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学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通识教育之思考————作者:陈国良;王志强;方磊;
摘要: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跨学科能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外成功案例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后为我国计算机通识教育发展提出几点启示或建议
非遗融入高校美育的价值、现状与路径研究——以师范类高校主题性非遗美育为例————作者:韩丹;程思佳;
摘要:非遗结合高校美育是新时代对全方位育人和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新要求,此举不仅是以非遗为依托实现实践美育、生态美育等的美育创新内容,也是以高校教育为平台,构建非遗传播、传承新坐标。故而,本文以国家需要为旨归,以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为导向,以非遗传承为己任,提出非遗融入高校美育“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分析非遗融入高校美育过程中文理及艺术类学科、类别的共性问题,挖掘根源,抓住痛点,寻求突破。通过师范类高校...
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盛宴 大模型中文书籍隆重面世
摘要:<正>《大语言模型》ISBN:978-7-04-063496-9作者:赵鑫李军毅周昆唐天一文继荣定价:99.00元出版时间:2024年12月·全面解读大语言模型本书内容基本覆盖大语言模型训练与使用的全流程,从预训练到微调与对齐,从使用技术到评测应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大语言模型的核心技术。·丰富的配套代码与工具本书以核心算法技术为基础,并配有大量的代码实战与讲解,同时搭配相关的开发工具包LLMBox...
中国式现代化十二讲
摘要:<正>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中国式现代化十二讲》,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已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领衔,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在内的12位涵盖文理工医多学科的清华院士、名家担纲,对于高校师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框架分析视域下高等教育本科数字教材政策的演进与展望————作者:李辉;李蕊馨;
摘要:数字教材是本科教材转型的重大方向之一。收集17份高等教育本科数字教材政策,采用框架分析法,划分政策阶段,提取政策文件要素,发现本科数字教材相关政策呈现概念用语逐渐统一,特征阐述逐渐具体,建设管理逐渐规范,育人导向逐渐明确的发展趋势。为推动本科数字教材持续发展,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数字教材政策应注重数字教材育人价值的彰显,注重数字教材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注重数字教材标准体系的构建,注重数字教材研究技术...
“数字循证”赋能教学质量进阶——基于“教在浙大”的实践探索————作者:郑春燕;杨舒心;何珊云;
摘要: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存在指标个性化和灵活性不足、证据客观性和有效性不充分、成果应用和改进力度偏弱等问题。基于循证教育理念,借助数字技术赋能,通过全过程、自定义的嵌入式数字化评价指标工具,“解构”真实教学视频,实时反馈学习体验,可以搭建与教学视频节段、教学评价建议相结合的数字化证据新结构,实现教学诊断的客观性、可定位、精准化,即实现质量提升“小循环”。打通多部门学情、教情数据,开展多元协同、综...
拿什么奉献给你,大学课堂————作者:周宏伟;
摘要:以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背景,结合笔者课程建设和讲授的经验,从呈现学科发展简史、厘清知识来龙去脉、契合国家重大需求、增强文化自信、正身律己恪守师德、自身建设进阶发展六个方面,以基础力学课程为例,论述加强课程建设、充实课程内涵、营造精品课堂的理念、方式与方法
高校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作者:饶劲松;李薇;李珩;
摘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等方法,系统评估高校数字化转型现状及挑战。研究表明,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教学科研、业务系统融合及数字化文化建设方面取得进展,但仍受顶层设计不足、数据驱动决策体系不健全、人员数字素养欠缺等因素制约。基于此,本文构建高校数字化转型策略框架,提出三大核心方向与五个主要步骤,为高...
思政引领力视域下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理与路————作者:陈超凡;潘玉腾;
摘要:思政引领力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新时代廉洁文化和“大思政课”是增强思政引领力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增信、铸魂、崇德、力行等价值意蕴。新时代廉洁文化与“大思政课”之间内在统一、协同育人,二者思政属性契合、建设目标吻合、教育内容融合、路径方式适合,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应遵循文化建设、教学规律和新时代大学生特点,从课程教学、文化实践、网络平台、治理体系等维度,推动新时代廉洁...
