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讲歌”及其流行化研究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22-02-11 09:42 热度:

   仪式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都与仪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仪式中诞生,并依靠仪式活动维系。仪式音乐作为仪式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认识音乐文化本质的重要途径。仪式音乐不仅是仪式活动的见证,还是参与仪式活动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承载着人们的憧憬与希望。

广西瑶族“讲歌”及其流行化研究

  一、过山瑶讲歌内容及其音乐特点

  过山瑶的“讲歌”主要在“还盘王愿”仪式中演唱,多用本族土语演唱,有时还伴有法器铃铛。其特点为旋律性不强,起伏不大,具有节奏性,较为肃穆。不加衬词、一字一音。“当地瑶人将《讲歌》视为‘歌母’,要学歌,须先长号《讲歌》,尔后,再学其它较复杂的歌。”[1] 因是念给神听,因此演唱时声音较低。

  (一)唱词特点讲歌唱词大多是七字一句,每段四句,隔句押韵。唱词还多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叙事,如“谁人屋底有官田?水氐里鱼有七千,庙人屋底有官田,水氐里鱼有一千。”“问妹谁停谁那停,谁停不到谁门厅,本是船亭随马停,马亭也到仔门厅。”其中“田”与“千”、“停”与“厅” 押韵,这样师公念诵起来,更有韵律,仪式受众们也易能听懂。

  (二)唱词内容唱词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述说族群历史源流;二为“意者”。 1. 族群历史师公通过诉说族群历史来唤醒瑶族族人共同的历史,加深族人间的文化认同。如:“景定元年四月八,逢着圣王改换天。改换山源向水口,掩杀天下万由人。重又伏羲两姐妹,配合成婚千万家。剩下六男有六女,六男六女结成亲。先置瑶人置百姓,百姓瑶人万万年。”讲述了瑶族人的由来。“盘王上位神台坐,留古师贤制出鼓。师贤制鼓传下世,后人踏鼓念瑶情。”讲述的则是世人制作鼓来纪念盘王。 2.“意者” “意者”瑶语被称之为每件事情的由来。在仪式中师公向盘王交代该家许愿的经过,为何还愿,多是该主家所发生的一些不顺事情,如人口不旺、亲人去世、耕地所收获不多、生意赔钱之类的事情。述说完后,会提及为此次仪式所做的准备,涉及所有内容包括祭品有什么,参加仪式的有哪些人,等等。意者在仪式中各个阶段都有,如请神意者、马头意者、摆盏意者等,每次意者都必须重复主家许愿、还愿过程、主家所准备的祭品、包括到场的仪式人员、目前进展等。意者在整个还愿过程中持续时间很长,且较为枯燥,但师公每次念诵意者都全神贯注,通过意者不断重复的唱词,强化祭祀盘王的规则。

  (三)音乐特点讲歌的音调较为平稳,更注重“说”的意味,因多是念诵,因此几乎无大跳。旋律感不强,多为级进,常通过大量的附点节奏来对音调进行延长,且尾音都有下滑之感。以“宫、商、徵、羽”为骨干音,徵调式最为常见。乐句多为上下句结构,常常带有变化不断重复,音域较窄,句末常常通过长音拖腔至主音。过山瑶的“讲歌”大多用于仪式中,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用于讲述族群历史故事,在作为“母歌”时,有教学之用。在传授歌曲时,教授老师先将歌曲讲给学歌的人听,以便让学歌的人更快捷的领会。

  二、白裤瑶细话歌及其流行化研究

  (一)白裤瑶“细话歌” 在白裤瑶中,代表性的歌曲即“细话歌”。白裤瑶并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因此“细话歌”成为承载白裤瑶历史的重要载体。细话歌的歌词并不使用当地日常内容的瑶语,所使用的瑶话都颇为古老,白裤瑶有不同的支系,不同支系唱细话歌的语言也并不相同。千百年来,细话歌的传承一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而传承至今,会唱细话歌的人已寥寥无几,濒临失传。细话歌的演唱多用本嗓,“歌如话,话如歌”,通常为一男一女进行对歌。据笔者采访当地白裤瑶歌手何建军所知,细话歌主要在重大节日或者赶圩之时演唱。每逢节日,男女会躲在角落里,轻声细语地传达爱情,既有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带有一份男女之情的害羞。这使得细话歌旋律低沉,音高具有游移性,给人不可捉摸的神秘感,旋律低沉则给人以哀伤、柔和、暗淡之感。白裤瑶的细话歌一般只有三四个音,以“宫、角、徵、羽” 为骨干音组成,音域较窄,少有大跳,多为级进,节奏自由,较少拖腔,不断的反复,且主音并不明确,给人以游移之感。歌词并不拘泥于格律和格式,句式可长可短,较为即兴,歌词内容以情歌为主,多采用暗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对人和事物进行描述。演唱细化歌时多用鼻音,音较为短促,如泣如诉,从头至尾都是一种喃喃音调,给人以悠远、凄切之感。

