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硬死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急性梗死患者行血寒通注射液治疗,并与28例作对照。结果 组总有效率98.3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7 %,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当代医学杂志,血塞通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治疗
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7.72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7.22岁。两组患者入院时都行头颅CT检查,同时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四项,血液流病学等检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均为发病1 w内,梗死部位在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凡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不纳入观察。两组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以胞二磷胆碱0.5 g加维脑路通0.5 g共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静滴,1次/d,14 d为1 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静滴,约150 min滴完,1次/d,14 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分别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2 w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治疗效果。①基本治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生活自理;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增加2级以上;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肌力增加1级;④无效:症状无变化或恶化。
2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见表1。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时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多在>60岁发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高的特点,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是积极进行急性期抢救治疗,主要途径是:①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凝聚,恢复脑血流灌注。②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治疗,阻止由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病理和生化反应,降低致残率。血液粘稠度增高和高凝血状态所致的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降低血液粘稠度无疑会成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
急性脑梗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坏死灶先在缺血区中心形成,周围则形成缺血性不完全半暗带。脑梗死大多数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血粘度增加,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至相应灌流区中央脑组织坏死、软化,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形成,而缺血半暗带内由于侧支循环存在,仍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神经细胞功能虽受损但短期内尚存活,处于可逆状态,如在有效时间内及时恢复血流供应,则脑代谢障碍得以恢复,神经细胞可以存活并可恢复功能,但实际上不尽然。存在一个有效时间即再灌注时间窗问题。如果再通超过再灌注损伤继续加剧,此现象称之为再灌注损伤,目前认为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集中于:①启动的自由基连锁反应,氧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导致神经细胞损伤。②细胞内游离钙增高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③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所用。
缺血性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的提出,更新了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念,即超早期合理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是脑梗死治疗的主攻方向,在此存在两个机会时间窗,即再灌注时间窗及治疗时间窗,超过这个时限组织将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大多数同意再灌注时间窗为3~6 h,而治疗时间窗当前较普遍接受 的观点是发病6~24 h,即超早期治疗的依据[3]。由于治疗时间窗严格,大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就诊错过溶栓机会。血塞通注射液是由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灭菌溶液,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作用。能增加脑血管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卒中指数,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Ca2+含量,对脑缺血后海马CAI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在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过程中,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7(5):313.
[3]赵庆杰,刘玉梅.γ-氨基丁酸对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γ-氨基丁酸及其A受体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416-418.
[4]Barber PA,Auer RN,Buchan AM. Understandin g and mana sin g is chemic stroke[J].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2001,(03):283-296.
[5]蓝瑞琼,蒋亚斌,陆正齐.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热带医学杂志,2005,(05):59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