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原理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6-07-16 13:50 热度:

   列宁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灵活运用,从此开辟了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多样化的道路。尽管社会主义的苏联已经解体,但研究列宁的这一思想仍具有实际意义,它为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期刊,是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刊。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20日出版,A4大开本。期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沟通信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在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十月革命”是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的实践成果。列宁对这一理论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基本内容。

  1、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有其特殊性,俄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自己的特色革命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出发,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西欧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动并同时取得胜利的结论,列宁没有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论断,而是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俄国国情的具体考察和对帝国主义的深人研究,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一种指导性的原则和科学精神,只是为一种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具体运用时要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里,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各个国家由于不同的国情,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指导,要抓住各国革命的特殊性。列宁在分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时同样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阁这里列宁就比较明确地论及了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应千篇一律,是有其特殊性的。同时,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革命,列宁还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由此可见列宁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度关注,而中国等东方国家后来所走的革命道路也已有力地印证了列宁的科学预见。

  2、落后国家具有比先进国家更复杂的国内环境,比较容易发生革命。列宁在《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曾经列举了俄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更容易发生革命的6个方面原因:第一是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非常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第二是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第三是俄国1905年革命使工农群众受到了非常多的教育。第四是俄国的地理条件使它比其他国家更能长久地对抗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军事优势。第五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特殊关系。第六是苏维埃这种特殊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形势。在二月革命发生后,俄国出现了临时政府和工人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列宁就尖锐地指出,临时政府是拥有亿万资本的“英法”“公司”的伙计,他们“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只有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可能而且一定能够首先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完全胜利,来代替古契柯夫、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度,然后再争得唯一能给予备受战争痛苦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根据俄国革命的特点,列宁称“二月革命”为革命的第一阶段,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他指出这绝不是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列宁结合国内外革命形势的变化,果断而适时提出将革命进行到第二阶段,即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无产阶级在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后争取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和过渡的思想。但是,列宁也清醒地认识到革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比较难的。所以,他一方面坚决主张俄国无产阶级应当当机立断地夺取政权,绝不能因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还不够发达而放弃社会主义革命;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完全组织起社会主义社会就比较困难。“我屡次说过: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它继续到获得最终胜利,即完全组织起社会主义社会,就比较困难了。可见,列宁在当时已经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为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这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是不同的。一方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沙皇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相继卷人了战争,给本来就处于苦难之中的俄国人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和怨恨更大了,工人暴动和农民起义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对于战争带来的俄国新的变化,列宁说,俄国革命“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革命,这样的革命势必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或者说正是由于战争而有所改变的一些特征,因为世界上还从来没有过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这样的战争”。战争“要求各族人民立即做出选择:是死亡,还是马上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坚决步骤”,~正是帝国主义战争在俄国形成了农民战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殊形势,也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人民对“和平、土地、自由、面包”的需求。另一方面,各欧洲帝国主义都卷人了一战中,战争的消耗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间新的不平衡,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国际环境,使他们自顾不暇,这就为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列宁指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正在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以致无论哪一个帝国主义集团都无法集中较大的力量来反对俄国革命”,“也不能立即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列宁还认为,各交战国的无产阶级有可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革命,形成欧洲普遍革命的形势,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会给俄国革命非常有力的支持。尽管这样的局面由于环境的变化没有形成,但列宁提出的在俄国“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目标却成功实现。

  在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的指导下,布尔什维克党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但围绕“十月革命”的合理性问题,却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有人说社会主义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而不是像“十月革命”这样的暴力方式实现;也有人说“十月革命”违背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早产儿”;特别在苏联解体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十月革命”的否定达到了高潮,并试图通过否定十月革命达到否定列宁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仅仅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它需要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领袖的灵活运用,列宁无疑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特殊情况相结合运用的最早和最为成功的人。他通过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正确估计,创立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正确地指引了俄国革命的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手遮天的形势,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尽管都遭到了失败,但却促使资产阶级调整其内部政策,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样,十月革命也大大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阴可见,走特殊性革命道路是落后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必要选择。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恰恰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极其灵活的应用。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只有当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激化时才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生产力落后的俄国和西方国家相提并论,反而指出了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互相补充’,的特征。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到:“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不拘泥于一般性结论,而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采取了灵活的态度。当时,一些人借口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完成,还不具备走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而不应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时,列宁也明确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除个别发展的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某些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阴列宁又指出:“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历史证明:列宁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打败了国内外反对者的进攻,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还在很短的时间就扫除了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在救助孤儿、重建铁路、恢复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自苏联解体后,十月革命失败论者鼓噪一时,关于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客观条件”,的思想又沉渣泛起。这些人认为,既然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苏联已不复存在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和“十月革命”的正确性自然也要遭到质疑。

  通观苏联解体,其原因很多。主要是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在西方“和平演变”策略下恶化的结果;也是原苏联领导者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脱离客观实际,在经济政治体制上严重僵化造成的恶果。可见,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与“十月革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时至今日,俄罗斯大多数学者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已经从苏联解体之初的盲目否定态度转而渐趋客观。他们普遍认为,十月革命决不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而是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的的伟大胜利。在2007年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的时候,列瓦达中心的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称,十月革命“开辟了俄罗斯民族史的新纪元”,“推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这恰恰说明了列宁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的正确性。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有不同形式的思想先河,建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胜利的新起点,而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则开创了中国革命和改革走向成功的特殊道路。

  毛泽东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革命道路多样化的形式,是对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没有尝试过,是完全中国式的革命理论。不管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里,还是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都把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把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革命成功的一般模式。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后认为,中国具有不同于俄国的特殊性。在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问题,中国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广大农民,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逐步放弃了“城市中心论”观点,最终形成了先在农村“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再一步步扩大到全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正如邓小平所说,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革命就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正是在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目前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选择,与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统的社会主义观认为,资主义应该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就应该是计划经济。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面对政治上的混乱和经济上落后的现状,邓小平认为,传统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僵化了,只有探索新的经济体制,才能改变中国贫穷和落后的面貌。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际的政策。都是一个模式不行,我们都吃了这个亏。所以,必须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邓小平逐步澄清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彻底拨开了人们心头的迷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整体实现了小康。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性,也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文章标题:列宁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原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zhengzhi/3234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