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公路建设产生环境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现以某段高速公路为例,对公路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使公路建设项目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减少,保护公路沿线的环境,促进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施工过程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管理
引言
高速公路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但建设对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摸清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低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公路施工工程管理的必要环节。
1工程概况
本项目全长107.817km.采用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项目穿越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通过段长度为14.9km;穿越一个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区和准保护区,通过段总长度为49.2km,其中二级区段长度5.2km,准保护区段长度为44km.工程永久占地共计631.33hm2,其中,主线永久占地588.86hm2,连接线永久占地42.47hm2;临时占地总面积为202.01hm2,其中,主线临时占地面积为174.74hm2,连接线临时占地面积27.27hm2.共计砍伐树木2361610株,其中高速公路主线砍伐树木2177265株,连接线砍伐树木184345株.砍伐树木中松树占11.2%,其他树木占88.4%,苗圃占0.4%;幼龄林及苗圃占48.4%,成熟林占51.6%.线路挖方数量6837197m3,填方数量9553847m3,弃方数量225402m3,借方数量2942054m3,工程挖方利用数量总计为6611793m3.
2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分析
2.1生态环境影响
2.1.1对沿线植被的影响
工程永久占用林地减少森林蓄积量3.21×104m3,临时占林地损失的林木蓄积量约为9104.2m3;项目永久占用林地需砍伐树木8370株;工程建设在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占用湿地总长度630m,破坏面积3.2hm2;高速公路主线占用基本农田145.7hm2,为沿线主要乡镇基本农田面积的1.7%,占用的耕地将使全线农田生物量损失4693.7t,其中旱田作物损失4526.4t,水田作物损失167.3t,损失玉米产量1451.1t,损失水稻产量71t.
2.2噪声环境影响
在施工期间,作业机械品种较多,如软土地基处理时有柴油打桩机、钻孔机、真空压力泵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土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拱桥施工时有柴油打桩机、卷扬机、推土机、压路机等;公路面层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15m处的噪声为95dB~105dB(A).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如果不加以治理,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3水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量不是很大,但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将很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高速公路施工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上生产工区的钻孔、灌桩过程中的钻渣、泥浆,在水上拌和混凝土时的废水,施工机械(如钻机、空压机等)的废油料及润滑脂,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水,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等.另外,施工营地的生产生活区的生活污水也是影响水体的主要因素.
2.4环境空气影响
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粉尘污染、沥青烟以及施工机械尾气,还有少量的苯并芘.扬尘包括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在施工过程中,筑路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作用引起扬尘污染;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导致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大气中,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沥青烟主要来源于沥青的熬制、搅拌和路面铺装;施工机械的尾气,如HC、CO2、SO2、NOX等会加重施工区域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一次污染物排人大气后,HC和NOX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生成一些过氧化物,如:臭氧(O3)、过氧酰基硝酸盐(PAN)等二次污染物.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造血机能均会造成严重危害[6].
3高速公路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3.1立足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生态规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取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的活动,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7].近年来,我们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强公路建设,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伴生了一系列的资源能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彻底转变原有施工模式,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管理,按照“3R”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完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建设,使高速公路作为一种人文景观与周围的环境在更大范围内融为一体,例如:选用生态建筑材料、合理利用原有老路老桥等公路设施、采取各种措施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绿色景观生态设计观念、使用清洁能源等等,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2大力发展施工过程清洁生产
施工企业要积极主动防治污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使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零排放,加快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施工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努力提高能源、原材料的使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3.3加强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3.3.1噪声防护措施
为使公路沿线两侧居民和学校等环境敏感点有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对高速公路主线及连接线提出噪声防治措施方案.施工单位应选择低噪声施工机械,对施工设备进行降噪处理,注意机械保养;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根据统计,工程共设置噪声屏障10.6km,其中墙体式噪声屏障共计9.4km,透明式噪声屏障1.2km;设置绿化带总面积1.315×105m2;设置通风隔声窗4247扇;加高围墙1.1km;连接线高路基段设置实体防撞栏10.4km.上述措施均可使敏感点处交通噪声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3.3.2大气污染防护措施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置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以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置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堆放、运输粉状建筑材料要加以遮盖.
3.3.3工程占地和沿线植被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占用基本农田145.7hm2,严格执行“占多少、垦多少”原则,在公路建设施工前,对于占用的基本农田需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国务院批准文件修改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调整后的规划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可以通过重新开垦或改良非基本农田,使其成为新的基本农田,保持当地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确保基本农田的动态平衡.通过技术论证和改革来完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工程永久占地,节约弃土占地和取土用地,充分利用荒地、河滩地及非耕地.同时,还应将工程临时用地同改造荒地、旱地及河滩地结合起来,适当利用河道、河滩挖取砂砾石填筑路基.这样,既节约取土用地,又疏通了河道,清理了淤塞.工程临时用地使用后要及时给予清理复耕,并确保复耕质量.项目永久占地需砍伐大量的树木可以将砍伐量及树种等量计入林业部门当年或未来几年的采伐指标内,就可大大减少森林被破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3.4水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人员环境素质,坚决杜绝公路施工全程的“跑、冒、滴、漏”;混凝土养护时,直接用混凝土养护剂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致密封闭的薄膜,使混凝土中的水分难以蒸发,大大减少养护废水的排放;强制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施工人员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民房作为宿营地或者在宿舍旁新建生活废水处理装置,使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
4结语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而言,虽然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公路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比较严重,而且受到破坏的环境往往难以恢复.因此在发展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