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研究

所属栏目:法律史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16 09:48 热度:

 

  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节奏突飞猛进,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了解法律明确相关法律要求是成为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法律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当今社会秩序与相关合法权益,因此培养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分析,讨论了大学生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与法律教学改革办法,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素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研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目标分析

  (一)个人角度

  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竞相涌出,从源头来讲人才的竞争就是最根本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法律意识关系到大学生群体对知识性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认知,从某种角度也体现了高校法制教育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是高素养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了解法律、明确相关法律要求是成为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法律的作用是维护当今社会秩序,维护相关合法权益,保护正当权益,惩戒违法人员,大学生是当下社会组成的主要群体,但是大学生们的心智与成熟度并未发展完全,仍然需要一定的正向引导与积极的鼓励实践,当代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或者人际关系常常会将自己投身于一个十分郁闷的情绪中,这也在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大学生的心态并未发育完全。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较强的法律意识与思维能力,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保护自身的意识,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综合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处理。

  (二)学校角度

  高校法治教育就是高校向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最终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学校生活是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必经之路,从学校角度来说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能够有效协助校园管理,提高校园整体治安,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场所。由于当下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以当代大学生思维发展也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与文化视野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学校中的法律教育意识,紧跟时代发展设置相关管理办法,做到教育与法律培养相结合,提高校园学生整体水平。

  (三)社会角度

  法律意识在大众看来,主要是指人们对法律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法律相关现象的把握认知逐渐形成的较成熟的法律意识形态。当今社会发展飞快,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这种情况下只有坚持走依法治国路线才能够顺应时代变化,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对于宪法、法律的了解与实行,大学生要遵守宪法与法律的相关规定,使大学生严肃看待法律,并且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观念,做到凡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按法律逻辑思考。只有有较高的法律素养的大学生,才能满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不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较为不足,从大量的法律案件与社会实践中可看出,很多大学生还不能有效拿起法律这一个武器,特别是很多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其往往倾向于选择调节、私了,选择使用诉讼的情况非常少。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教育没有及时为学生传输,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专业学习法律的同学才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相关法律内容,了解相关法律常识,而对于普通除法律专业之外的大学生们来说,往往不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与意识。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课程不多,其中大部分主要是以思修与法律结合而来,内容也不够具体,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作用,并且不能与大学生学校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虽然说法律教学教育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体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

  (二)相关教师缺少相关实践

  当代的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但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性,轻践性,缺乏趣味性。社会最为需要的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塑造必然也需要更为优秀的师资力量来带领,法律作为我国制度大纲,其介绍人也需要拥有一定的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他们不仅仅需要介绍法律常识,更需要传播中国法律素质。当下,法律教学形势单一,课堂教育往往都是由一些只进行理论研究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从一些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各个大学开始进行教学,他们往往是从一段学习生涯中直接过渡到另一段学习教导中,这种就会导致他们缺少教学经验,无法给予学生指导的局面,而他们本身的经验不足导致自身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有些过于理想化的情形,往往讲述脱离实践、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很大可能导致法律任课教师实践教育经验不足,水平不能达到理想化的需要,无法引导法律教学的具体工作,当代大学生接触各类信息的途径十分广泛,由此可能导致无法良好的指引大学生法律课程。

  (三)课程定位理念陈旧

  当下的法律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课上教学为主,以书本教材为辅,大学生们在课程中往往是被动接受,无法切身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方式理念过于老套,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形式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的热衷。其次,在大学生为期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是被动接受学校的相关管理办法,无法亲身参与提出相关意见,一些规章也是名不符实,无法切身为学生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也导致了大学生无法对法律教学提升兴趣,法律相关课程的开展也不尽人意,但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给予大众对法律教学教育的新思考,对实施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依法治国则要求高校法制教育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知识性教育,更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法理教育和法制意识、法治精神、法制行为的培育。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改革对策

  (一)引入法律教育人才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专业老师的引导也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学习氛围。学校要以身作则,为学生考虑,设置一些真正服务学生的课程,坚持依法治理学校风气,传播学校文化,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要求学生懂法并且遵守宪法与法律的相关要求。而想要吸引大学生兴趣就要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摒弃一些法律教师教师只会依照书本教学或者是照着准备的稿子读的传统方式,还有些法律教学教师不关心教学生的感受,将大部分注意力专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上,使法律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因此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法律中蕴含着数十代法律人的倾心投入,其中富含哲理与人性,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指导,使他们学会冷静客观的面对陌生而复杂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拥有良好教学能力,并且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到法律教学的师资队伍中,可以解决法律教学问题,聘请的教师需要具有强大而丰富的实战经验,既可以用自身经历的真实案例,也可以结合书本,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法律教育的关注。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丰富的课堂实践同样重要,在一些课堂上,法律指导教师仔细的讲授一小时,却不如大学生的亲身实践而来对他们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认为法律问题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衣食住行却不知道这些衣食住行的问题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在校园中积极宣传法律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们需要亲身到一些场所感受或者举行一些谈判活动以及有奖竞答等活动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更多法律常识,比如在学校园里开展法律文化节,法律宣传日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法律机构的人员来参加文化节日,为学生们解答疑问作出指导,其次也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亲近,增加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以及对于法律的正确认识,这种活动的举办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辩论水平,为学校举办其他活动提供经验,并且作为学生们学习之外的课外活动,减轻学业压力。

  (三)结合当下发展趋势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以中国的大环境为基础,建设法治化国家是中国的目标,而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更需要大量拥有较高法律意识的大学生们。当代法制教育需要结合当下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的要求,法律教学与知识传授需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积极引导学生的正向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家庭也需要给予表率,严格要求大学生的各类行为与品行,积极鼓励大学生为社会做贡献,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历史与教育相互结合的关系,让学生读法律史书,了解法律变迁的过程,从中思考感悟,使之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民都要为之努力的,而大学生也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法律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推荐一些当下的有关法律的热点内容,积极鼓励学生探讨分析相关社会法律热点并且发表属于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们相互分享、相互借鉴、相互沟通,同时学校也可以在自己的微信平台上设立法律教育公众号,定时发布相关法律条文法律内容,积极构建良好的法律学习平台,同时可以定期邀请社会上的法律职业从事人员来此互动,发布视频,大学生们与老师可以同时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互建和无时限的交流,将公众号作为教育的第二个平台,这也就按要求体现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将国家流传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与符合现代教学方式的理念相融合的特点,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让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常识,促使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建设美好愿景,发扬中国法律文化精神。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拥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素养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提高大学生法律综合素养,要注重培养引进优质教学人才,设置更多实践内容,同时跟随时代发展脚步,完善教学方式。只有如此,当代大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法律素养,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平,刘杨.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心理学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0):165-168.

  [2]侯建业.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6.

  [3]罗晓娟.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8(12):201-202.

  [4]沈少松,朱志伟,李润佳.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养成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6):146-147.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研究》来源:《法制与社会》,作者:江薇

文章标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falv/4324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