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极大进步,这也使得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妇产科当中的急诊数量多,且可预见性相对较差,上述特点也对妇产科内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护士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分层级管理属于新型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可帮助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1]。本文将着重分析开展护士分层管理对于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线性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妇产科工作12名护理人员,根据护士分层管理的开展时间分组,即观察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均值为(28.3±0.6)岁,初级护士为7名,中级护士为2名,副高级为3名。分别抽取两组护理期间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等线性资料比较中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的护士管理,即严格依据院内妇产科的情况和患者要求制定护理方案并开展各项护理工作;观察组则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即将护士分为三个不同层级,明确各个层级的具体职责,具体管理方法如下:(1)明确层级职责:针对初级护士需要对其临床护理技能及护理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并在中级护师和主管护师的帮助下,使其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明确临床护理工作中感染等问题的处理技巧,并在高年资护士的带领下完成各项临床常规操作。对于中级护士来说,需要全面掌握妇产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规应用仪器以及临床护理流程,同时还需要能够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并掌握急救常识及操作技能,可对急重症患者实施独立处理。对于主管护士来说,需要掌握对各类疑难杂症的正确处理方法,并能够组织处理突发性的事件,并且还需要承担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2)科学分组:结合院内妇产科病人的具体情况,再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将护士分为若干小组,并严格遵循八小时的工作制和12小时的负责制,对护士的排班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各小组均需选择一名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护士作为小组长。同时各组间的组员需要实施合理调配,开展分层级管理,做到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需要组织小组成员接受教育培训工作,对日常工作进行积极有效协调,确保为所有的妇产科患者均能够提供全面化的专业化的护理服务;(3)系统培训:对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及需求开展系统化分析,并实施一对一培训,由上级护士针对下级护士开展一对一培训开展随机指导,运用其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下级护士开展针对性指导,使年轻护士充分发挥出传帮带作用。同时还需针对性的开展妇产科专科知识的培训和讲解,特别是需要训练护士在抢救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以及特殊疾病的护理及工作流程。
1.3评估标准
(1)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临床能力,包括临床护理能力(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临床带教能力(学生评价与护理部评价),满分均为100分;(2)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开展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涉及数据利用SPSS17.0分析,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综合临床能力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各项临床护理能力、临床带教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9.00%,对照组94.00%(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妇产科来说,对于护理工作具有较高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妇产科内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以及护理能力,在开展护士管理期间,需要注重对护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并培养其工作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时间操作技能,通过开展护士分层管理,可充分发挥分层管理的积极作用。将妇产科护士进行有效分级并明确各层级职责,采取老带新的策略,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以及传帮带作用,能够更有效地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以及护理意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中开展护士分层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宫霞.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9,46(1):235-236.
[2]薛海侠.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4):110.
《妇产科护理护士分层管理应用》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作者:陈江宏 韩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