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生态市建设的实践与路径分析

所属栏目:环境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2-07-26 09:57 热度: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逐渐成为临沂人民的共识。随着临沂市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居民意识普遍提高,“临沂人民不仅追求碧水蓝天,更追求生态、和谐”。临沂市作为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临沂有着独特的的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并积累了许多生态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对临沂生态市建设
  的实践进行总结,并对生态市建设的路径做进一步的探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生态市建设;实践;路径
  
  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临沂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目标,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临沂生态市建设的有利因素与困境分析
  (一)生态市建设的有利因素
  一是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临岚山、日照、连云港、青岛港等,海运便捷;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临沂机场通航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
  二是良好的自然环境因素。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自然景点较多:蒙山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千里沂河贯穿境内,河上修建有亚洲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沿河而建的滨河绿化带及环城森林绿化带、滨河大道等景色迷人。
  三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价值。临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东汉时期珠算发明家刘洪,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华东烈士陵园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临沂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四是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近年来,临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产业优势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时期发展形势更是喜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蓬勃发展的商贸物流。临沂是全国有名的商贸批发中心、苏鲁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国度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货物运输企业482家,货运站场27家,营业性汽车11.4万辆,全市面路货物运输(物流)从业职员30余万人。2011年,临沂商城商品成交额达到1500亿元,同年9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临沂市“中国物流之都”名称,成功实现了从“批发市场”到“物流之都”的转变。
  (二)生态市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临沂市目前仍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调整优化难度大、就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以资源开发型为主的工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水资源短缺。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3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处于缺水下限1000立方米/人以下,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是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临沂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719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0%以上,特别是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流失面积、侵蚀模数偏高,是全省水土流失主要地区之一。
  四是土地承载过重。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资源不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仅1.25亩,且耕地质量差,用养失调。随着近年来经济建设速度加快,加之人口增长,耕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
  五是环境质量水平较低。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河流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未得到根本改善。
  二、临沂生态市建设的实践概述
  2004年12月1日,由山东省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论证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对《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了审查论证,从此,临沂生态市建设有了一份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并先后制定了《临沂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
  (一)生态水城建设
  临沂具有独特的水源优势,千里沂河穿城而过,小涑河等6条河流纵贯城区,沂河下游建有列为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橡胶坝,形成了面积34平方公里、一次性蓄水总量达1亿立方米的城市湖泊。临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河为轴、以河为魂”的城市发展理念,下大力气建设宜居宜商生态水城。
  一是搞好沂河综合治理工作。对沿河涉污企业进行整治,对沿河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定点监测,防止任何污水进入沂河。2006年12月12日,国家建设部正式公布了2006年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项目)名单,临沂市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是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对沿河两岸的居民通过发放我市建设生态水城的的目的和意义、有关污染的法律法规等明白纸,让居民树立“沂河是母亲河,人人有责任保护”的理念。
  三是搞好滨河建设。自2003年临沂滨河大道开工建设以来,已建成了长达百余公里的滨河大道,规划建设了凤凰广场、沂蒙精神广场、书法广场等18处休闲园地。2007年,临沂市滨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滨河景区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首批水利风景区,滨河湿地跻身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滨河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污染综合整治
  一是大气环境治理。临沂市全面实施“蓝天工程”,先后取缔小淀粉、小化工等各类污染项目,停产治理污染企业,早在2007年底,临沂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80%,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98%,随着临沂国家文明城市的创立,大气环境状况越来越好。
  二是水环境治理。全面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加强对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积极开展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先后建成11个污水处理厂,使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1万吨,并从2006年起,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力的约束了污水的排放。
  三是声环境治理。加强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包括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居民稠密区中的机械加工、餐饮业、娱乐场所的噪声扰民现象、交通噪声等。
  四是固体废物治理。生活垃圾实现容器化、密闭化收集,在各城镇建设一批垃圾转运站,统一运送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置,防止二次污染,真正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对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部送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集中处置。
  此外,还积极开发和推广畜禽粪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率。
  (三)统筹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在城市,突出“滨水生态城市”的创建特色。大力实施北城新区、经济开发区、滨河防洪和景区建设等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工程,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
  二是在农村,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到2007年底,全市文明生态村达到750多个,占行政村总数的比例超过了10%。
  (四)发展生态文化
  积极创作有现实意义、贴近百姓生活的生态保护文艺作品开展生态宣传教育;发展环保团体,扩大绿色志愿者队伍,开展“绿色进社区”、“送生态保护知识下乡”等环保科普与实践活动,向社会播洒绿色文明,为生态城市建设加油助威。
  三、进一步推进临沂生态市建设的路径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对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临沂市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临沂积极行动,抓抢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思想上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临沂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领导,建立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
  各县区政府要分别成立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实行一把手直接抓、负总责,明确责任分工,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日常工作。
  (三)严格标准,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
  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的工艺、生产能力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四)加强监督,制定有效地考核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把生态市建设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建立起有效地考核机制。
  (五)大力支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
  要把生态市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鼓励和引导国内外投资商投资我市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还要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六)利用媒体,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宣传生态市建设的重大意义,让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市上下形成“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算是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的共识,把生态市建设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理念,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临沂人民的生态觉悟,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临沂人民的自觉行动,尽早实现临沂生态市建设的美好目标。
  
  参考文献:
  [1]范茂水、林茂芬:鹿城区生态建设实践与思考能源与环境,2006年第4期
  [2]张思春:枣庄生态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天津大学,2005年论文集
  [3]王光谦: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第12期
  [4]孙凤英: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5]杨静: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9期
  [6]山东省统计局山东临沂市工业化进程与能源消费研究,2008年7月15日
  [7]山东临沂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中国环保网
  [8]山东临沂政府网站

文章标题:临沂生态市建设的实践与路径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huanjing/127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