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主要就是将注射液注入静脉,来补充身体所需的物质,输液这种治疗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但是静脉输液是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本文主要提出了应对静脉输液易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河北医学》河北省医学期刊,创刊于1995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北省医学会主办。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结果 处方难以辨认、安全意识淡薄、不了解病情、巡视不到位及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尊医行为差、出现应答错误等为安全隐患的因素。结论 针对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对策,可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性,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静脉输液是门诊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据报道,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1]。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已成为门诊护理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实际,对我院门诊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医务人员因素
1.1.1 治疗单难以辨认
某些医生的处方字迹潦草,使护士难以辨别医嘱内容。加之近年来临床上联合用药的情况越来越多,增加了药物配伍禁忌的概率[2],而护士对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尤其对新药知识认识不足,导致查对困难,容易出现差错。
1.1.2 安全意识淡薄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工作忙乱未遵守操作流程导致用药错误;输液卡上所签姓名、时间不规范,如字迹潦草、以姓代替全名、签注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使查对制度流于形式。
1.1.3 不了解病情
门诊输液室的患者来自各个专科,病种多且复杂,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在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导致处理不及时而引发护患纠纷。
1.1.4 巡视不到位
由于门诊患者多,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在输液高峰,护士忙于应付接药、配药、注射等工作,无法及时巡视,导致患者补液外渗,补液不能及时更换,使患者满意度下降。
1.2 患者因素
1.2.1 出现应答错误
门诊输液患者较多,出现同名同姓患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环境嘈杂,当护士称呼某患者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
1.2.2 缺乏医学知识
部分患者不遵守药敏试验的规定,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期间擅自离开。部分患者对输液滴速过快和过慢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或因赶时间而自行调节输液滴数。
1.2.3 尊医行为较差
门诊病人随意性大,因某些杂务,不执行医嘱而擅自推迟或提前治疗时间。
2 对策
2.1 加强业务学习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药理知识,当有新药出现,要及时收集和阅读说明书,使护士了解和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给药途径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正确处理。
2.2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使护士认识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即是对护理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是对护理行为的保护。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为患者输液时引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治疗。对易过敏的药物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发现医嘱有误或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2.3 加强查对制度的管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步步落实到位,做到三查十对一注意[3]。“三查”即给药前查、给药时查、给药后查,“十对”即对姓名、药名、剂型、规格、剂量、药物和治疗单有效期、用法、用量、时间及诊断。对于药名相近、外形相似的药尤其要注意。静脉穿刺前实行双向核对姓名制:让患者自己报出姓名,可防止患者因听错姓名而发生差错事故。
2.4 加强健康宣教
输液前告知患者输液总量、所需时间、药名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输液时告知患者安全滴速及加快或减慢输液速度的危害性,嘱其不要随意调节滴数,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皮试及输注后告知患者必须按规定时间在观察区观察,不得擅自离开,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
2.5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各专科疾病的急救处理方法。对输液并发症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抢救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熟练掌握。保持输液室内时刻有护士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观察输液速度、有无心慌、液体渗漏及不良反应,认真做好交接班。
3 小结
针对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给患者提供了安全、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患者投诉、护理纠纷、医疗差错大大减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不仅达到了良好的输液治疗效果,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顾艳荭,张涛.医院服务流程再造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8):14-16
[2] 陈秋虹.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1):80-81.
[3] 肖激文.实用护理药物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