  (二)“细话歌”流行化研究早期的细话歌皆是无伴奏独唱,但是语言较为晦涩,并不是白裤瑶现在所通用的瑶语,而是使用更为古老的瑶语。这也导致现代年轻的白裤瑶人已经听不懂细话歌,更不愿去学习细话歌,何建军的出现使得古老的细话歌第一次有了现代化的配乐,焕发出新的活力。据笔者对何建军的采访得知:“作为一名白裤瑶人,见到年轻人都并不喜欢自己本民族的东西,这么好的歌曲却逐渐失传,仅仅是父辈几人还能唱,年轻人几乎没有会唱的,感到担心,由此生发出念头,为什么不将细话歌与流行音乐结合,唱出年轻人也喜欢听的歌曲,便有了流行化细话歌的出现。”而加入器乐伴奏、流行化后的细话歌一经出现,在白裤瑶族群中就引起巨大反响。何建军谈及老人们第一次听到流行化细话歌,“妈妈和村寨里老人们第一次听到流行化后的细话歌,感动落泪,因为他们从未听过带有伴奏的细话歌,如此动听感人”。

  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网站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出现,细话歌既可以短视频的形式剪辑传播,又可通过直播的形式有效进行即时互动,因此迅速吸引了大批受众。正是在该背景下,改编后的细话歌不仅仅在白裤瑶地区更是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远在他乡的年轻白裤瑶人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的族群也有这么好听的歌曲,这让在远方打工的白裤瑶人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而年老一辈的白裤瑶人更是被其打动,“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的开放,亦是推动了流行化细话歌的传唱范围,何建军更是成为了景点固定招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三、过山瑶讲歌与白裤瑶细话歌的对比

  过山瑶“讲歌”与瑶族“细话歌”两者同属于瑶族吟诵类歌曲,既有不同,亦有相同。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其一、都是瑶族中所使用的歌曲,都有着同一作用即传承历史,不管是讲歌或是细话歌实际上都有讲述族群历史内容,使同一民族人们对民族文化认同更深。其二、演唱时声音都较弱,两者所使用的场合虽然并不相同,但演唱之时,都并无高亢嘹亮的亮嗓,都是较为低沉且富有节奏,给人以古老的韵味。其三、都无伴奏(积极积极军军)。其四、音乐特点上,两者旋律起伏都并不大,以级进为主,同时都运用大量倚音,倚音的使用贯穿全曲始终。

  二者的不同点之处在于:第一,使用场合不同,过山瑶讲歌多是在仪式中使用,这就使得讲歌带有一丝神圣性,日常生活中讲歌讲唱较少。而白裤瑶细话歌则恰恰相反,用于世俗之中,多是男女互诉衷肠时演唱,利用细话歌来自主求偶。第二,使用功能不同。过山瑶“讲歌”作为母歌,有着教学之用,而白裤瑶细话歌多作为求偶时所用。第三,内容并不相同,两者所使用的场合不同就注定其内容侧重点也并不会相同。过山瑶讲歌的内容更多是讲述仪式还愿之类与神灵有关,而白裤瑶细话歌的内容则更多与爱情有关。第四,两者演唱形式也并不相同,细话歌常常使用对唱形式,两人男女对唱,你应我答,你来我往,形成一个往复。而讲歌则是个人独唱,不断地重复。第五,两者歌词格律并不相同,在讲歌中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且有着隔句押韵的特点,而细话歌则更为随意,歌词并不遵循固定的格律。第六,两者衬词、衬字的使用并不相同,在讲歌中并不使用衬词,而在细话歌中大量运用了衬词。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无论是过山瑶“讲歌”还是白裤瑶“细话歌”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流行音乐的出现给古老的歌谣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年轻人喜爱流行乐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如此困境,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思变?流行化细话歌的出现,给予了我们一条道路,将古老的歌谣流行化,让更多的年轻观众们去欣赏。梅兰芳先生曾在京剧中提出“移步不换形”的说法,那么能否将古老的歌谣作为主体不变,变在将其编曲配乐,从而使得焕发新生,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该种方式可行性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韦海曦 . 富川瑶族民歌述论 [J]. 艺术探索,1998(A1):344- 354.

  《广西瑶族“讲歌”及其流行化研究》来源:《美与时代(下)》,作者:王世文

文章标题:广西瑶族“讲歌”及其流行化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4775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