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论文的期刊投稿格式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15 16:45 热度:

   摘 要 目的: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从2013-2014年长风社区健康体检居民6 638例中,抽取老年高脂血症患者638例作为观察组,无血脂异常4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湿质(25.86%)、平和质(10.34%)、阳虚质(9.71%)、阴虚质(5.33%)4种体质类型与对照组(分别为11.19%、18.74%、16.52%、13.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与高脂血症相关。结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辨识中的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相关。

  关键词 关于护理论文的期刊,高脂血症,中医体质,痰湿质,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of the hyperlipidemia with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of Changfeng Community

  HUANG Yun

  (Changf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through identify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Methods: From 6 638 cas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Changfeng community from 2013 to 2014, 638 cases with hyperlipidemia were select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470 cases without hyperlipidemia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as identified in two group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body constitution was compared. Results: Four types of 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25.86%), gentle temperament (10.34%), Yang quality (9.71%) and Yin deficiency (5.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1.19%, 18.74%, 16.52% and 13.24 %, respectively), whose comparison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which the 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ha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yperlipidemia. Conclusion: The 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is related to hyperlipidemia.

  KEY WORDS hyperlipidemia;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长风社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居住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2012年社区居民血脂异常发病率达63.42%。本文从近2年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居民中抽取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患者的体质分类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为临床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13-2014年中心健康体检的6 638例居民中抽取单纯高脂血症患者63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98例,女性340例,平均年龄68.78岁;470例无脂代谢异常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4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67.35岁,两组性别、年龄构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且均意识清晰,同意参加中医体质辨识调查。

  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制定的标准,总胆固醇(TC)≥5.18 mmol/L,或三酰甘油(TG)≥1.70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   中医体质辨识

  2009年卫生部印发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各地卫生局须进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其中附件4的健康体检表中第7项检查项目即为中医体质辨识问卷[2]。我中心采用中医体质辨识仪和调查问卷结合中医望、闻、问、切,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体质辨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分类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相关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

  观察组中医体质辨识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25.86%)、气虚质(15.36%)、湿热质(11.45%)、气郁质(10.51%)、平和质(10.34%)、阳虚质(9.71%)、瘀血质(6.58%)、阴虚质(5.33%)、特禀质(4.86%);对照组分别为平和质(18.74%)、阳虚质(16.52%)、气虚质(15.76%)、阴虚质(13.24%)、痰湿质(11.19 %)、瘀血质(9.72%)、气郁质(6.52%)、湿热质(5.35%)和特禀质(2.96%),两组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6,P<0.01)。观察组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4种体质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高脂血症与9种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Logistic相关性回归分析中将高脂血症定为应变量,9种体质为自变量,赋值分别否=0,是=1,观察组的痰湿质赋值=1,进入回归方程,其他赋值均=0,故认为中医体质辨识中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具有相关性,见表2。

  讨论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当今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根据杨晓光等[4]调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发病率为18.6%,长风社区2013-1014年度参加体检居民中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达63.42%。高脂血症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慢性疾病,可加重全身动脉的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2007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中指出,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呈正相关。将血脂异常防治着眼于冠心病的同时也着眼于脑卒中,在我国人群中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痰湿体质

  中医体质是每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作用下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三方面综合的特质。中医学认为,体质决定了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及疾病转归倾向,并且可以通过自身调护进行体质干涉,中医体质辨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及因人施治的特色。

  高脂血症在我国古医籍中无直接相对应的病症,但从症状上推测,《内经》[5]及后世医家多将其归属到“痰湿”、“湿浊”范畴,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偏颇、气血津液运化失司,造成水液内停、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特征的体质状态。这与现代医学检验血液中TG、TC及脂蛋白含量增高有异曲同工之意。

  本病的病因病机正如《素问・百病始生篇》[6]所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痰湿的生成多因饮食起居失宜,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则聚湿生痰;《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这些论述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型肥胖、压力过大等相一致。

  上海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的临床流行病学证候调查显示本病症状“倦怠乏力(62.67%)、眩晕(44.26%)、口咽干燥(42.12%)、脘腹痞闷(40.23%)”出现频率最高[7]。脾主四肢肌肉,脾失健运,不能输布精微外达四肢,故倦怠乏力,不能输布津液上乘于口,故口咽干燥;痰湿中阻,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故见眩晕;湿阻气滞,胃失合降,故见脘腹痞闷等症。亦与高脂血症所导致全身血管损害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发生脑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出现头晕倦怠、胸闷胸痛等症相一致。

  中医调护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治疗中应用“三因制宜”、黄帝内经提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均与现代提倡健康干预、三级预防理念一脉相承[6]。本中心每年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门诊就诊时,中医医师可参考体质辨识结果结合舌、脉,辨证论治,根据每例患者的体质状态,谴方用药。若患者为痰湿体质,应着眼痰湿为病理基础,化痰祛湿为标,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为本,通过调理中焦气机,健脾旺运,运化不失常度,则水谷精微归于正化,无聚湿生痰之虞,基本方可选用六君子汤化裁,根据不同证型施治加减。

  临床预防时,可从起居有节、饮食适宜、精神内守三方面进行调护。起居上应顺应时节,调摄起居,居住环境不宜潮湿,衣着应透气散湿,肥胖者应选择合适运动,减轻体质量;饮食上做到膳食平衡规律,早在《素问》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配伍原则;精神调护要注意缓解压力,恬淡安逸,精神内守。

  综上所述,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体质辨识,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因人制宜,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防治高脂血症。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5): 390-419.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2-10.

  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57-466.

  杨晓光, 翟凤英, 朴建华, 等.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1): 5-7.

  王庆其. 内经选读[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12.

  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64.

  魏华凤, 柳涛, 邢练军, 等.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9, 7(5): 411-417.

文章标题:关于护理论文的期刊投稿格式范文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625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