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吾日三省乎吾身”。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查漏补缺、强身健体的有力法宝。基层党支部在使用时如不注意科学使用,极有可能“剑走偏锋”,适得其反。
摘 要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查找和解决自身问题,增进同志间革命纯真感情、推动单位全面建设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基层党支部是基层 连队全面建设的“火车头”,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能够凝聚兵心士气,为党支部着眼实现强军目标、统领好基层建设添加“正能量”。
关键词 核心论文,自省,自我批评,正能量
一、预判批评与自我批评可能走向的误区
一是出现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把查找问题、揭短亮丑的分析会变成了歌功颂德的“庆功会”。支部班子成员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平常低头 不见抬头见,相互间在生活工作中有着交集,尽管在会议上是平等关系,各代表一票,相互之间以同志相称,但在实际工作中,书记副书记与其他委员构成行政上下 级,会议主持人如果不能灵活把控会议,极容易使班子成员间产生批评太露骨怕伤了和气、言语直接怕得罪了书记副书记,会后日子不好过的错误认识。于是出现避 开问题不谈、专挑他人的优点做文章的情况。
二是出现针锋相对,“谁也不是省油的灯”,把实事求是、点到为止的进步会变成了穷追猛打的“批斗会”。支部委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意 见分歧的情况,本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把感情色彩带进严肃的会场,便会成为相互恶意攻击的催化剂。对待自己避重就轻,甚至避而不谈,在向他人提意见建议 时,小题大做,火药味淹没了战友间的革命感情,极容易僵化局面,影响会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
三是出现无关痛痒,“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把善意帮带、增进感情的务实会变成了自我封闭的“神仙会”。支委成员如果不能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 的重要意义,就很可能关上“襟怀坦荡”的大门,把手中法宝当成装饰,把自己当成单位建设的局外人,既不利于支部班子能力素质的提升,也难以肩负起支委成员 的神圣职责。
二、析透批评与自我批评走味偏向的原因
民主生活会之所以开得走味偏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来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在作祟:
一是思想认识不准,随意应付。有些支委没有认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作用,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与行使民主权力的自觉性。会前缺少必要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仓促赴会,要么不知道怎么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么临时准备、敷衍应付,看问题抓不到关键,提建议缺乏操作性指导性。
二是个人境界不高,睚眦必报。由于个人性格、理论水平、认识层次等原因,有些委员心胸狭隘,容易记仇,把别人的善意提醒,不是当成刮骨疗伤的好 时机,而是当成公报私仇的好机会。甚至肤浅认为,别人批评了我,指出了我的问题,自己吃了亏,心里不服气,嘴里无遮掩,导致会场成了舌战场。
三是自身底气不足,得过且过。委员在平时发挥作用、模范带头、教育训练、大项活动、精神境界、团结同志等方面做得不好,自身能力素质一般,感觉说话没有说服力,缺少底气,怕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受到中伤、丢掉面子,只好低调行事。
三、激发批评与自我批评凝神聚力的正能量
一是胸怀一颗“好心”,对他人的批评有理有据还要有度。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对他人进行批评时,针对对方切实存在的突出问题,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出于对对方的关心与帮助,尽量做到对方听了能够真心认同和愉快接受。
二是胸怀一颗“真心”,开展自我批评求准求深还要求全。相信同志、坦诚相待是开展自我批评应当始终坚持的态度。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战友之 间难得有如此的氛围进行“治病、洗脸、正衣冠、照镜子”,尤其是同时兼任军政主官的书记副书记,在行政上是单位首长,大家出于或尊重或畏惧等原因,平常对 其身上存在的问题难以做到知无不言、直言不讳。为此,我们要树牢“自己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是能力,自己能招出自己的问题是境界”的思想,认认真真从自身全面 深入查找问题,不要怕出丑,尽量多、尽量准、尽量涉及内层次地吐露“核心”问题,以接受战友们的帮带与监督。
三是胸怀一颗“诚心”,接受他人批评不推不怒还要不忘。俗话讲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他同志的意见建议也许存在夸张、不切实 际的地方,也许言辞激烈、听起来不如表扬赞美之词悦耳动听。然而,战友们在为我们指出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的时候,克服了许多的顾虑,倾注了很大的同志感 情,越是说得直接露骨,越是对同志的信任与关心。为此,在对待战友们的批评与意见建议上,我们应当仔细记录,铭记在心,及时加以改正。切不能当成耳旁风, 出现“会上拍胸脯表态,会后不了了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