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期刊投稿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5-09-06 11:49 热度:

  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和谐体现在很多方面,党内关系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党内和谐主要有什么作用呢?党内和谐又给社会和谐带来哪些好处呢?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发表期刊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摘 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了国家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在党内的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党内的思想、政治、民主、作风等方面的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不同力量。

  【关键词】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内和谐的程度和状态,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的程度和状态,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然产生的重大关系。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好这一关系,必须首先追求党内和谐。而追求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完成的历史使命,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然要做出的重大努力。

  一、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然产生的重大关系

  党内和谐即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系统内体现出的全党同志思想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的良好状态。党通过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同样道理,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实施方案、推进步骤以及建设力量的发动、建设难题的解决、建设经验的总结都与我们党紧紧相连、密切相关。

  (一)党内思想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先导力量

  党内思想和谐,一是全党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实践和内化,并在经常性工作中体现出来;二是坚持对这一成果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三是坚定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信仰;四是表现出优良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谐社会的理念、品质、环境、氛围都取决于党内思想和谐的引领。党的事业和社会事业不可分,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相协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党的指导和对社会的指导根本一致,这一成果的发展既要领导力量更要依靠力量,党提出的理想目标就是中国社会健康而强劲的发展目标,党员、干部应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也正是广大社会成员所应培养的品质。但由于党所处的领导地位所以就决定了其本色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必须是先行者、引领者和先锋队。

  (二)党内政治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导力量

  党内政治和谐表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科学、政局的稳定有序、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廉洁、奋发有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科学判断形势发展、娴熟驾驭市场经济、轻松应对复杂局面、敏锐总揽全局变化、善于认真依法执政。党内政治和谐主导社会和谐。若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产生偏差,社会发展必然产生偏差;政局不稳,社会就动乱;干部腐败,社会就颓废;形势判断不准,社会就无所适从;市场经济驾驭不住,社会秩序就出现紊乱……。改革开放的历程与社会和谐的进程、建设事业的成就与社会和谐的成效、探索实践的深度与社会和谐的力度、体制机制的创新与社会和谐的创立等多方面关系都在证明还将继续证明党内政治和谐主导社会和谐的正比关系。

  (三)党内民主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力量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一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社会和谐,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保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目的在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有序”、“依法”、“制度”即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状态,完全取决于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能否高度统一,其根本点又在于党内民主和谐程度,程度越高,决策越科学、管理越有效、监督越有力,应对和谐社会现实挑战的保障力、驱动力就能源源不断被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力就能凝聚在实现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步伐的进程中。

  (四)党内作风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榜样力量

  党内作风和谐的要求是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主要通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在完成一项项经常性、长期性、艰巨性任务,不断克服各种不良作风中逐渐形成、巩固和发展。党内作风是指这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按照党的性质、宗旨、要求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比较稳固的自觉行为和风尚。广大党员、干部是具体的现实的,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他们的言行与作风代表的是党的形象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风气。如果党内作风不和谐,没有一种踏实、正直、积极、奋发、健康、创新、奉献的状态和环境,党员、干部就可能会败坏党的形象,歪曲党的作用。因此,应该时时处处事事注重党内作风和谐,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立言立行。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党风正才能民心顺、国家兴、事业旺。

  (五)党内制度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机制力量

  党内制度和谐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包括组织制度和谐、领导制度和谐、工作制度和谐和生活制度和谐等内容,每方面的和谐都十分重要,必不可少,同时又贯穿于思想和谐、政治和谐、民主和谐、作风和谐之中。党内制度和谐是动态的、发展的,要在国家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法律制度的完善、司法体制机制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进程中,不断充实、增添、丰富、创新其内涵。党内制度和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效地发挥引导社会力量自觉地发现、解决不和谐因素的作用,有效地促进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力的社会控制机制、灵敏的社会预警机制、高效的矛盾疏导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以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二、追求党内和谐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然做出的重大努力

  建党以来,党的建设实践表明,无论革命年代还是改革时期,获得革命事业胜利的成果也好,取得建设事业成功的业绩也好,一概离不开党内和谐。反之,犯“左”的和右的错误都证明了原因就在于党内不和谐。因此,在追求党内和谐的过程中,我党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追求党内和谐的关键主题是先进性建设

  不论是党成立之初毛泽东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周恩来的《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还是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程中,新时期党的文献和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特别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并通过逐步深入的党员教育活动得以强化。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只有在具体的历史的活动中思想上真正入党,达到全体党员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境界的高度一致,才能体现时代的先进要求,才能起到统领党建工作、保持党内和谐的关键作用。

  (二)追求党内和谐的根本任务是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就面临着重重考验,尤其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了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考验就尤为严峻。无论是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还是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无论是权力金钱美色的引诱,还是西化分化演变的图谋、无论是内政、外交、国防关系的处置,还是治党、治军、治国大局的把握,都取决于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强弱高低。执政能力并非以个体显现为标志,而是群体、整体都上升到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事业发展状态的高度。各级领导班子能够领导和带领人民如期实现战略目标、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认真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党内和谐。

  (三)追求党内和谐的行动指南是思想理论建设

  党内和谐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表现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状况的趋同性。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是党建的重要要求,也是党内和谐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便是思想理论建设的最高成就。党内和谐局面的实现,必须着力用这一成果武装全党,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自觉地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工作中都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行动指南。因此,党内和谐局面的强化发展有赖于思想理论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创新。

  (四)追求党内和谐的制度保证是党的组织建设

  党内和谐的持续、稳定、发展,要依托于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要依托于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党管干部是一条根本组织原则,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宝贵的财富。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党仍然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探索、推进、完善科学用人机制、考核评价体系、选拔任用制度、人事管理办法、基层建设工程、队伍优化格局,目的就在于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了这一根本工作,也就抓好了党内和谐的关键环节、抓好了党内和谐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夯实了党内和谐的制度基础。

  (五)追求党内和谐的强劲动力是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和谐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处处自觉地呵护、保持和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党员的主体地位、民主权利、组织内部话语权得不到充分尊重,如果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不到真正贯彻,将使党的创新活力、团结统一的局面受到严重影响,将使党的政治纪律、权威政令的落实受到严重削弱,将使党员的内心信念、精神动力的状态受到严重挫伤。只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完善民主制度、营造构建民主氛围、探索推进民主进程、尊重吸收民主智慧,广大党员干部就会有更大的归属感、更重的使命感、更强的责任感、更好的协作力、更深的影响力、更足的奋发力、更优的创新力,党内和谐就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六)追求党内和谐的综合体现是党的作风建设

  从延安时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一直到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都充分说明了党的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因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宗旨、性质、主张、意志的具象化,党的作风就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真切化,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直接途径,也是党内是否和谐的有力注脚。党的作风建设成效好,就能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党内和谐稳定、深刻的综合体现。

  (七)追求党内和谐的长效机制是反腐倡廉建设

  消极腐败现象是直接破坏党内和谐的重大因素,腐蚀干部、涣散组织、损毁形象、玷污先进性、阻碍民主进程、败坏党的作风、削弱执政能力、抵制思想理论的感召力、阻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导致党内和谐局面无法正常实现。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因此,在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中不断创新,教育有了新内容,制约有了新措施,监督有了新机制,改革有了新思路,党内和谐就有了新保障。

  政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群众》杂志具有悠久的历史。1937年12月11日,在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群众》周刊作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在武汉诞生。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局势变化,《群众》周刊先后辗转于重庆、上海、香港,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文章标题:论文发表期刊投稿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xingzhenggl/2793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