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地区医学高专的教学条件相对不足,在医学检验专业输血学检验教学课程中利用有限的条件,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加强与临床实验室的教学结合,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为本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为学生向医学检验高级专业人才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民族医专 输血学检验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1 突出课程地位、整合教学计划
输血学检验课程由多个学科交叉发展而来,与临床关系密切[2]。在高职高专医学检验课教学的多门课程中,均有涉及输血学检验的学习内容。例如: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的《生理学》课本里会讲述 ABO 血型鉴定的内容;在第二学期学习的《临床检验基础》课本中更有一整章内容讲述血型与输血检验。这使得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感觉各位任课教师均对此内容进行了重复讲授,效率不高。因此,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与任课老师们积极沟通,化繁为简,统一将输血学的教学内容放置在《输血学检验》课程中进行系统讲授,而其他课程教师只在讲授中浅谈输血的作用,将重点内容留在第三学期的《输血学检验》课程来学习。这样由简单向深入,由基础向专业地层层铺垫和递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职高专的输血学检验课程,其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尤其是在讲授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基础原理的时候,课本都是采用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和表格排列对比。为了强化学生们的课堂感受,在输血学检验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方式,以增加教学的丰富性和精彩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微课,替代传统的单一课本化教学模式。教师依据课本知识点制作多彩的教学课件,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制作教学课件和微视频。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取接受,而是改良式的课前准备式教学,由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点进行充分预习、查阅文献和资料,完成归纳总结;课堂上由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课后通过实验印证讨论结果。通过转变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点,摆脱了枯燥的文字,使专业知识变得鲜活。
3 校内实验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由于我校处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硬件相对滞后,学生人数较多。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必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不再局限在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内,不再只是重复简单的血型鉴定试验操作,因为真正的输血学检验临床工作内容远不止于此。我们加强了与附属医院的教学联系,为拓宽学生们的眼界,组织学生去临床输血科实验室进行分段式见习,彻底摆脱由同一名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打包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聘请附院临床输血科的老师来给学生进行临床理论教学讲授,并组织学生分批次到临床输血科和血库进行见习。从采血、分离标本到保存血液制品;从患者提出申请到输血科医生发配血浆;从 ABO 血型鉴定到交叉配血。
4 不可忽视的生物安全
输血学检验临床应用针对的是患者的血液标本,在检验过程中,操作者会使用锐器、仪器,如果不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会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因此,在输血学检验教学中,我们在第一堂课时就重点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实验室分区的概念,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生物安全原则。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采用情景式教学演绎,让学生知道,如若不小心被锐器刺伤或被患者血液标本污染,紧急的自我救治原则、统一上报的流程和事故后的追踪应该怎样执行。教师每讲授一项新的输血学检验技术时,都要再次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检验操作存在敬畏之心,对检验结果存在强烈的责任心,这是专业学习的根本。
当前社会经济与医学科技正在高速发展,对教育培养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3]。作为边远地区民族医专的检验专业课教师,我们整合教学资源,加强与基层实验室的教学联系,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饶神宗,鲁学良,李敏芳,等. 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临床输血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12):1418.
[2] 赵臣,袁忠海,侯毅鞠,等.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的融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32(10):68-69.
[3] 王晓华.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3313-3314.
民族医专输血学检验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改革探索相关推荐国家级期刊投稿输血感染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求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