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4-25 10:35 热度: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病变的变态反应,儿童、青少年为高发群体[1]。目前西医常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抗过敏药物治疗,由于家长对药物不良反应存在较多顾虑,故造成临床用药有较大局限性[2]。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11岁,平均(8.41±1.6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53±1.89)年。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12岁,平均(8.52±1.83)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56±1.76)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3]制定。①具备临床症状(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2个以上;②血清特异性lgE检测任何1项结果呈阳性。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鼻黏膜苍白、水肿,伴有乏力、气短、多汗、面白,舌淡苔薄白,脉浮。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病程大于等于3个月;③年龄6~12岁;④30日内未使用激素类、抗组胺药物;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鼻息肉;②肝、肾、心等重要疾病;③精神障碍。

  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86)口服,每次10mg,日1次。观察组加用皂荚。取皂荚3g(去皮、籽),切碎并以蜜水拌,微炒黄(文火)后研为细末,每次取0.1~0.2g,吹入鼻腔或和水点鼻腔,同时取皂荚末和食醋,调和成膏,取豆粒大小,敷于双侧鼻旁迎香穴,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2周,并随访6个月。

  3观察指标

  据《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5]的评分法对4个主要个症状(喷嚏、鼻痒、流涕、鼻塞)进行评分。计分标准:1分(喷嚏3~5个/次,擤鼻次数小于等于日4次,有意识吸气时有鼻塞感觉,存在间断性鼻痒);2分(喷嚏6~10个/次,擤鼻次数日5~9次,存在间歇性或交互性鼻塞,存在蚁行感鼻痒,但可忍受);3分(喷嚏大于等于11个/次,擤鼻次数日大于等于10次,几乎全天用口呼吸,存在蚁行感鼻痒,难以忍受)。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

  [6]痊愈:症状消失,随访期间未复发。显效:症状改善显著,随访期间有偶然复发情况,但次数较治疗前少。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发病次数、严重程度较治疗前少(低)。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见表2。

  6讨论

  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较强,具有缠绵难愈、迁延反复特点[7]。西医治疗虽短期临床效果明显,但易存在复发情况,且药物不良反应易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盐酸西替利嗪可抑制变态反应初期组胺传递,减少炎症细胞在体内移动,对嗜酸粒等感染细胞的趋化与活化及其在皮肤组织的浸润有极好的抑制效果[8]。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脏腑虚损、感受风寒为其病机,且与肺、脾、肾关系密切。由于小儿形体娇嫩,脏腑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受风邪侵袭,且随季节变换会夹杂其他邪气,从而引发鼻鼽。鼻病用皂荚治疗自古有之,明代《丹溪心法附余》记载:“通关散吹少许入鼻取嚏”。通关散由皂荚、细辛、鹅不食草组成,具有通关开窍之力。药理研究表明,皂甙可降低表面张力,对局部黏膜产生刺激作用,进而促进局部黏膜血液循环,并可抗菌消炎[9]。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皂荚外治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吴凌云,吴寿桐,周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7):829-830.

  [2]何珊,丁丽凤,孙克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9):1054-1057.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重庆)[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7-8.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作者:张晓艳

文章标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4556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