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11-16 11:45 热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十分危急的重症,需要及时的救治,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也需要心理护理,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心脏杂志

  《心脏杂志》于1989年2月创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联合主办。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主要报道:①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病理生理、病理解剖、药理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②内、外、儿、 老年及妇产等科与心血管病有关的临床研究;③心血管功能检测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及有关心电、心功能信息处理的新技术、新仪器的研制;④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T)为内科常见急症,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降低AMI的病死率关键在于对患者的严密监护和及时有效地防治各种并发症,护理是否得当十分重要,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最早症状:AMI患者多数是突然发生,疼痛部位性质及放射区域与心绞痛相似,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静息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烦躁不安,出冷汗,恐惧或有濒死感。部分典型者可无放射痛,少数可出现无痛性AMI,开始就呈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应加强夜间巡视,警惕并发症早期出现。

  如患者表情淡漠或疼痛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心电图了解有无急性缺血,梗死范围是否扩大等情况。严格卧床休息,协助各种生活需要,按医嘱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或被动活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缓解焦虑,绝对卧床休息1周~2周。

  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但不一定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又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意识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出现以上休克症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给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填写特殊处置记录单、准备好除颤器、抽好药物备用,建立有效心搏,记录尿量和注意补液速度。

  胃肠道护理: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激动,饮食不当及用力排便等都是AMI的诱发因素。因此要对陪护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教,宜少量多餐易消化、低钠、低脂肪而少产气的饮食,可用番泻叶、蜂蜜冲水饮,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用石蜡油、缓泻药或低压灌肠,腹胀可肛管排气,针灸或服消胀片,大承气汤对心肌梗死后腹胀效果好。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和协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合理休息护理:绝对卧床时可做卧位肢体主动被动活动。

  待病情稳定后,心电图ST段恢复到等电位或T波倒置由深变浅后,让患者半卧床3~4次/d,每次30min,也可坐在床上吃饭、饮水、服药。如病情无其他不良变化,可坐在床旁或椅子,3次/d,每次30min~60min,逐渐离床、室内近距离走动,或走得稍远些,直至散步。只有休息好,才能恢复快、预后好。

  并发症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音、心率、节律、血压和胸痛等变化,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心律失常是AMI的常见并发症,常常发生于24h之内,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CCU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心理护理:大部分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应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刺激。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病情严重,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致患者死亡[1]。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防止其发生、发展,减轻患者痛苦、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文章标题: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340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