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是指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上肢完全或部分的弛缓性瘫痪,临床上不少见,表现为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肌肉呈进行性萎缩等症状多为单侧发病。左右侧发病为随机,是新生儿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严重的一种。其病因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常由于胎位不正,宫缩无力或接生不当在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受到过度牵拉所致。
《国际儿科学杂志》儿科医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主要刊登反映国际儿科学领域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综述、论著、临床经验等,另辟有述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和国外学术动态等栏目。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荣获Caj-cd规范获奖期刊,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1月住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不同临床分型,采用患肢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均经肌电图诊断为神经源性受损,且符合《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中的临床分型表现[2]。根据损伤部位分为上、下臂丛型,全臂丛型各40例,40例上、下臂丛型患儿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5d—2岁之间,病程0—3个月, 40例全臂丛型患儿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0d—2岁之间,两组的年龄和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推拿同时治疗
1.2.1 电针治疗:取肩偶、肩前、肩贞、臂腈、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穴,用1寸28号毫针刺入穴位0.5寸,将电针仪正极接上臂任一穴位,负极接下臂任一穴位,采用疏密波治疗30 min,强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度。1次/d,20 d为一疗程。
1.2.2 神经肌肉电刺激。使用北京NMT91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选择1或2处方刺激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lO天一个小疗程,中间休三天,30天一个大疗程
1.2.3 按摩:循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施以一指禅推法,并重点按揉肩髑、曲池、手三里等穴,拿、击三角肌、肱二头肌等;活动关节、抖动患肢,15~20min,所有治疗均每日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肌力5级,感觉正常,肌电图检查受损神经完全恢复;显效:患儿肢体肌力提高二三个等级以上,肌电图检查受损神经有明显恢复,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有效:患儿肢体肌力提高大于等于一级,肌肉萎缩有改善,肢体功能有改善。无效:肌力和肌萎缩无改善,肌电图检查受损神经无变化[3]。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上、下臂丛型的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2.5%;全臂丛型的治愈率为57.5% ,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常因胎儿巨大,或难产过度压肩,或用力牵拉小儿头部,使臂丛神经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造成。临床表现为臂丛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感觉障碍。中医认为臂丛神经损伤属于萎证,伤筋范畴[4]。《内经》说:“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才,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于经,非络脉也。”故本研究针刺其较敏感的健侧穴位,通过经络本身“上下相关”、“左右贯通”以及维筋相交”的生理功能,激发经气,运行气血,使阴阳平衡。
在经络学的指导下,取阳明经、三焦经和局部穴位,利用电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可以疏经通络,改善循环,消除局部疼痛,加上电针治疗促进神经肌肉兴奋性,利于受损神经恢复,提高肌力;推拿采用点、揉、掐、扣、拿等手法可以疏通病损经络,调节局部气血流通,促进病损肌肉恢复。通过手指末梢的刺激及肢体被动运动诱发神经传导通路功能从而反馈性刺激相应神经,利于受损神经恢复。神经肌肉仪可以促进肌肉收缩,防止粘连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肌力的恢复[5]。
综合上述方法使用,作用相辅相成,使各种治疗方法有了很好的协同作用,能使受损神经更快更好的恢复其功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钟和祥.综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56例[M].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2),761.
[2]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EM3.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3]颜华,刘志雄,段华林,等.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婴幼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43例临床观察EJ3.中医药导报,2007,13(11):49— 52.
[4]丁建新,陈少贞,黄东锋,等.家庭功能训练和支具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24(5):290— 292.
[5]李毓 金晓菊 文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42例疗效观察[M].医学信息,201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