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2-07-05 08:56 热度:

  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新体现: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发展理念的新变化: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发展主体的新动员:加强民族团结,做好群众工作;发展思想的新认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发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依法行政;发展制度的新确认: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战略的新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化同步发展、赋权于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发展机遇的新定位:加强社会管理;发展方法的新领悟:关键在于落实
  关键词:以人为本发展观;发展理念;发展思想;发展规律;发展制度;发展战略;发展方法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非常辉煌的成就。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中。实践在迅猛的发展,就必然要求要总结概括与这种实践相对应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必然要求要以新的思想认识去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因而我们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就是现实的要求。理论的指导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理论性较强,也可以是操作性较强,因而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的探索,将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的抽象和具体操作性的指导相结合。
  1、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新体现: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推出惠及广大人民的好事实事。
  1.1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最直接的体现。养老保险的社会全覆盖是中国多年以来的梦想,现在我们终于得以实现了。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形式的指导意见》规定,从2009年起采取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至2020年要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今年6月1日国务院又做出决定,从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对象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
  全覆盖的意义重大,他使所有中国人都没有了后顾之忧,确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在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指令中央已发出了,余下的工作就是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地进行试点和推进,以使这一举措早日实现。中国的养老保险一直以来基本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类人群,人们戏称保险“三脚凳”,加上农村养老后,算是“四脚凳”,现在是“五脚凳”,亦即全覆盖了,存在的问题是这“五脚凳”的腿并不一样长,最长的腿是公务员和事业人,最短的腿是农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逐渐的使几条腿的差距缩短,使养老保险在全覆盖的基础上更趋于公平。
  1.2扩大并积极安排廉租房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居者有其屋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为解决城乡人们的居住问题,自2006年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规定。为进一步解决落实廉租房问题,2009年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建保(2009)91号文件,制定了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提出要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坚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地方加大投入,中央加大支持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三年内再新增廉租房518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91万户,并且还规定了各年度的工作任务。对保障方式和保障标准、政策措施、监督管理等也做出了规定。从建保(2009)91号文件可看出,党和国家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对建设的具体数量,并且每年要建的数量,进而各省市应建设的数量,资金的解决,发放对象的标准等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可见解决的决心。为贯彻和落实这一规定,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都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地给予解决。
  1.3非直辖市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亦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国务院于今年5月下旬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为保障高校毕业生权益,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相应的规定还有对于高校毕业生,①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②在艰苦的地区事业单位就业可早转正;③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可获扶持;④县乡机关主要录用应届毕业生;⑤自主创业将享受税收优惠。
  实行这一措施,可以为人才不受地域限制的流动,搭建了一个合理的平台,并且可以避免高校毕业生为户口问题导致的时间精力的浪费。这一举措特别是解决了广大农村毕业生的就业忧虑和在校生的后顾之忧。贯彻这一举措要注意的问题是,要考虑人口稠密城市和人口稀少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和经济落后的城市的差别,政策之间要有一定的差异。
  国家出台的这三项措施,都是为解决经济上困难的民众即在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弱势群体的帮助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我们说以人为本,主要的就是体现在要对各方面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促进他们稳步发展。所以说这些举措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具体实施。
  2、发展理念的新变化: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
  理念即是认识上的感悟,随着经济社会进程、生活水平状况、阶级阶层动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人们会对一个国家在一定阶段,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传递出的信号表明,关于国民收入和分配将从追求国强转向强调民富。《建议》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分配程序,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十二五”规划的定调就是“民富五年”,就是把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作为重点和着力点。让人民富起来,归结起来有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质上就是要使“劳动”更值钱,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第二就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调解收入分配,实现二次、三次分配的公平正义,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第三要使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降下来,同时打击取缔非法收入。通俗的说,就是让该高的涨起来,不该高的降下来,不该有的收入不会再有。
  近两年来针对不断提高的房价,国家出台了“新国十条”,后又出台“新国五条”,房地产调控重拳接连出台。抑制了房价即是减少国家税收,同时亦是增加了居民收入。
  除了房价,近两年物价也疯涨,有风光白菜,“蒜你狠”,还有“豆你玩”,“糖太宗”。国家在全力控制物价的同时,也做出决定,一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是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工资水平。
  在社会保障、养老政策方面,一方面我国已经明确从现在开始的社会全覆盖,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了国家的统筹比例。建立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事务体系。
  3、发展主体的新动员:加强民族团结,做好群众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即是所有经济社会的建设者。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在和平建设时期,社会阶层的层次和结构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发展的重心就是要协调好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问题,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从而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民主政策不动摇,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在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主团结、国家安全。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疆工作,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贾庆林在2010年3月3日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更好的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扩大对外交流交往上发挥新的作用。中央的这些决定和指示,对于维护新疆和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各民族地方的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遵照这些指示,坚决打击少数分裂破坏分子,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固和安宁,以保证各少数民族人民建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落实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群众观点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问题;正确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要大家共同来做,不断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胡锦涛的讲话,充分表明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即要把群众的观点和立场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善于转化和动员。总之就是要依靠群众,又要帮助群众,以极大地调动起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4、发展思想的新认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4.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4.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4.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4.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加强对全党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注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胜利。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建设,我们才能适应世情和国情的变化,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完成时代和历史赋予的庄严使命。
