往不理解为什么突然从一个话题讲到另外一个话题去了。一开始,虽然我也会听从他的建议,但是我从内心里对他的建议不以为然。几年之后,我终于领悟到: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演讲者应该使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听众的思维方式一致,听众才易于理解。具体到我的身上而言,我的思维方式跳跃性很强,但是听众需要连贯性的理解,所以当我在缺乏过渡的情况下,从一个话题切换到另外一个话题,听众就会感到不解。即使同是跳跃性的思维,如果双方每一次“跳跃”的位置不一样,跳跃性的表达也会难以理解。所以思考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跳跃性思考,表达的时候,则需要步步为营地连贯性表达。做学术报告如此,写论文同样如此。
文章难懂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体构架不好。整体构架不好的文章第一个特点是抓不住重点。要么是在细枝末节上解释太多,对于关键的内容却一笔带过;要么是把关键内容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正常情况下,重要内容应该放于段落的开头(topic sentence,主题句)或者末尾。开头是最常见的位置,因为读者阅读一个段落,首先看的就是第一句话。当把topic sentence放到段落中间的时候,就会被读者忽视。以前我带教的课程需要学生写比较正规的实验报告,当时写作要求里就硬性规定:每一段的开头必须是topic sentence。整体构架不好的文章第二个特点是抓住了重点,但是逻辑不流畅。这与新旧信息的合理安排和思维方式的一致也有相关性。例如先介绍自己做了哪些实验,再介绍存在的问题及为什么要做这些实验,从逻辑上来讲顺序就不对,反过来才讲得通。
正常情况下,写论文应该先构思整体的提纲,然后构思每一部分(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的提纲,最后构思每一段的提纲。只有当提纲构思好了之后,才动笔详写段落和句子。一篇整体构架好的文章,是容易提炼出提纲或者摘要的文章:只要把每一段的topic sentence拿出来就行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文章才是最容易理解的文章。
其实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上述的三个要点同样适合中文论文的写作。只有当中文写作条理清晰、简明易懂的时候,才考虑怎样写出好的英文论文来。
快速提高英文表达能力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记下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常常复习,并避免下次重犯。人们犯一个错误,是因为有犯这个错误的“易感因素”,只要这个易感因素没有消除,这个错误就会不断的重复。解决的方法就是记住这个错误,有意识地避免重犯。
搜论文知识网给大家提供了快速论文发表的平台,各行业评职称人员都可以在此发表论文,需要发表论文请点击这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