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临床医学教育基础知识量大,学习时间短,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个人学习体会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医学生; 基础医学; 学习方法
1 医学基础课的特点
1. 1 逻辑性强,须循序渐进医学教育是按照认识人体的规律来设置课程的。先由人体的形态结构到认识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再由认识正常结构与功能到探索导致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病因和机制; 最后再研究如何避免和纠正这些异常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医学教育逻辑性很强,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按照医学教育的规律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学习。
1. 2 内容不易于理解,须强记强背医学基础课程内容精确、标准,与高中知识可衔接的内容极少。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课程,很多名词非常拗口,难以理解,需要死记硬背。在学习时不能一味求快,要认真记忆课本中的一字一句,熟练掌握最重要。
2 学习医学基础课的方法
2. 1 将形态与功能统一起来学习
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密不可分的。首先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发挥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而器官功能的变化又会导致其形态结构的改变。因此在掌握器官形态结构的同时,需要密切联系它的功能; 在学习各器官的功能时也必须了解其结构特点,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器官结构与其功能的对应特点。例如,主动脉壁因为含有较多的弹性纤维而具有较强的弹性,心脏射血虽然是间断,但由于血管壁的回弹作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产生血压而持续不断地循环。又比如当知道浆细胞能合成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时,自然就联想到浆细胞内一定有丰高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因此只有把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功能联系起来才能灵活地学习。
2. 2 将局部与整体统一起来学习
医生不明脏腑,无异于盲人夜行。不论大小标本都是整个机体的一个局部,特别是显微镜下所获得的图像。这些局部都显示其平面和表面的结构,而机体的组织、细胞又都是立体的。因此,要掌握和了解真实的立体结构就需要观察各个剖面的切片或观察全部的大体标本,将局部与整体统一起来学习,建立局部与整体的空间立体观念。比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应更加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在操作的过程理解复杂的解剖立体结构,正确理解局部与整体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知识,保证学习的质量[2]。 2. 3 将静止与动态统一起来学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机体永远处在不停地动态变化过程中。随着生长发育,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大小和功能也相应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出生时肝脏相对较大,但功能却不成熟,所以对胆红素的处理功能差,导致生理性黄疸。随日龄的增长肝功能逐渐成熟,生理性黄疸自然消退。同时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不同功能状态和代谢活动中,其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由于长期肺循环增多,导致肺动脉管壁增厚,最终发展为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因此必须把的静态图像与动态变化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掌握其结构与功能。
2. 4 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习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临床医学是基础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定能够将临床实践与基础医学理论很好地结合[3]。因此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必须重视实习课的学习,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临床课实习中,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可以反映出诊断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 5 将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联系起来学习
人体在生理状态下有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在疾病状态下可能发生异常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人体的疾病都是从形态学科和( 或) 功能学科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掌握正常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才能掌握发生疾病的机制。如要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必须先掌握正常肾脏的四大功能: 生成尿液,排出代谢终末产物、毒素和药物; 调节体内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调节血压; 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失去这四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将引起一系列病理过程,甚至衰竭而死亡。
2. 6 不可忽视的学科史料的学习
作为医学生应该认识到医学史料的源远流长。在医学基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将各学科的内容与发展史结合起来,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循着学科发展的脉络感受医学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既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从中领悟医学前辈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严谨求实的态度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是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夯实基础,才能灵活应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医学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唐志晗,文格波,等. 国家医学教育标准视野下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5) : 53-55.
[2] 王金花,孔令慧. 浅谈蒙医专业学生如何学习临床医学基础课[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 11) : 75-76
相关阅读推荐: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