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拜伦式英雄及其精神本质中级职称论文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4-23 14:14 热度:

   乔治·戈登·拜伦是公认的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这客观上造就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点。这种个性,体现在他的人生经历中,隐藏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彰显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上,本文是中级职称论文,文章从拜伦的人生遭遇入手,结合拜伦诗歌的人物形象特点,探寻拜伦式英雄的精神本质,分析其具象表现和抽象成因。

  摘 要:拜伦式英雄是拜伦诗歌中塑造的一系列主人翁形象,他们有着基本相似的人生遭遇和个人追求,反映着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好恶,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

  关键字:拜伦式英雄,叛逆,自由,斗志,中级职称论文

  一、拜伦式英雄的源头

  拜伦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庭不幸而又身患残疾。父母关系紧张,感情淡薄。他的父亲终日无所事事,酗酒赌博,性格粗鲁,为周边人们所不齿。而他的母亲不仅没有对他体现出一个母亲的博爱和包容,甚至在发现他身有残疾后心生埋怨,成为母亲的出气筒。“几乎把跛脚当做是拜伦自己的错误而恼羞成奴地责骂他。”[1]

  悲惨的童年造就了拜伦内心的叛逆,激发了他隐忍的斗志。他与世格格不入,他内心充满愤怒,他不言不语而又富有力量。“有一天,母亲骂他是跛腿的饿鬼,并用盘子掷他。他不出声,从桌上拿起一把小刀,向着自己的胸口便刺。”[2]学生时代,他博览群书,善于言谈,但依然被孤立和嘲笑,经常和嘲笑他的同学吵架、打架,而且从不妥协,毫不服输。他就是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不容于世而又孤独叛逆,内心隐忍又胸怀斗志,向往自由而又充满幻想。

  二、拜伦式英雄的代表

  拜伦本人的鲜明个性为他的诗歌创作赋予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他笔下的人物也因此栩栩如生,并烙下鲜明的拜伦印记。这就是被众多研究者、读者所称的拜伦式英雄。拜伦笔下的这些人物,虽然经历各有不同,但却有着相近的个性表现。他们通常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外表俊朗,富有学识,受人喜爱;他们性格叛逆,勇敢地与传统势力作斗争,富于幻想,力争自由;同时,他们内心孤傲,不切实际,执着,不妥协,充满力量,而又难逃命运作弄,悲剧收场。

中级职称论文

  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被第一个塑造的是《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里的主人翁恰尔德·哈洛尔德。哈洛尔德去国怀乡四处周游,他的一些经历、生活轨迹、人生感悟,都有鲜明的拜伦痕迹。同时,拜伦通过对人物感情的抒发,展示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是非判断,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和鲜明的拜伦式英雄。

  在哈洛尔德的基础上,拜伦塑造了又一个人物,即《海盗》中的康拉德,康拉德的拜伦印记更加鲜明。他叛逆、孤傲、为情所困,爱情失败后厌世远行飘然而去。这种远去是拜伦浪漫主义手法的即兴发挥,也反应了拜伦在人生奋斗历程中的盲目和无助。

  《科林斯的围攻》中的艾尔普是拜伦笔下的又一个拜伦式英雄。他依然出身显贵,才华横溢,难容于世,充满叛逆精神,是个个性鲜明的悲剧人物。他几乎把叛逆之路走到了尽头,他背叛国家,不忠于宗教,同时极度孤独,内心充满矛盾。他一方面与自己的国家作战,一方面思念祖国,但又放不下之前的恩怨,走不了回头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孤立无助,苍凉终老。

  《阿比道斯的新娘》中的赛里姆,更是从伦理道德上走向叛逆之路。他为了个人的理想、自由与爱情,不惜与整个社会对立,走向社会伦理的反面来进行抗争,毅然决然,不管不顾,即使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拜伦式英雄的精神本质

