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龙游县民间艺术发展情况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村民、民间艺术组织负责人和政府文化部门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探究民间艺术在商业化发展趋势中的生存现状及困境,并对民间艺术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民间艺术及其组织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理化学习杂志,民间艺术,商业化,困境,龙游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作为村落文化组成部分的民间艺术面临商业化的挑战。民间艺术商业化带来最直观的部分就是经济收益,然而,民间艺术的商业化过程中可能会丧失艺术固有原味,成为形式单一、缺乏内涵的“商品”展示等等诸多的问题,而那些不能商业化的民间艺术又可能会逐渐衰落甚至消亡。有关于民间艺术在商业化趋势中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包括如何挖掘民间艺术的商业价值为旅游业所利用)以及在商业化趋势中民间艺术如何继承与发展问题,而且多侧重于从理论层面上论述民间艺术及其组织的开发和保护,民间艺术商业化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还比较有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剖析龙游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及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就民间艺术如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获得进一步的弘扬和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丰富相关研究,并为当地文化管理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浙江龙游民间艺术发展困境调查
1.1浙江龙游民间艺术资源概况
龙游县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尤其以民舞为最,有滚花龙、断头龙、脱节龙、硬头狮子、貔貅、小脚灯、十二月花名、三国走马灯等近20个品种100余组。其辖下湖镇镇,镇域面积101.64平方公里,下辖39个村,两个居委会,总人口4.94万人,是一座具有浓郁商业氛围的商埠重镇。该镇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省民间艺术之乡、省历史文化村镇、省东海明珠等称号,现有民间文艺队伍64支,参与演员达2218人;共有15个民间舞种,其中龙舞8种,狮舞37对,彩灯4支,坐唱班15个。最近十来年,该镇民间舞蹈队伍频繁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加演出,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两项表演金奖,在西博会上16头硬头狮子献艺狂欢节,受到了组委会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1.2调查地点、时间及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于2012年8月22日至8月30日在龙游县多个单位进行,包括龙游县文化馆,龙游民居苑,湖镇镇文化站、下叶村、新光村、下童村等,问卷对象是上述3个村的村民,访谈对象对相关政府文化部门科室负责人和3个村的村支书或村主任。这3个村都极具代表性,其中下叶村的硬头狮子,新光村的硬头狮子和貔貅,下童村的甘蔗龙、貔貅、硬头狮子和小脚灯都是远近有名的民间艺术。本次调查共进行村民问卷调查30份,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93.3%;对民间艺术组织负责人的访谈总共有3份,对民间艺人的访谈总共有5份,对文化管理部门的访谈有3份,基本上完成了所有预设问题。
1.3浙江龙游民间艺术发展困境调查
1.3.1对村民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1)基本信息
41-60岁的受访者及其配偶占了绝大多数,都占总数的75%。在调查的56个村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占了半数,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6.1%。受访者中务农人数占57%,打工人数占39%。通过比较年收入水平,被调查地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2-4万之间。另外,一般来说,当家庭中有成员曾从事过民间艺术表演,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在28位受访者中,有家庭成员从事过民间艺术的只有6位,仅占21.4%。
(2)意愿调查
调查显示,共有17位受访者表示会接待表演,占60.7%,说明愿意接待民间艺术入户表演的村民占多数,民间艺术商业化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民间艺术蕴含着一种喜庆气氛和人们对未来的良好祝愿,因此图吉利成为了大多数村民的愿意接待表演的首要原因。另外,民间艺术产生于当地民间,在当地村民中会产生亲切共鸣,有8人选择了“热爱民间艺术”。对于不愿接待的11位受访者,10人选择了“不信奉”,说明村民的主观认识和信仰对其选择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在能够接受的接待费用方面,17户家庭中,13户每年平均消费50元以下,占76.5%,说明大多数家庭只是礼仪性地进行接待,并不愿意在此类消费中花费较多;3户选择了“50-100元”,这与其家庭成员经历等相关的,只有对民间艺术具有特殊感情的家庭才愿意多消费;1户选择了“100-150元”,这是因为该户是经商的,图吉利的心愿更加强烈。
在能够接受的入户表演频繁程度和最佳表演次数方面,大多数受访者对目前入户表演频率有所不满,认为次数过多;在最佳表演次数上,大多数人选择“一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村民的图吉利心理。
在谈到当地民间艺术发展存在问题时,所有受访者都认为目前存在着“参演人员老化、接班人不足”的问题,23人认为“当地民间艺术组织管理存在问题”,18人认为“当地缺少优秀的民间艺人”,14人认为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只有2人认为是设备道具的问题。
1.3.2对民间组织负责人的访谈整理分析
(1)组织负责人对民间艺术商业化原因的观点
访谈调查显示,民间艺术及其组织的商业化,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地处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有限,文化方面获得的财政资金较少,以至于各民间艺术组织长期停滞不前,设备得不到维护和更新,人员的流失也较为严重,关键是成员不愿意在节日期间无偿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表演,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激励,成员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被更好地调动起来。当政府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各民间艺术组织只能自力更生,通过多在喜庆日子里走村串户,实现数量上的增加,从而带动收益的增加。