  5、发展规律的新发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依法行政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握的三大规律。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特别予以关注,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决定,对这一规律又做了进一步总结和概括,取得了新的认识,得出了新的结论。
  5.1提出党面临的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①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历史进程中走在时代前列。
  5.2明确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四个“着眼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3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要求。“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5.4提醒全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5.5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①“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②“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③“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些基本经验,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5.6提出确保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四个“大兴”,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四个“大兴”和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弘扬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一脉相承的。从而推进全党的作风建设。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要确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就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5.6.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5.6.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5.6.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5.6.4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5.6.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这些新的总结和概括,对于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始终领导全国人民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全党都要及时把握党的建设和执政的新规律,更好地带领人民前进。
  依法行政是党执政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家宝2010年7月《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温家宝对依法行政概括的重要标志、基本方略、革命性变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划时代的意义,即是把依法治国提到了执政理政的最高地位。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人民民主制度总的运行模式,三者统一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法治理国家。温家宝的高度概括,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制度,尽快完善,准确把握,严格实施,使我国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
  6、发展制度的新确认: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鲜明地指出,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1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6.2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内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6.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随着这种探索实践的不断发展,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重大,他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已经取得了胜利,从而使全中国人民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今后的任务就是巩固和完善这个制度,以取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
  7、发展战略的新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化同步发展、赋权于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翻,进入到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等十大目标。在这些发展规划和目标中,最为重要和紧迫的就是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
  7.1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随后在我国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更加快了我们改革的步伐。仅2009—2010年的两年间,胡锦涛就是中央经济会议等四次会议中,布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习近平和李克强分别在省部级进修班的讲话中,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就此提出了5个坚持,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的动力。“十二五”确立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的战略,即是生产力的提升,也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就会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同时在生产关系的调整方面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富民,构建扩大内需机制。为改善民生,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的支出;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发展机会的公平。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7.2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9月国务院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5月30日的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又进一步指出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努力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出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作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我们抓住国际产业调整转移和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时机,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利于我们有效吸引、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明确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和目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强调为此要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第一,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第二,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三,着力培育市场需求;第四,着力深化国际合作;第五,着力强化政策扶持。从而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国家总体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努力完成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项目标任务。
  7.3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正是考虑了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严重落后的现实,从而必须明确“三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强调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就是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解决农业基础脆弱这一瓶颈制约,加快破除城乡结构这一深层矛盾,努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三化”同步,要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要建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机制。
