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范文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在临床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6-17 15:59 热度:

  我国是个用血大国,也是缺血大国。由于血源紧张,医疗用血日益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异体输血可能引起肝炎、梅毒、艾滋病等[1];另一方面术中血液流失未被利用等,又造成血液的极大浪费,所以血液保护迫在眉睫。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能有效收集手术野和体腔内的失血或积血,经过滤、分离和洗涤,将获得的红细胞回输给病人。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CellSaveR5/5+型血液回收机对58例患者进行术中血液回输,对患者术前、术后24hs、术后72hs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验,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共收集血液71567ml。平均每例回收原血1233ml,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获得浓缩红细胞26480ml。平均每例456ml。术后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均达到正常水平。病人恢复良好。结论:血液回收系统能有效收集术中丢失的血液,减少血液浪费,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医学论文范文,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外科手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3月底~8月31日止,共有58例病人在术中采用了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2~78岁,体重46~78kg。手术种类:髋、膝关节置换术17例,脊柱固定融合术22例、骨盆骨折内固定术6例,宫外孕5例,肝、脾破裂7例,心包剥脱术1例。

  1.2麻醉方法:麻醉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经咪达唑仑,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常规诱导,快速气管插管。术中以静脉泵注丙泊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1.3血液回收方法:使用血液回收机采集患者手术创面血液,负压吸入储血器内。经肝素抗凝、分离、0.9%氯化钠清洗、过滤后的浓缩红细胞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病人。

  1.4观察指标:观察术前,术后24hs、术后72hs的静脉血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及术后病人恢复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2结果

  58例病人中,共收回原血71576ml,平均每例回收原血1233ml。经洗涤后每例获得浓缩红细胞456ml.所有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无输血并发症。其中有49例未输异体血,9例输异体血。

  58例病人术前、术后24hs,术后72hs血常规结果生化检验结果如下:

  3讨论

  本实验中,84%(47/58)患者不再需输血。血液检验结果表明,接受自体血回输的患者,通过自身代偿,血常规、多项生化指标及电解质均可达到正常。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经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血液,含较高浓度的红细胞。HCT可高达50%以上,并清除了组织碎片,脂肪细胞,破坏的细胞基质,游离血红蛋白,脂肪酸和血浆及抗凝剂等[2,3],从而提高了大量输血的安全性,节约了血液资源,维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由于回输的是新鲜血液,因此红细胞存活时间与静脉接近,2~3DPG含量较高,携氧能力较好,不存在如库血的Na-K泵活性降低而引起的血钾浓度升高等现象。

  在应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中,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洗涤时几乎清除了所有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当大量输入时,需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FFP或白蛋白,以免发生凝血障碍[3]。如有出血倾向发生时,应检查激活凝血时间(ACT),必要时给予鱼精蛋白拮抗。对被细菌,恶性肿瘤细胞污染的血液,目前回输尚存争议。

  总之,对于术中预计大出血或已内出血的非感染、肿瘤手术,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安全有效,无输血反应,术后恢复良好。此项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血的应用,利于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是输血技术的补充和完善,也是血液保护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俊英,计乐群等。输血引起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3,14,20-22

  [2]张明礼,刘燕,宋庆etal.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30(6):559-561

  [3]王世端,王明山,袁莉,等.全自动自体血回收系统应用于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一例[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12):746

文章标题:医学论文范文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在临床中的运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135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