(2)组织负责人对民间艺术商业化过程中的问题的看法 在采访中,三位负责人均表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相互间的竞争。目前各组织主要还是依靠正月等喜庆日子在农村中开展演出,但“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不仅不能带来丰厚的利益收入,而且存在着各民间艺术组织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利于整个龙游县民间艺术及其组织的发展。各组织目前还很少与政府其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关系,需要予以突破。
表演方式单一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为各组织的性质、表演内容、气氛类似,而大多数村民图的就是吉利心理,并不在意这种心理是由哪支队伍带来的。
再有就是成员老化问题。目前各组织的成员骨干都是十多年前的班底,目前平均年龄差不多50岁左右,难以满足表演体力需要,而年轻一代愿意从事表演的较少,表现突出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种成员青黄不接的局面,将影响该民间艺术及其组织的持续发展。
1.3.3对政府文化部门的访谈整理分析
(1)尚未制定民间艺术商业化的政策计划,缺少整合协调机制
目前文化部门对于民间艺术还处于初始的保护和开发阶段,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商业化趋势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政策思考,没有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加以引导和规范。同时,文化部门与各民间艺术组织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和协调机制,各组织之间也缺乏足够的交流;另外,政府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各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的纽带作用,不能将市场需求信息很好地反馈给各组织。文化部门表示,各村的民间艺术组织有点涣散,文化管理部门在整合地区所有民间艺术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2)高素质人员和资金短缺问题
目前文化部门一些工作人员对文化缺少工作热情和专业知识技能。文化事业由于其自身特点,难以为地方主政者带来短期效益,在财政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文化部门获得的资金较少。而民间艺术只是文化事业中的一部分,所以得到的政府财政支持更少。政府部门不能为各民间艺术组织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也很难开展一些大型活动,造成民间艺术及其组织商业化步伐较为缓慢。
3.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民间艺术商业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也有着比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且民间艺术的商业化发展模式在目前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调动参演人员积极性,维持民间艺术组织的生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村民不仅是民间艺术商业化的市场基础,也是其组织成员的主要来源,但频繁的入户表演影响了村民接待的积极性,偏低的福利待遇也造成较少有村民愿意从事表演;民间艺术组织商业化模式单一,表演时间集中,内容同质性强,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组织内部人员老化现象严重;政府文化部门尚未建立起广泛的资源整合协调机制,服务职能薄弱,存在着专业人才和资金短缺的问题。民间艺术的土壤在民间,要保护这些民间艺术,首先要保护好民间百姓对民间艺术的感情。要充分挖掘当地企事业单位和旅游景点的文化市场,通过开张表演、增设文化艺术展位等扩大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和创收能力,同时合理进行入户表演,珍惜村民对民间艺术的感情,积极听取村民的改进意见,创新表演内容。其次,可以加大表演所得分配力度,改善参演人员的福利待遇,重视精神奖励,可以开展先进演出人员的评选活动,增加演出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各民间艺术组织要积极吸收时代新鲜素材,通过网络学习、专家指导、群众建言、个人发明等途径,使表演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表演形式类似的民间艺术组织也可以协议合作,甚至相互融合合并,做大做强组织实力。当然,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文化部门可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逐步提高民众的参与热情;创建文化表演活动市场供需平台,及时将市场需求传递给各民间艺术组织,强化市场化概念,激活民间艺术市场的潜在能量;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钟泓,郝革宗.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开发建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3):22-27.
[2]汪琳,晁岳春.鄂东地区舞龙舞狮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6):185-186.
[3]伍鹏.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刍议[J].时代经贸,2008(2):1-2.
[4]王会莹.商品化趋势下的民间艺术现存状态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54-61.
[5]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2):64-69.
[6]谢珠华.浙江省龙游县湖镇“硬头狮子”现状调查[J].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822-824.
[7]余继宏.湘西州舞龙运动商业化运作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2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