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生物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因其内容繁杂、理论性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课堂教学也比较低效。本文着重探讨了提升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建言。
关键词: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策略
0 引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交叉型应用学科。该学科是以繁杂的理论知识支撑实验教学的学科,其特点在于高理论、高技术、多交叉和多边缘,再加上涉及范围广泛,与医学、药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密切联系,因其与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内容的相关性,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维生素、有机酸等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且在药物的微生物学控制等方面也有所涉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外,现代药物的生产和检验技术都要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基础,而在基因工程蛋白组学工作中,该学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教学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有效开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呢,这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结合专业特点,适当对教材进行调整
教材是开展学科教学的基础所在,同时也是教学的依据,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参照资料。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程是由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整合而来。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原有的教学理论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学内容重叠,具体体现在抗感染免疫方面,抗感染免疫知识在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中均有概述,使得基础知识重复较多,但这恰恰也是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1]。另外,由于研究方面的不足,学生无法理清医学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在不同课程中的异同点,因此他们未能对病原生物形成完整的认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对教材进行如下调整:一是在确保通识概念完备性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清晰感;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性和联系性;三是以人体系统为中心,充分结合免疫特点,就病原生物体对宿主组织、器官感染的选择性进行论述,并具体分析感染性疾病事件。在实验授课中,整合以往存在的重基础性、验证性的缺点,其后按照临床病原学检查流程和诊断思路,并遵循“郭霍法则”,从人体解剖系统入手,最终综合性实验,实验流程为“获取标本-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形态学、生化及免疫学方法)-动物接种-再鉴定”。
2 应用 PBL 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PBL 是 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缩写,指的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该种方法创立于 1969 年,创始人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其后这一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在医学教育。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仅作为教学引导者,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具体围绕某一实际专题或病例,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PBL 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转变学生的角色,进而实现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信息加工主体的转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模式,要做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近年来,这一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 做好实验课前准备工作,提高实验报告质量
实验课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着重强调实验课的内容和注意事项,预实验是课前准备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预实验过程中能够及时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为学生们敲响警钟,有助于后续学习中难点的理解。针对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便于提前熟知实验课内容。教学要求每个人都要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报告中要详细论述自己实验过程遇到中的问题,并对新知识加以总结。实验报告环节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同时通过付下来加深学生们的操作印象。最后,学生还可以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便于教师进修教学反思,用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4 集中优势教学手法,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学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处于多媒体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盛行,传统教学反而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因课程抽象性较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依据,再配合传统教学,促进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深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3]。由此可见,想要增强教学实效,教师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帮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做到随讲随画,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展示剖析图,教师可以手书临时添加的延伸内容,用以增强教学实效。例如,讲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剖析图,以便于学生明确其结构特点,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该项举措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实效。
5 结论
综上所述,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结合专业人才需求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提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参考文献
[1] 殷祎隆 , 聂蕾 , 赵晋.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J]. 基础医学教育 ,2017(01):8-11.
[2] 魏洁书. 独立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J]. 科技视界 ,2015(04):157.
相关推荐:药学专业核心期刊具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