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
临床上有很多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从2000年1月至今,我院采用“C”臂机监视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72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6例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其中男327例,女145例;年龄17~80岁;致伤原因:跌伤351例,车祸撞伤121例。患者分别于伤后2~72h被抬送入院。
1.2骨折类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6例;经颈型202例;基底型270例。按Garden氏分型:Ⅱ型113例;Ⅲ型128例;Ⅳ型231例。
1.3治疗方法472例患者入院后即行外展内旋位持续皮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于7~10天后手术。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患肢外展、中立位固定在牵引手术床上,在“C”臂X光机电视下牵引患肢复位后,于大转子下2~5cm纵行钻入2~3枚克氏针作为导针,深浅以不戳出股骨头软骨面为佳。当电透确定导针位置满意时,沿导针旋入2~3枚中空加压螺钉固定,随即拔出导针。术后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3周,并早期指导股四头肌训练,1个月后行CPM训练。住院时间分别为23~45天,平均32天。
1.4疗效标准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优、良、中、差的标准。优:基本恢复到伤前状况,行走无疼痛、无跛行。良:功能基本正常,长途行走后稍有疼痛。中:生活基本能自理,行走时稍有疼痛,轻度跛行。差:生活不能自理,不活动时亦疼痛,跛行。
1.5结果本组472例患者出院后,分别经随访1~5年。除5例头下型(Ⅳ型)骨折不愈合外,余下无松动,无滑出,愈合良好。
472例患者临床疗效评价:该方法克服了其他不同内固定方法的诸多不足,如:三刃钉固定,因打入时暴力过大,易加重股骨颈内的创伤,增加缺血坏死的机会,另外,三刃钉为单轴植入股骨颈轴中心,抗应力能力差,易发生骨折再移位;且对骨折端无加压作用,常导致骨折端分离,三刃钉松动滑出。多根斯氏针固定,虽然强度较三刃钉为高,但对骨折端同样无加压作用,故容易松动滑出使断端接触不良,不利早期功能锻炼。目前使用较多的滑鹅头钉等固定,虽然固定效果好,但需切开固定,手术创伤大且价格较贵,多数贫困患者难以接受。
而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具有以下优点:(1)对骨折端加压作用明显,使其骨折间隙极为微小。由此通过哈拂氏系统方式直接愈合。从而迅速恢复血液循环,有效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中空加压螺钉旋入断端,故不易引起骨折端分离。同时,由于宽螺纹的拉力作用,螺钉不易引起松动、滑出;(3)具有抗旋转作用,并对压力有较强支撑及强大的抗张力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髋内翻畸形;(4)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具有适应证范围广,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小,价格便宜等优点。
在使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时应注意:(1)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应选择骨折移位不明显、股骨颈完整的新鲜骨折,因为骨移位明显、股骨颈不完整的粉碎性骨折在电视下复位很困难,致使导针无法准确钻入,由此中空钉不能按理想的位置钻入而影响手术效果。另外,对GardenⅣ头下型高龄骨折患者,要慎用这种治疗方法。因为此方法在于没有解决好改善骨折端和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率较高,故此类病例一般以人工关节置换为首选。(2)在打入导针时,选择大转子下2~5cm处为宜,钻入的方向与股骨颈一致。打入至少2枚以上导针,其中一枚紧贴于股骨颈内下的股骨颈皮质,与股骨颈平行。其作用是对抗负重时来自股骨头的支撑压力的作用;另一枚贴股骨颈上方皮质内面入股骨头,其作用是抵消负重时来自股骨颈上部的分离移位应力;另外在导针打入时应注意恢复股骨颈的前倾角。(3)对于中空钉长度的选择,以植入后其顶端距股骨头软骨面5~10mm为宜,且中空钉螺纹必须越过骨折线。(4)在旋入螺钉时不易过紧,因为断端压力过大时对骨折愈合不利。(5)为防止术后螺钉松动,可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3周,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1月半至2月后方可扶拐下床行走。曾有人提出,中空加压螺钉是否会因孔道存在,而出现抗弯和抗扭强度的降低。按理论推算,中空加压螺钉和相同直径的普通螺纹钉比较,抗剪抗弯强度应基本相同。
临床证实,472例患者所使用的中空加压螺钉亦无一例折断。总之,选择好手术适应证,采用中空松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快速简便,确切牢固等很多优点,加之导针的临时骨折固定和导引作用,使中空加压螺纹钉的固定更方便、确切并方向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