  纵观拜伦式英雄的人物事迹和内心世界,他们体现出极为相近的精神本质,这种本质更多地来源于拜伦自己由于人生经历所造就的个人品格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和刻意放大。对比拜伦的个人经历与他笔下拜伦式英雄的人物内心,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大致归纳出拜伦式英雄的精神本质,那就是:叛逆、自由、斗志。这些精神相互糅杂,给读者呈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叛逆是拜伦式英雄最为突出的精神特质。这也符合拜伦对自己人生命运和社会规则的挑战。他笔下的拜伦式英雄反抗一切他认为值得反抗的东西,社会制度、传统教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不一而足。在拜伦的眼里,世界表面繁荣,实则千疮百孔,充满了虚伪、欺骗、羞辱,他痛恨这些虚假的仁慈、做作的秩序、阴暗的好意,他笔下的英雄同他一样与所在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们不愿委曲求全、曲意奉承,他们要叛逆,要张扬自己的内心,走向世界的对立面,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他们挑战一切,他们无所顾忌,他们忍受孤独的煎熬和内心的挣扎,咀嚼抗争的快感与失败的痛苦,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这个群体。拜伦式英雄的叛逆,不是消极逃避,远离世事,如湖畔诗人那样,通过怡情山水获得内心的宁静和人格的独立,而是进行激进的反抗,对现实的丑恶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在《青铜世纪》里、在《审判的幻景》里、在《唐璜》里,无不慷慨陈词,一泻千里,痛快淋漓。

  拜伦式英雄的叛逆是与对自由的追寻紧密缠绕在一起的。可以说,他们的叛逆,既是来自对不自由的挣扎与抗争,又是来自对自由的向往和争取。拜伦的内心有着较为强烈的自由主义特征,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受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较大,好自由、求民主、喜独立,而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让他窒息。他虽身处贵族阶层,却对这一阶层的腐朽没落和专横伪善深深失望,也深切感受到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社会伦理对自己的束缚与制约。比如他与同父异母的姐姐之间的感情纠缠就不容于世,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感情,明知不可而为之。这些都反映到了他笔下的英雄中。他们蔑视权贵,无视伦理,挑战旧秩序,甚至不惜背叛家庭、祖国和宗教信仰,即使不被理解也仍然以一己之力争取向往的个人及民众自由,哪怕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使是生命。“世世代代做努力的人们,你们知否/谁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自己动手——《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3]这种对无限自由的努力争取,成为拜伦式英雄身上的重要精神。

  拜伦式英雄对环境的叛逆、对自由的争取,是在力量十足的斗志中不断发展延续的。这种斗志,体现为一种坚强的意志、毫不妥协的毅力以及越挫越勇的士气。没有这样的斗志,叛逆难以坚持,自由无法争取,拜伦式英雄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悲剧人物那种震慑人心的力量将大为缩减甚至荡然无存。正是这种如不灭的火种一般持续昂扬的斗志成就了拜伦式英雄。拜伦笔下的英雄都如同拜伦本人一样胸怀志向而命运多舛、挑战重重而孤立无援,甚至充满了浓烈的悲剧色彩,而这也正激发了拜伦式英雄内心的执着与坚毅。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与人生和世俗作战,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毫不泄气。“死何足惧,如果敌我同归于尽/比睡觉似乎还乏味而已/它来就来吧,我们已攫住生命的真谛/若因疾病、斗争而死亡,那有什么关系。”[4]正如勃兰兑斯所说:“惟独拜伦这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自我……这是一个激动不安和热情奔放的自我,就连最不重要的诗行都能使我们想起那个自我的情绪,就如海贝的慑懦使我们联想到大海的怒吼一样。”[5]

  四、结语

  总之,拜伦式英雄是拜伦本人精神世界的集中折射和反应,与拜伦本人的人生经历、性格养成、个人追求息息相关,带有深刻的拜伦烙印。基于人物遭遇而形成的鲜明叛逆精神、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奋力争取以及荡气回肠的加强斗志,是构成拜伦式英雄的主要精神实质。拜伦式英雄作为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种现象,对与文学的贡献巨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史料的不断呈现,对拜伦式英雄的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对其精神本质研究或许还会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2]鹤见祐辅. 拜伦传[M]. 陈秋帆, 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0月,P18-19。

  [3] 拜伦.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M]. 杨熙龄, 译. 新文艺出版社, 1956年07月,P96。

  [4] 拜伦. 东方故事集(上集)[M]. 李锦秀, 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10月,P82。

  [5]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英国的自然主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

  《现代哲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教育部社政司从百余种刊发哲学论文的期刊杂志中认定的10类哲学类CSSCI刊物之一,并被多所大学列为国家级刊物。

文章标题:探寻拜伦式英雄及其精神本质中级职称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zhexue/3108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