  7.4赋权于民,还利于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这些年,在城市化进程中暴露的诸多社会问题都与失地农民有关,究其根源,很多都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相关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问题。显然,赋权于民是农村改革的关键着力点。只有还农民话语权,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到各种博弈中,让他们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和高效的公共服务,农村改革才能获得足够的制度支持。
  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必须加强农村制度建设:(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繁荣发展农村文化;(2)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3)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6)推进农村扶贫开发;(7)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8)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8、发展机遇的新定位:加强社会管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党也一直在对社会建设进行指导、部署和推进。温家宝在2010年2月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周永康在2010年6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上的讲话中,都对加强社会管理,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问题,做出了指示,提出了要求。今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至此对如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已经得出了结论和办法。
  8.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8.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机遇和紧迫性。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8.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措施和办法。要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8.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我党对于“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矛盾凸显,就要求我们要全力解决社会矛盾问题,使就业、分配、住房、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公共资源分配等矛盾问题得到很好的处理和解决。否则矛盾加剧,就要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现今虽然社会矛盾凸显,但还没有激化,正是解决的机遇期。
  9、发展方法的新领悟:关键在于落实
  落实是什么?就是把党的方针政策,计划的安排,工作布置贯彻下去,落到实处。党和国家、上级政府的布置、任务,由谁来执行,如何执行?执行的环节、办法是什么?执行中遇到了问题如何解决?执行的效果怎样,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谁来监督、检查贯彻执行的情况?对拒不执行,推诿扯皮,拖着不办,从而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失,如何追究责任和处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就是抓落实要解决的问题。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习近平在今年3月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专门就这一问题,作了《关键在于落实》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思想。
  9.1要充分认识抓落实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哪里去?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享有崇高的威望,靠的就是全党同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要看到,在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中央的一些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口头上讲了、文件上也写了,而贯彻落实得却不好;一些中央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事情,依然我行我素、屡禁不止。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切实解决好领导工作中存在的抓落实不够有力、不够有效的问题,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2抓落实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抓落实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党性。在其位,谋其政。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有执政为民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抓落实,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检验。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9.3抓落实必须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如果回避矛盾,遇到困难绕道走,见到难题就躲避;如果报喜不报忧,有了矛盾推责任,出了问题捂着拖着,那么抓落实就有落空的危险。领导千部要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
  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9.4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现在,大多数领导干部是能够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但在有些领导干部中也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规章制度应有尽有,却高高挂起,形同虚设;“文山会海”屡禁不止,习惯于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工作;各种检查评比考核过多过滥,催生“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看风向、赶时髦,喊不着边际的空口号,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求大轰大嗡的所谓“规模效应”;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蜒点水,不去深入了解群众真实的情况和要求,等等。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因此,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群众问计问策。
  抓落实的工作必须抓得很具体很细致很扎实,这也是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许多问题客观地存在着,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部署作出之后,还要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这样才能实现各项决策和部署的全面落实。
  9.5抓落实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抓好落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很重要,建立科学管用的制度和机制同样很重要。要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工作推诿扯皮现象,与目标责任不明确、工作任务没细化有很大关系。要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抓落实的工作实践,检验着每个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也是考察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之所以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同用人导向有关。评价一个干部,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看他做得怎么样。要抓好工作落实,必须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要有明确的区分,褒奖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和调整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问责和惩处那些因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干部,努力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胡锦涛和习近平之所以特别强调抓落实的问题,正是切中了当前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的要害:树立自身形象、追求表面政绩、搞盲目攀比、求急功近利、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回避矛盾,遇到困难绕道走,见到难题就躲避、报喜不报忧,有了矛盾推责任,出了问题捂着拖着、工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规章制度高高挂起,形同虚设、“文山会海”屡禁不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蜒点水,等等,不一而足。表现在具体工作上;一些市县政府可以不顾土地政策,违规征地用地;一些政府不顾上级部门、政府的规定挤占、挪用资金;一些省市没能积极地筹措资金,从而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廉租住房的数量指标;一些官员明知道所辖区内有的企业有违法生产行为,却故意拖着不办,以致造成更大的危害;一些官员明知道不准参与企业经营,却暗地里入股矿山企业,以获收益。这种种表现与科学发展格格不入,我们只有纠正这些错误,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揭示,人们正是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使实践和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实践又充分说明,实践和理论的哪一方面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的事业就可能放缓、迟滞,甚至倒退,从而造成损失,甚至重大损失。因而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适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不断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zhengzhi/1250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