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说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这句自古流传下来的话不是并无道理的,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就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不论是专业技术还是人的个人修养都要能顺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实践,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也有了重大发展。
但是现在的继续教育并不是非常完善的,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一、观念陈旧,认识缺位
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概念传入中国到获得初步发展,整个历史较短。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普通教育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重理论教育轻技能教育。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和企业看中的是人的文凭和学历,忽视人的能力和内在素质,重物轻人,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舍得花钱建设,不舍得出钱培训人,对继续教育抱着应付差事,或者不屑一顾、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二、机制不活,激励不足
继续教育机制缺乏活力,缺乏有机组合和高效运行,主要表现在:(1)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各项政策不配套,学习与个人利益尚未挂钩,学与不学区别不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主动求学的自觉性。(2)继续教育的培训实体习惯于按指令、等政策、要经费,缺乏压力和动力,自主办学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办学的自主性不强。(3)企业经营者对市场的紧迫感不强,对人才需求的压力不大,表现为企业对继续教育态度冷漠,开展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
三、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一是目前还没有完全符合企业实际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因此有些培训往往部分行业、专业和对象,用同样的教材,考同样的内容,缺乏个性。二是“教”与“需”的脱节。从事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缺乏对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地了解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习惯于以教材为本,教学很难结合实际,无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几乎都工作在生产科研一线,工作任务繁重,且岗位分布不均,工作矛盾一直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请人代学、请人代考、公差学员现象应运而生。把本该严肃认真的继续教育活动演变成了形式主义。四是有些培训机构或组织部门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只要课时完成了,内容讲到了,就算达到目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继续教育成了应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五是继续教育和市场脱节,缺乏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也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更没有前瞻性的继续教育内容。
《教育发展研究》创刊于1980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国内刊号CN:31-1772/G4;国际刊号ISSN:1008-3855,邮发代号:4-59。
《教育发展研究》坚持大教育的视角,综合关注各级各类教育,注重从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联系研究教育问题;坚持从中宏观层面研究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前沿与纵深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坚持做实践指向、问题指向、政策指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