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日前首次发布了中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报告,北京位于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的第一位,上海、浙江、天津和江苏分列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榜的第二到第五位。
这份报告名为《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由中科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编纂。该报告系统介绍了GDP的产生历史、应用现状、优势与局限,以及世界各国对于GDP的评价。报告通过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和时间维(持续度)三者本质叠加的最大化构成了“GDP质量指数”,并把各地区GDP的质量排序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量排序进行了分析比对。
根据已公布的全国30省市区上半年GDP数据,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上海、四川、湖南。进入GDP发展质量前十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海南,GDP发展质量后十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湖南、山西、广西、云南、新疆、青海、贵州、甘肃、宁夏。
报告还从空间结构、发展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才结构、社会结构6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任务和相应的战略举措,并提出了结构调整的6大均衡目标。
在科学发展的理念下,经济增长比拼的就是质量和效益。其中所说的“综合发展指数”便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因素。报告主编、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说,不盲目崇拜GDP,也不能盲目抛弃GDP。科学认识GDP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品质好的GDP”。在这个新指数中,北京从2001年到2009年同样高居榜首,领先第二名十多个百分点。
在上半年全国各地区GDP增速排行中,北京以8%排名倒数第一。而在GDP质量排行中,北京名列第一。“第一”和“倒数第一”,在专家看来,字面意思虽然矛盾,但实际并不矛盾。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速倒数第一,是北京主动“减速”、坚决“调转”的结果。这个“调转”,换来的是GDP质量排行的第一。
“北京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经体现出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的特征。”房地产多年来占据着北京市投资的半壁江山,但今年北京积极贯彻住房调控政策,是全国第一个把房价调控目标定位为“稳中有降”的地区;汽车消费对于GDP的贡献率曾达到60%以上,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推行了限购政策;首钢,曾是全市重工业最为重要的引擎,但为了缓解资源、环境矛盾,北京实施了首钢搬迁调整,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
赵弘认为,主动调控意味着北京必须舍弃一些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如房、车、钢铁。但“舍”是为了更好地“得”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变。通过优化,北京的经济发展更加趋向于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