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医学领域中,中医针灸学已成为当今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门显学,也是现代自然科学领域所关注、研究和渗透最多的学科,然而,由于其学术理论源自中国古代,针灸理论学说载于古代文本,其表达仍然停留于古代用语,对这种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是今人要了解和运用前人针灸实践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理解的程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决定着这门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因而理解古代语言表达的针灸理论就成为现代针灸学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针灸临床杂志》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古代的针刺针《灵枢》记载有九针,过去的针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不会是现代的针刺针那么细而尖,但是却与针刀接近,由此想到古代的针刺穴位治疗相当于现代的针刀治疗阳性点,古代的穴位相当于现代针刀治疗的高应力点、压痛点、瘢痕点、肌腱、韧带附着点等等。现代的针灸穴位定位应该是总结的过去的大多数软组织病的高应力点、压痛点、瘢痕点、肌腱、韧带附着点,现代的针刀治疗点大多数应该就是穴位点,现代的针刺治疗就有些失去意义了,或者说收效较小了,因为过去的针应该是指针刀而不是现代的针刺针。
腧穴是构成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现代针灸治疗的治疗点,关于穴位的发现最常见的说法是“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治病部位。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针灸学》石学敏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 )可见腧穴是人们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定位也是直观可见的体表标志定位,也就是说随着体表标志的改变,穴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代针灸教材所述穴位几乎全是某一固定点,此为现代针灸的重大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源是腧穴概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更新概念,也没有国际认可的深入明确的腧穴定性定量研究成果,究竟什么样的人体部位才能成为腧穴?这时我们引进了一个诞生不到10年的概念“针刀医学”。
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刀医学原理》 朱汉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而针刀的治疗点很多恰恰与针灸的穴位是“同一位置”,但是针刀的治疗点选择并不是依据穴位的定位,而是以针刀治疗疾病的理论为基础定位。(详见《针刀临床治疗学》吴绪平 张天民 中国医药科技)其中多是以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平衡观念为指导结合现代西医解剖学、力学等为基础对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提出新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来定位针刀治疗点,这种定点更有定性定量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而恰恰是这种现代的定点方法所确定的治疗点竟然多数会与古代腧穴重合。同时关于针刺用的针,《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而由于锻造技术的进步,现代的针刺针多比古代细而尖,主要是为了减轻针刺的痛苦,并不能证明治疗效果有所改善。相比下针刀则更接近于古代的针具,而治疗效果有相当的实验室数据支持。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针灸只是延续了古代的腧穴定位和腧穴效用,并没有更新腧穴的概念,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把针具打造的更精细却没有想到这样的针具是否能更好的解决疾病的根本问题。可以说现代针刺是拿着错误的工具治疗在过去的穴位上而想发挥出过去总结出来的效果。可以说现代针灸是舍本逐末。
下图依次为古代九针、现代针刀、现代针刺针对比:
参考文献
[1] 路玫, 曹大明. 以“担”为纪,浅析针灸学之平衡观[J]. 中国针灸 , 2004,(03)
[2] 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5,(01)
[3] 韩凤娟, 秦克力. 后期临床教学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01)
[4] 唐兴华. 蒙医班针灸教学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 19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