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是现如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不论是从知识教育还是成长环境上来说都需要进行特殊的教育。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小河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
摘要:留守儿童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别、年级不同的差异状况,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父母同时外出务工以及监护人的不同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问题,提出加强馆藏建设,拓展服务空间,开展心理辅导,开拓网络教育,举办多元化活动等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策略,从多维度、多角度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图书馆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随着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数量也与日俱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留守儿童已经超过5800万人,逾八成隔代或临时监护,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部分农民工外出大省,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当地未成年人总数的18%至22%,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时,诸多调查研究表明,30%左右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身心发展中存在更多的潜在危险性,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由于父母长期远离,留守儿童无法直接感受到父母教育和关爱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情感和心理上的渴求得不到满足,心理问题突出,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严重地影响了该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针对宜城市小河镇部分学校作了初步调研,调查发现,初中留守儿童比例占全校均数的40%以上,小学留守儿童比例占全校均数的60%以上,而且年龄越小的年级双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越大,部分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考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别、年级不同的差异状况,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父母同时外出务工以及各监护类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来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
1. 调研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宜城市小河镇中学、余云村小学、大冲村小学三所学校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69份。抽取二所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300人,收回有效问卷287份,男生140人,女生147人。抽取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300人,收回有效问卷282份,男生138人,女生144人。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占总人数的63.7%;隔代监护、单亲监护、同辈/自我监护和长辈监护分别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6.3%,22.9%,7.9%,12.9%。
1.2 采用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简称MHT)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此调查表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周步成教授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的调查量表。量表共10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是和否”2级评分制,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此量表测题量适中,覆盖面广,筛选率高,由8个焦虑倾向分量表和效度量表组成。测验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构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效度量表得分大于或等于7分的为无效问卷,8个内容量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不好。8个分量表的标准分之和为全量表的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其中心理健康状况不好,总体焦虑异常者得分在 65分以上,低焦虑者得分在35 分以下,35-65分属正常水平。
1.3 统计处理
采用团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问卷。数据统计处理采用 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检出情况
由表1可看出,留守儿童的总焦虑倾向低于65分正常值为 45.22 分,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属正常。8个分量表均分除了学习焦虑分量表均分高于7分外,均在正常值内。心理健康问题大多集中在学习焦虑方面其异常检出率达73.5%,其他检出率依次为34.1%的过敏倾向、33.2%的身体症状、29.8%的自责倾向、14.3%的恐怖倾向、12.9%的对人焦虑、9.3%的冲动倾向与5.8%的孤独倾向。
从学习焦虑来看,留守儿童普遍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为了赢得父母的重视,又特别关心考试分数,以致无法安心学习,对学习有着更多的压力和焦虑。又由于父母关爱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卫生和生活习惯方面规律无序,加上饮食、睡眠等方面随意等多种因素导致一系列身体症状。
2.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由表2可看出,留守男生和留守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差异显著。
留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的原因有很多:受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女生比男生承担着较多的琐事,学习时间的不稳定使她们承受的学习压力较大;女生对父母的依恋普遍高于男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担忧、恐怖等;在多子女家庭中,女生一旦学习成绩差,与男生相比辍学的概率就增加;女生因比同龄男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早熟,加之父母引导的缺位,使她们对身心发生的变化产生畏惧和不安的心理,从而更易产生焦虑。
2.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
由表3可看出,小学与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差异,差异特别显著的是在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表现为初中生得分高于小学生。从此可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下降趋势,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小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身心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留守儿童,会更多地担当家中的责任,对父母在外打工漂泊有着更多的担心,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他们非常在意社会及外界对自己的看法,遇事的冲动度及敏感性也过高,也是初中留守儿童与小学留守儿童在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2.4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
