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6 12:04:26
(1)中文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用词用语应严谨规范,简明适当,并能确切地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商品名称,并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作者姓名 只写实质性参与了论文研究工作的人员姓名,各作者名之间以一个字符的空格间开,若作者的单位不同,应用阿拉伯数字在作者名字后以上标的形式标注。
(3)作者中文单位 写出一、二级单位名称、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署名下方,并按作者名字的上标标注序号,之间用“;”间隔。
(4)中文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采用报道性文摘(包含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素),以第三人称撰写,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中文摘要不宜太短,以400~500字为宜;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要把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放在摘要里;避免在摘要中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尽量少用或不用文摘中的特殊字符,改用文字表达。对大众熟悉的缩写词,可以直接使用(如WTO、Laser、CAD);对于仅为同行熟悉的缩略语,应至少出现一次全称。中文摘要前加“摘要:”做标识。
(5)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3~8个)应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为词或词组,一般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多个关键词间用“;” 隔开;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作为标识。
(6)中图分类号 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分类;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可标出2个以上的分类号,其间用“;”隔开,主分类号排在首位。分类号以“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识。
(7)文献标识码 稿件的文献标识码按以下标准予以标识: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非上述类型的文摘、补白、广告、启事不加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 作为标识。
(8)基金项目 应按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置于篇首页地脚收稿日期项之下,多项基金项目依次列出,期间以分号“;” 隔开,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
(9)作者简介 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和电子信箱。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
(10)注释 系对文章篇名、作者、文中特定内容的必要解释或说明。用阿拉伯数字反圆括号编序,相应注释内容可列在当页地脚。
(11)正文 论文应符合科学论文写作的文本体例,语言文字的使用应遵从国家语言文字的现行法律、法规,简化字应以国颁《简化字总表》为准。文中采用GB 3100—93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和GB3101—93规定的物理量符号,国标中未做规定的物理量,其名称、符号和单位的书写应符合国际惯例。标点符号及数字应符合GB/T15834—1995、GB/T15835—1995的规定。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应区分清楚,并保持前后一致。上下角标应清晰、位置正确、区别明显。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层次标题:各层次标题宜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层次标题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 1.2,...;2.1,2.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2.1.1,2.1.2,...排序。二级以上(含二级)层次序号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标点。引言不编号、省略标题。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15个字,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图:要求图清晰、具自明性,图形按工程图标准绘制,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图一般随正文,先见文字后见图,应在文中说明图内容之前标明“见图×或如图×所示”。中英文图题居中排印在图下方,格式为“图1(2,3,…)”和“Fig.1(2,3,…)”。图注置于图题下方。图的标目应按“物理量名称或符号/单位符号”的格式居中平行排印在被标注的坐标轴和标值的外侧,物理量符号应该按GB3100~3102-93给出的斜体字母标注,且所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若量为无量纲,可只写量符号;单位符号用正体。图中文字、符号及数据应与文中一致。
表:表格的编排一般应随文列出,要紧接排在第一次提到它的文字段后面。要求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采用辅助线。表序的格式为“表1(2,3,…)”和“Table 1 (2,3,…)”,表格的题目包括中英文题目,居中排在表格的上方,长度不超过整个表格的长度。表中文字、符号及数据应与文中一致。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文章中重要的或后文将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后面加相应的标点符号,对于下文需要提及的式子可用(1)、(2)、(3)…连续编序号,右顶格排。如果式子超过1行需转行,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之后转行。
(1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公开出版的文献。内部资料、未公开发行的论文集(学位论文除外)等不得作为文献引用,必须引用时,可放在出现页的脚注(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相同)。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排列,在引用处标文献序号,加[ ]标于右上角。对于中文期刊文献,应同时附加相应的英文文献(其中的作者姓名用全拼),但不加序号。英文文献题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名词除外),刊名和论文集名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中外作者名字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外国作者名的缩写点不要)。文献的作者3位以内全部列出,各姓名间加“,”间隔,若多于3位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析出文献-A;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Z。
第四编 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推荐
copyright © www.sofab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