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行为

所属栏目:国际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6-06-27 14:01 热度:

   新中国建立60余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自身内外政策的演变,中国的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20年来,在中国的国家安全决策机制中,危机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危机管理的方针、原则日益丰富与发展,中国进行危机管理的能力明显加强。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是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首批建设的军事学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是军事学核心期刊。由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主办,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协办,是军事科学院系列刊物之一,也是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刊。

  本文根据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围绕中国经历的主要国际军事安全危机事件,对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危机行为(特别是危机管理)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勾画其概貌,总结其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 定义与研究对象

  对中国国际安全危机行为进行探讨与总结,首先要对相关定义及研究对象做出清晰、准确的界定。

  (一)关于国际军事安全危机

  根据通常的定义,国际军事安全危机是指国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的危险状态。它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一是危机相关方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益受到威胁;二是存在时间限制或紧迫感;三是有发生军事冲突的严重危险。①

  国际军事安全危机与国际安全危机并非等同概念,它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国际安全危机有更大的内涵,既包括传统国际安全危机也包括非传统国际安全危机。国际军事安全危机的概念与传统国际安全危机的概念基本重合,主要涉及领土、主权权益争议及地缘政治冲突;此外,在新形势下,它还涉及某些非传统安全危机,如国际恐怖主义危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危机等;但它与更多的非传统国际安全危机,如金融危机、能源短缺危机以及可能由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国际传染病等引发的国际危机有较大的区别,后者通常不存在直接引发军事冲突的可能。

  国际军事安全危机有潜在与现实之分。有关国家(或多国)在军事安全上存在利益冲突,当对立程度或外部条件尚未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危机处在潜伏阶段,这时的危机称为潜在危机。当对立程度加剧或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导致利益冲突迅速激化时,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急剧上升,潜在危机就转化为现实危机。当然,也有一些危机会以时明时暗的形态长期持续,以至很难区分它们是潜在危机还是现实危机。在这些危机中,时间紧迫感相对下降,但其内含的利益冲突和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始终存在。

  由于危机的性质与程度有所不同,某些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被称做准危机。这些危机也有较大的军事安全利益冲突和时间压力,也可能给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带来严重损害,但通常不致引发军事冲突与战争。②这类危机多是一些突发或意外事件,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有限。但即使在这类危机中,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仍然严重存在;此外,由于时间极其紧迫,一旦对危机性质做出误判,军事冲突的风险将会急剧上升。

  (二)关于军事对抗与危机管理

  面对国际军事安全危机,危机行为者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不惜一战,决心以军事手段解决利益冲突,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本文将此定义为军事对抗。军事对抗可能是主动做出的决定,也可能是被迫采取的行动或者是危机管理失败的结果。另一种做法则是一方面力求维护自身利益,一方面又尽力控制危机升级的风险,防止爆发军事冲突,使危机逐步得到缓解。这就是危机管理。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危机双方通常采取各种危机谈判策略,既博弈又合作,既斗争又妥协。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的军事危机管理并非是寻求解决利益冲突,而是避免出现最差的场景。③

  除了上述两种明显不同的危机行为外,有时还会出现第三种情况,即以危机管理为主,以军事对抗为辅,后者服务于前者。在此情况下,军事对抗的程度较为有限。

  (三)研究对象

  根据上述定义,本文研究内容涉及新中国经历的主要国际军事安全危机,包括现实危机、潜在危机和准危机。它们或直接发生在中外之间,或虽然发生在他国之间却由于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有重大影响而导致中国的介入。其中,台海危机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长期实行对台干涉政策,致使这一问题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性",两岸之间的军事冲突与危机曾多次引发中美之间的军事安全危机。

  在中国经历的诸多国际军事安全危机中,有些直接引发了中外军事对抗;有些虽然也引发了军事冲突甚至战争,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危机管理与军事对抗兼而有之;还有一些则因实行危机管理得到了控制或缓解。本文涉及中国的两种主要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行为——军事对抗与危机管理,但研究的重点是危机管理。涉及前者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说明后者,展现中国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行为的深刻变化。

  与军事安全危机有较大区别的诸多非传统安全危机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但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发生的核扩散危机则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应指出的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恐怖主义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已经引起了中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较少介入这方面的国际危机管理,但从长远看,逐步介入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 危机应对概述

  本节分两个时期,简析60余年来中国经历的主要危机事件。

  (一)冷战时期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冷战已经发生,此后又持续了40余年。在此期间,面对频发的国际军事安全危机,中国曾多次介入或卷入军事冲突与战争。

  印度支那战争是新中国介入的第一场战争。二战结束不久,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即发动了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并于1950年初向中国提出派兵参战的请求。当时,从支援民族解放运动和消除中国周边面临的西方殖民势力威胁出发,中国领导人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援越抗法的决定。但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直接派兵参战,而是以派军事顾问团和提供武器及物资援助的方式介入。1953年,在印度支那战争进入势均力敌状态后,法国试图寻求妥协,美国却希望法国继续打下去,并积极策划出兵援法。在此形势下,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做冲突各方特别是越方的工作,对1954年7月《日内瓦停战协议》的签订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朝鲜战争是中国直接卷入的一场重大局部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很快,美国的军事干涉使朝鲜内战转变成国际战争,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严重威胁。中国领导人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命令部队迅速向中朝边境集结,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希望缓和紧张局势,避免战争扩大和被直接卷入战争。⑤当时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沟通十分困难且严重缺乏相互了解,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美国做出了中国不可能出兵参战的错误判断。⑥在美军无视中国一系列警告大规模越过"三八线"并逼近鸭绿江后,一场酝酿已久、但双方都希冀避免的重大军事较量成为现实。从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到把美军打回"三八线",再到1953年7月27日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持续近三年。这场战争对于后来中美加强相互间的军事安全危机管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标题:中国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行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guoji/3197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