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原在法国、埃及等地早就用来佐餐、预防疫疠,秦汉时期传人我国,我国食用大蒜及用大蒜治疗疾病历史悠久,在《名医实录》《本草纲目》中均有大蒜的药用记载。《本草纲目》中写道:大蒜有归五脏、散痈肿、除风邪、杀毒气、下气消古、化肉。有关大蒜有效成分的研究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到了20世纪40年代,国外学者在室温下用乙醇从大蒜中提取到蒜辣素,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内巯基酶的活性;20世纪60年代,利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先进的分离技术,已从大蒜中分离鉴定出20多种硫化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化学合成,得到了40多种硫化物。1981年国内学者分离并人工合成了大蒜素。目前我国已有药厂生产以大蒜为原料的药品。
新鲜大蒜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有辛辣味和特臭的挥发油,其内含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等多种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证明,大蒜的功能可归纳抗菌、止痛、镇静、消脂、防癌、强精等,大蒜的主要药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菌方面论文
某些高等植物含有抗菌性物质,大蒜中的植物杀菌素主要为大蒜素及多种含硫化合物。大蒜素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它具有浓烈的大蒜气味,其杀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烯丙基硫醚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烯丙基是共扼结构基团,它的电负性较高,可部分的给毗邻的硫原子提供电子,使硫的缺电子性较小。活性增大。因此大蒜素在体内吸收后能产生一定量具有生理活性的含硫基团,而许多含硫基团是已知的有效杀菌剂,能破坏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等生理过程。大蒜素对多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及阴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和霍乱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对青霉素、氯霉素及金黄素耐药的细菌,大蒜制剂仍敏感。大蒜对同心性毛癣菌、黄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许兰氏毛癣菌、狗小芽孢菌、铁锈色芽孢菌、红色毛癣菌、趾间白癣菌、皮炎牙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也有相当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1%的大蒜注射液对恙虫热立克次体也有明显的杀、灭菌作用。阿米巴原虫与5%一15%的大蒜水浸悬液直接接触后立即失去活性。另外,大蒜具有抗寄生虫作用。因此,有称其为天然的广谱抗生素,形象地把大蒜比喻为地里长出来的抗生素。
2血管方面论文
大蒜的新加仑制剂alifid能减慢心率、增加心缩力,扩张末梢血管、增加利尿,能降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血压,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有效。对于喂饲胆甾醇的家兔,蒜油可抑制动脉硬化发展,大蒜的水溶部分不能减少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麻醉兔和犬静脉注射大蒜浸出液均能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蛙全身血管灌流有微弱的血扩张作用。大蒜油精提取物至少含两种药理活性物质,一种溶于氯仿,有杀菌作用,对于离体蛙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肠有麻痹作用,另一种是不溶于氯仿,无杀菌作用,也不能使离体蛙兴奋,对麻痹猫有明显降压作用,对离体兔肠有兴奋作用。
3抗肿瘤方面论文
大蒜的抗肿瘤方面的药学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并且对多种肿瘤有效。目前用大蒜抗癌的研究正在兴起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腹腔注射大蒜水提取液,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效果。大蒜粗提物对大鼠腹水肉瘤的癌细胞具有抗丝分裂作用,以新鲜大蒜饲养雌小鼠,可完全抑制乳腺瘤的发生。蒜素可能是其活性成分,蒜素同系无乙基硫代磺酸乙脂对小鼠肉瘤及大鼠淋巴肉瘤均有明显的抑制。天然蒜油(自大蒜中提取的大蒜油)对肝瘤腹水型及实体型两种病株均有显著延长小鼠寿命的作用。生大蒜能在胃内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大蒜中含有乙烷硫代磺酸乙脂和二烯丙三硫等,能阻断强烈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类在胃部的形成和积累,预防胃癌、食管癌、肝癌和鼻咽癌的发生。体内实验证明,大蒜的挥发性部分能增强小鼠白细胞吞噬细胞的能力。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人用大蒜治疗后,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结反应均显著升高。
4其他方面论文
大蒜乙醇提取物能增强白鼠离体子宫的收缩幅度和频率,大蒜中植物杀菌素对感染性创伤可使创面有灰白的变成玫瑰色,化脓现象消除、气味消失,上皮广泛增生。口服大蒜制剂可以消除慢性铅中毒的症状,英国《柳叶刀》杂志曾报道,大蒜汁还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奥地利塞白斯多夫研究中心的西克纳斯米勒博士研究发现,大蒜还能抵制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等等。
综上所述,大蒜的药用成分多,应用范围广。因此,需要我们大力开发,挖掘它的药用价值,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赵建成.蒜治百病500方.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江苏省中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许士凯.抗衰老药物的药物与应用.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
4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5刘国柱.家庭致富技术400项.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54
6宫尾平(日),等.最近药物制剂技术及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60
7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