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属于临床儿科中十分多见的一类消化道疾病,因为小儿出生之后机体发育速度快,生理需求不断增加,对于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也随之增多,但是小儿的体质十分娇嫩,身体各类系统功能特别是免疫力还不是非常完善,脾脏功能较为虚弱,倘若喂养方式不当,饮食不节,那么十分容易引发脾胃功能紊乱,产生粪便性状改变,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会由于循环系统障碍威胁到小儿患者的生命安全[1]。中医学中认为小儿腹泻疾病主要是因为幼儿发育还不是十分完全,脾胃虚弱引发疾病的出现,所以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为健脾益胃以及调气止泻作为主要治疗目的。常规西医治疗小儿腹泻虽然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文章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小儿腹泻患者80例作为文章观察对象,对于小儿腹泻患者采取针灸结合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小儿腹泻患者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小儿腹泻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40例小儿腹泻患者思密达药物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40例小儿腹泻患者针灸结合中医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1.66±0.83)岁,病程1~7天,平均(2.32±0.75)d,每天平均腹泻次数(7.58±1.16)次;研究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1.70±0.78)岁,病程1~8天,平均(2.10±0.69)d,每天平均腹泻次数(7.60±1.23)次。
1.2 、方法
两组小儿腹泻患者全部接受纠正酸碱失衡、抗病毒、抗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调整饮食等基础性治疗,给予对照组40例小儿腹泻患者思密达药物治疗,治疗7 d作为一个疗程[2]。
给予研究组40例小儿腹泻患者针灸结合中医治疗:选择患者的足三里穴、大肠腧穴以及脾俞穴,利用1.0寸毫针通过捻转提插补泻手法进行针灸治疗,每天1次;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葛根止泻汤,组方包含葛根20 g、白及10 g、白芍10 g、蒲黄15 g、地榆10 g、槐花10 g,用水煎煮,每天1剂,早晚口服,治疗7 d作为一个疗程[3]。
1.3 、评价标准
小儿腹泻患者治疗之后,大便次数每天小于3次,哭闹不适、腹痛以及腹胀等表现症状全部消失,食欲恢复到正常,通过大便镜检结果显示正常,代表显效;小儿腹泻患者治疗之后,大便次数出现减少,每天3~7次,临床表现症状出现缓解,食欲出现增加,代表有效;小儿腹泻患者治疗之后,腹泻次数没有任何改变,粪便性状没有好转,临床表现症状没有改变或是产生加重,代表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得各项数据进行处理,以(±s)表示计量数据,开展t检验,以(%)表示计数数据,开展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小儿腹泻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腹泻作为一类多发病,临床儿科中非常多见,不但发病速度快,同时存在传染性与流行性,因为小儿的胃肠功能还没有得到完全发育,胃肠不存在完善调节功能,十分容易遭受病毒与细菌感染,感染之后肠道黏膜受到细菌侵袭引发损伤,从而产生呕吐以及腹泻表现症状,影响到的小儿的生长发育[5,6,7]。由于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因此腹泻患者需要依照其腹泻具体特征以及伴随症状,及早明确属于哪一类腹泻,包含分泌性腹泻、高渗性腹泻、消化不良以及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腹泻,另外需要掌握患者属于急性腹泻或是慢性腹泻,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8,9,10]。小儿腹泻属于临床儿科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一般能够将其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腹泻疾病作为小儿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出现因素和轮状病毒感染、积食以及受凉密切相关,患者不但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意义重大[11,12]。医务工作人员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面色、脉搏、神志、呼吸频率以及体温的改变,针对存在高热患者,需要为其提供物理降温,对于患者每天大便的次数、性状和量进行准确的记录,观察患者前囟、眼眶以及皮肤弹性是否出现凹陷,准确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针对母乳喂养患者,需要指导患者母亲少食用油腻食物,在为患者开展哺乳之前半小时,需要饮用适量温水,起到稀释母乳的作用,针对人工喂养患者,需要为其提供腹泻专用奶粉,降低食物对于患者胃肠道所产生的刺激,对于食物喂养患者,需要给予其面条以及菜粥等半流质食物,严格控制患者饮食,给予其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食物,避免摄食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喂养期间如果发现患者胃内残留耐量大于上次喂养三分之一,腹胀以及呕吐等不耐受现象,需要马上停止喂养或是降低喂养量,同时及时帮助患者排便,为其提供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提高胃动力。加强对患者的保暖工作,当患者体表面积比较大,散热高于产热,会产生体温过低,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保暖非常关键,需要保证患者体温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当患者出现腹泻之后,通常会存在烦躁哭闹以及食欲不振现象,同时静脉穿刺等操作会引发疼痛,患者会表现出恐惧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无法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此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缓解其恐惧感,对于不同患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交流方式,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针对非感染患者腹泻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方式简单,容易被患者家属所接受。
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疾病属于泄泻范畴,小儿腹泻主要是因为饮食内伤、脾胃运化失常、外感风邪以及中土虚弱引发,治疗期间需要着重与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以及健脾助运[13]。葛根止泻汤中的葛根存在升阳止泻以及解肌退热作用,槐花、白及、蒲黄与地榆具有活血祛瘀以及凉血止血作用,白芍存在泻痢腹痛作用,黄柏存在清热燥湿以及清热解毒药作用,上述中药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健脾利湿与升阳止泻效果,在中药治疗基础之上配合针灸治疗,可以起到调节脾胃之气,清升浊降,止泻的治疗目的[14,15,16,17]。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取小儿腹泻患者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小儿腹泻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40例小儿腹泻患者思密达药物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40例小儿腹泻患者针灸结合中医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40例小儿腹泻患者中显效20例,显效率为50.0%,有效16例,有效率为40.0%,无效4例,无效率为10.0%,临床总体有效率为90.0%;对照组40例小儿腹泻患者中显效8例,显效率为20.0%,有效16例,有效率为40.0%,无效16例,无效率为40.0%,临床总体有效率为60.0%,研究组与对照组小儿腹泻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小儿腹泻患者针灸结合中医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宗焕,陈春林,成坤.三字经派推拿法联合针灸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16(23)-3539-3541.
[2]立仙,郝志涛,张喜梅,等针灸、中药结合西医对小儿腹泻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C].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 2017:182.
[3]何芙蓉基于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85.
《针灸结合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作者:邓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