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对腔隙性脑梗后脑血管内径及炎性反应物的影像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9-22 14:11 热度: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科技也在不断发展中,针对很多病症都有相应的中药来进行治疗。本文是一篇医生表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银杏叶提取物对腔隙性脑梗后脑血管内径及炎性反应物的影像。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10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疗程15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下调血清hs-CRP水平,改善颅内血液流变状态,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腔隙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

  腔隙性脑梗死(LI)病情发展相对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其发病机制是大脑深穿支动脉狭窄、闭塞而导致微小动脉缺血、坏死,脑组织出现大小不一、不规则的腔隙。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特点被不断成熟的诊断技术呈现出来,腔隙性脑梗死病例的确诊率增加,目前腔隙性脑梗死病成为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分型部分,占20%~3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药理作用,对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的颅外血管直径及炎性反应物水平进行检测,并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评价总体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2例。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50~80岁,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结果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既往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病史。

  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呼吸功能衰竭等);②并发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患者;③年龄>80岁患者。62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5~80岁,平均(63.2±3.4)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56~75岁,平均(62.5±2.9)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活血化瘀、神经细胞活化剂、抗凝、调整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10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疗程15d。

  观察指标:依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设计了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表,根据症状的恢复程度进行评分。①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分或无减少者;②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3分;③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分;④痊愈:功能恢复正常。疗程结束时根据治疗前后积分值的减少,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全项、出凝血时间。

  柃测方法:使用CE730pro和Vivid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线阵探头、频率5~7.5MHz和相控阵探头、频率2~5MHz,检测椎动脉血流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

  血清hs-CRP水平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抽取肘静脉血,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hs-CRP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正常参考值<3mg/L。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椎动脉血流变化:治疗前,两组颈椎动脉口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部组织的小梗死,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是大脑深部小血管因长期高血压影响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动力学异常、脂质透明变性、微栓子脱落等所致动脉的闭塞。1965年Fisher通过尸检进行病理诊断得出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随着CT和MRI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代替了病理诊断,临床认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梗死范围2~20mm。

  随着脑血管无创检测技术的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颅内供血减少、颅内外动脉狭窄。武生等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DSA检查,发现73.6%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有人同样采用DSA检查1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7%的患者存在颅内脑动脉狭窄。同时文献报道通过扩张颅内外动脉,颅内血流增加可以缓解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本研究治疗组3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后椎动脉口径扩张,血流增加,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提高。

  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组织损伤、急性炎症反应时,由IL-6、TNF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是公认的动脉硬化标记物。同时该因子也是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与脑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并是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预测因子之一。本研究治疗组3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后hs-CRP较对照组减少,提示脑梗死区炎性反应减轻,预后较好。

  银杏叶提取物(EGb)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EGb的主要有效成分为24%黄酮类和6%萜内酯。其中黄酮类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起到治疗作用。药理研究表明,EGb中黄酮成分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和代谢情况。同时,EGb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PAF引起的血小板凝聚、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抗炎、改善脂代谢紊乱、抗脑水肿、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脑代谢等多种生物效应。针对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并考虑到其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特点,EGb不仅从根本上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并能减轻受损的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同时通过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降血脂和降血糖,最终达到多靶点、多途径地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目标。

  优秀医学期刊推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双百”方针,立足深圳,倚托港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重点报道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文章标题:银杏叶提取物对腔隙性脑梗后脑血管内径及炎性反应物的影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aoxue/2815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