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尿痛、尿急、小腹疼痛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尿管感染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操作方法,注意消毒保持清洁,提高护理质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的中高级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报道泌尿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且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通过规范制度人员培训,实施标准预防,开展过程管理,提高护士的院感意识,降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感染率,减少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必须坚持进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分析影响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1.1护士因素
(1)护士责任心不强,主观上不重视,对留置导尿管理论及操作知识掌握不够;
(2)尿管选择不正确,导尿管过粗,易使尿道黏膜损伤,为病原菌侵入及增殖创造了条件,造成尿道及膀胱感染;导尿管过细,则使细菌从空隙中进入,引起逆行感染;
(3)手卫生不严是导致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4)对尿管未做好相关常规固定,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轻易脱开;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了不必要的膀胱冲洗;
(6)导尿时间长,尿潴留解除后未及时拔管[5]。
1.2管理因素
医院相关部门未及时督促检查;新入科护士培训和考核不系统,平时对留置导尿管的管理过于疏忽。
1.3患者因素
(1)神经内科病人年纪大,病程长,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导致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2)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理解程度不一,难以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宣教采用口头叙述,宣教过于单一;
(3)部分患者对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不够重视,不愿配合,自行将导尿管拔出,或留置尿管持续开放,使尿路感染加重。
2CQI措施
2.1制定预期目标一年内护士对置导尿管的理论及操作知识掌握率达100%,导尿管使用率和感染发生率均下降1%~3%。
2.2医院管理科、护士长均每月、每周组织人员实施相关知识培训一次,每次1.5h,连续8周。医院管理科每周至少下病房督查一次,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平时不定期检查。
2.3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工作,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反复拔插损伤尿道黏膜,加重感染。如导尿管不慎脱落或污染,必须更换尿管。2.4尽早拔除导管是防止尿路感染的关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一项研究报道:导尿管留置1d,泌尿系感染为1.0%;留置2d,感染率为5.0%;大于14d,感染率为100.0%[6]。因此,对排尿困难已解除者,尽早拔除,对尿失禁者,禁止导尿,给予外接尿。
2.5根据患者的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鼓励患者每天多饮水,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每天应至少饮水2000ml,尿量50ml/h,达到生理性冲洗尿道的目的[7]。
2.6导尿管选择。要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一般男性为14号,女性为16号。尽量选择三腔Foley氏硅胶尿管,硅胶管其表面光滑、无粘性,壁薄,内腔相对粗,尿液流动快、不易形成壳垢,尿道黏膜粘合紧密,引流系统密闭等优点,减少尿管内、外逆行感染[8-9]。
2.7温水清洗并碘伏棉球会阴护理2次/d,更换尿袋2次/周。导尿管和引流袋应始终低于膀胱的水平高度。更换体位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曲折、受压,注意观察尿液有无混浊、沉淀。
2.8持续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避免分离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及频繁采用尿标本等动作,留取无菌尿标本时,不应直接打开放尿系统,应按无菌操作法从管道内抽取尿液,注入灭菌尿杯内,送检验科检测,并根据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
2.9宣传方法灵活多变,科室人员共同制定简单明了的宣传资料和图片,在为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管预防感染时发给患者,使患者有更直观的了解。此外,可要求患者简单重复护士宣教预防感染的过程。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要让患者及家属对留置导尿管预防感染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使其积极配合,必要时可请医生出面协同完成。
3效果评价
开展CQI后,护士每周进行自我评价,护士长及负责人每月不定时进行检查并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每月全科人员进行工作小结并讨论,肯定成绩,找出下一步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或进展程度,保证CQI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插尿管人数由2010年的126人下降至2011年92例,尿路感染率由2010年的29.4%下降到17.4%,尿管使用率由原来的12.5%下降到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