法学案例分析教学论纲————作者:谢立斌;
摘要:当前法学教学普遍存在知识讲授较多,能力培养不足的困境,亟须将案例分析纳入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法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讲授相关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就相关案例展开分析。为了有效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自行设计、优质资源共享等方法积累教学案例。对于学生容易陷入提炼案情不精准、结果导向、详略处理不当等误区,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音乐表演人才培养——音乐艺术管理课程设置研究————作者:匡勇胜;向坤;
摘要:当前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音乐艺术管理”课程的开设将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本文从该课程的设置、内容、建设、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为打通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探究————作者:孙燕;
摘要:培育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义。针对大学生群体在精神层面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与冷漠心态滋生、功利主义与责任意识淡漠、消费主义与娱乐心态泛滥等消极现象,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引领青年学生明大势、知大任,坚定理想信念;改革创新精神能够引领青年学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勇担时代使命
数智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方案————作者:史维国;布占奎;
摘要:课程建设是数智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方面,是国际中文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明确了数智化赋予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的新内涵是“课程场景数字化”“课程模式智能化”“课程活动一体化”。其次指出了数智化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具备直观、互动、一致、即时四个特点。最后以初等汉语综合课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数智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适应学习者的大规模...
教育强国视域下地方工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挑战与优化路径————作者:方正军;易兵;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这一目标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任务深度协同。地方工科院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输送了大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仍面...
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教学的机遇、问题和对策————作者:苏放;温向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短视频融入高校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对标课堂教学要求,探讨短视频在教学中的机遇和定位,剖析当前实践中的问题和原因,总结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为科学引领短视频教学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AIGC赋能高校音乐创造性协作课堂构建的多模态框架研究————作者:孙晓烨;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音乐艺术与AI的深度融合促使音乐创作方式、表达载体发生深刻变革,同时也对高校音乐教育形态产生深远影响。从教学目标、资源、方法和环境等层面出发,提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音乐创造性协作课堂构建的多模态框架,并以高校音乐通识课程“音乐鉴赏”中AIGC多模态概念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为例展开探讨,旨在借助AIGC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重塑传统音乐课堂,以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形态的全面革新与...
人工智能时代教学形态的主动变革————作者:黄廷祝;
摘要: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演进和发展,正在带来科研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给教育是否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由于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基本判断是“或将深刻改变未来教育形态”。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和挑战,需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拥抱人工智能,主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的有效协同方式(即“人―机”协同),主动变革课程,特别是课堂教学形态或教学方式。而“人―机”协同、变革教学形态的关键在于深...
当我们布置的作业DeepSeek能做对80%……————作者:于歆杰;
摘要:文章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推理模型对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影响。在对高校的影响部分,分别从人工智能(AI)学科的地位、人工智能对科研范式的影响、人工智能对高校治理模式的影响和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范式的影响这四个视角来论述。进而从人工智能可以作为助手有效助力现有课程的教学,人工智能可以改造课程构建新型混合式教学,人工智能可以重塑培养方案实现完全个性化学习路径,由小到大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高等教育的人...
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作者:沈忠华;裘泽韬;
摘要:学徒制作为一种通过口头教学及身体示范传递技能的教育方法,它的核心在于其以工作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直接投入职业实践中去学习。英国鉴于自身国家的实际情况,成功地进行了现代学徒制度的重建,并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典范,这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关键在于课程的设计。文章以课程为主线,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学徒制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英国现代学徒制度的课程结...
新文科背景下的中文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作者:刘云;余一骄;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面,坚持中文与教育信息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深度融合;组建新文科实验室,开展有组织科研,通过语言咨政,发挥智库作用;在研究生学业评价指标中新增社会服务能力及服务成效,鼓励研究生利用专业技能解决现实问题
中国大学教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一个多月退稿,没有任何意见。
2024-10-24 20:44 -
Yangming_ak
一个多月退稿,无任何意见,退稿并没有其他学友说的那么快,但也不算慢。这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期刊,对作者门槛会有个基本要求,博士生慎投吧,基本没有机会。
2024-06-18 13:53 -
带头大哥666
硕士研究生期间有过一次投稿,不收版面费,文章质量可以硕士稿也能收,回复速度较快,良心期刊
2023-07-15 13:05 -
zhaohhhh
退稿超快,投了三次退了三次,亲测超快。。。。。。
2022-04-14 11:28 -
奔跑的辣椒酱
2月18日上午投稿,3月2日下午退稿。
2022-03-03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