由表4可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差异与父母在外打工情况不同有着明显影响,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及冲动倾向方面均显著高于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可见,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儿童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儿童。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均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其次,由于在外打工的父母深感自己文化水平太低,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期望较高,无形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使其产生焦虑心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一截,一旦表现不如他人,或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容易缺乏自信,把自己孤立起来。
2.5 各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5可看出,各类型监护人不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对人焦虑、过敏倾向方面,由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的得分,孩子会比较敏感对人焦虑会更严重些;在孤独倾向方面,由父亲监护的孩子得分最高,表明其儿童孤独感最强;在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方面,由母亲监护的儿童明显要比由其他人监护的儿童的得分低,表明由母亲监护的儿童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高于由其他人监护的儿童,而且此类的留守儿童最不容易冲动。
由于祖父母有隔代亲情,在监护时会放松对留守儿童的要求,或精力有限缺乏监管力度,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从而导致各种焦虑状态的产生,容易使儿童养成任性刁蛮的个性,影响到儿童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而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最不会存在孤独感,因母亲感情细腻在生活中能够给予儿童充分的关心和爱护,而儿童也愿意向母亲倾诉自己的想法,从而体验到强烈的安全感和亲密感,故得分比其他各监护类型得分均低。
3. 服务策略
留守儿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所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本人的成长,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教育性机构,是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用健康的精神食粮去关心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为留守儿童服务,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3.1 丰富文献资源,加强馆藏建设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服务留守儿童的有效保障。图书馆可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等的不同来购买图书,并针对行为偏执、情感冷漠、自卑退缩、攻击性强、抑郁焦虑等情绪性留守儿童,定向性的购买相应的趣味心理辅导书籍。还可购买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对留守儿童实行多视角愉悦教育,使他们能从感、视、听、声、光等多维度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3.2 创建互动机制,拓展服务空间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图书馆可联合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互动,建立留守儿童流动服务站,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点,高校、社区、乡镇图书馆(室)为线,中小学校图书馆(室)为面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可组织一些热心儿童教育的离退休干部成立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托管所,当好留守儿童的亲情导师。可与寄宿学校合作,加强法律、安全、心理健康知识与青春期教育,以弥补儿童在校外的生活真空。还可建立留守儿童图书流通点及图书接力阅读箱,供留守儿童接力、交换阅读,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不出家门也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温暖。
3.3 建立留守档案,开展心理疏导
图书馆可每年对留守儿童摸底调查一次,让其填写“留守儿童信息卡”,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代管情况,针对留守儿童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随时了解留守儿童信息档案。根据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比如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情绪调节、挫折耐受力等等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理论知识与训练活动相结合,对有心理障碍的特殊留守儿童进行个体咨询或者团体咨询,帮服留守儿童认识、接纳、管理自己。还可开辟富有特色的心理教育园地,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留守儿童推荐馆员搜集、整理的心理教育资料,并长期邀请心理学老师和有经验的家长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帮服留守儿童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种种困惑,作好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
3.4 利用资源共享,开拓网络教育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引导留守儿童掌握检索知识,学习查找课外知识、计算机知识、学习资料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学会阅读电子书刊,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可开通QQ咨询热线,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定期解答。可不定期举办普及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自觉抵制防范黄色网站的侵袭,培养正确的网上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可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组织留守儿童经常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网上交流,让孩子经常能听到父母的教诲,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同时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了解。
3.5 做好导读工作,举办多元活动
留守儿童的读书行为具有盲目性和趋同性,但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有好奇、好学、兴趣广泛等心理特征。因此,图书馆不仅要充分做好留守儿童的导读工作,还要开展多元化、形式新颖、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图书展、读书心得、征文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读书活动;可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赠书以及万人签名活动;可利用六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结合当地特色,举办爱祖国、爱家乡诗歌朗诵比赛、感恩系列活动;举办“手拉手”活动,实行读书传递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增长知识还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举办手工制作、美术、书法等技能培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文东.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图书馆的文化关怀[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4):99-102.
[2]徐佳试.论乡镇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性化服务[J].图书馆,2009(5):27-28.
[3]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587-589.
[4]何燕.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6):78-80.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推荐杂志《领导科学》杂志是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和广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宣传理论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部队排以上干部的一份领导工作专业刊物。国际刊号ISSN:1003-2606;国内刊号cn:41-1024/C邮发代号:3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