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技巧,正确划分音乐作品的长短句,借助一定的演奏技巧表达个人情感,从而提高音乐作品演奏效果。在此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呼吸规律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
一、高校钢琴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教育随意性较强
结合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可知主要存在课程教育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其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产生直接影响[1]。高校教师选择钢琴教材时随意性较强,选择的教材科学性不足,并没有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更没有结合教学实际,因此学生专业性不强,课堂教学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落后
高校音乐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时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当前阶段,高校开展钢琴教学时部分教师仍然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给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理论教育占据较大的比重。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这不利于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
(三)学生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教育经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在此影响下,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差距较大,对其探索知识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主动探索专业知识,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而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具有很强的艺术鉴赏和钢琴弹奏能力,比较容易提升音乐素养。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演奏呼吸规律的作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演奏呼吸规律具有几个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使演奏者情绪更稳定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若存在情绪波动较大或不在状态的问题,则很容易在表演时出现如呼吸急促和过度紧张等现象,对其演奏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说,呼吸状态对人们的情绪状态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演奏呼吸规律,使学生始终在演奏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情绪,从而确保演奏流畅,这会对学生的演奏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学会稳定自身情绪,始终处于良好的演奏状态中,这是提高演奏效果的关键。
(二)提高身体各部位力量的配合度
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合理使用气息可以让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得以有效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力量的结合。学生在钢琴演奏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演奏力量使用不当。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学生在演奏时掌握一定的呼吸规律,将呼吸融入音乐中,从而自信触键,将力量结合起来,使其形成合力,避免出现分散用力的问题[3]。其次,触键。加强呼吸训练有利于学生将身体所有部位的力量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触键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演奏时使用气息,让自身音色变得更加饱满,增强节奏性。此外,在呼吸的影响下,力量更具韧性,且身体各部位更灵活自如,能提升演奏的生命力和气质。
(三)提高作品的层次性
表现钢琴作品需要借助音乐情感、演奏技巧和演奏音色等,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能否很好地运用演奏呼吸规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良好地表现出作品包含的内容。高校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更注重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而不重视演奏效果,忽略学生对演奏呼吸规律的运用,这就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很难完整地表达作品内涵,演奏效果不理想。教师要想让学生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呼吸规律,必须及时给学生传授可以实时判断作品演奏风格的技巧,以此为基础更好地把握呼吸规律,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完美地表现作品内容[4]。比如著名艺术家巴赫的作品层次感较强,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对呼吸规律进行把握,以此为基础提高作品的层次性。
(四)提高音乐作品形象塑造的效果
在具体的钢琴演奏教学中,塑造音乐形象时除了要求演奏者深刻理解作曲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之外,还需要演奏者以自身特点为基础对钢琴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才能让音乐作品与自身演奏特点相符合,才能塑造良好的音乐形象,让听众产生最佳的音乐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演奏呼吸同样属于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在演奏中必须深入了解演奏作品,在此基础上了解演奏呼吸规律,以此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创作出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把握音乐韵律,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这也是提高整体演奏效果的关键[5]。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演奏呼吸的规律研究
(一)钢琴演奏者情感变化下的呼吸状态
优秀的钢琴作品具有极为动人的情感,演奏实际上就是二次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的情感以音乐内容为基础不断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体也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演奏者情感发生变化时,自然而然呼吸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在具体的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确保情感表现、呼吸节奏和作品表达的内容相一致,这样演奏的作品就是接近完美的。高校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提高对呼吸节奏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调整呼吸的意识,使学生在演奏时可以将呼吸和作品的情感二者融合。结合具体的教学可知,学生的呼吸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在演奏的时候比较惊慌则可能会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影响演奏时的呼吸,这就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积累一定的呼吸经验[6]。比如在教学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时,教师要注意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情绪和呼吸状态的关系,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如此一来学生在具体的演奏中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莫扎特作品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作品谱面上标注特定的记号,通过把握演奏力度和演奏速度等正确处理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情绪。
(二)结合钢琴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
演奏者要想完美地演奏一首曲子,就必须在弹奏时把握曲子的情感,调整呼吸应以作品的情感为基础。首先,探讨呼吸和乐曲二者的关系。正是因为无数个乐句组成了一首钢琴乐曲,由此可知乐句是组成乐曲的基本单位。把握乐句是演奏音乐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表达出来[7]。不同的乐句表达的方式不同,部分乐句用连线表示,也有的用跳音表示,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划分能力。以演奏《俄罗斯主题变奏曲》为例,抒情是这首曲子的主基调,音调相当饱满,犹如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响起的音乐一般,第一句具有较大的旋律浮动,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第三句达到了高潮,第四句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和扩展,学生在演奏时要以句子为单位准确呼吸,突出俄罗斯风格。当前阶段,绝大部分钢琴音乐作品都表达了细腻的感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层次,学生演奏这些作品时要对作品的内涵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体验,不断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在演奏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全方位把握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表现内容和思想意蕴,分析音乐的乐句乐段,掌握呼吸的强弱等,从而准确地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作品的思想内涵反映出来。
(三)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出发调整呼吸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出发调整呼吸相当重要。首先,生理方面。呼吸是一种生理特征,但在具体的钢琴演奏中,学生仅维持正常呼吸是不够的,比如部分学生演奏时可能感到身体紧张或肌肉疲劳,大脑思维衔接不上,使得演奏效果不理想[8]。这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呼吸调节不自然有关,需要教师主动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其恢复正常呼吸,将平时的气息和演奏时的气息有效融合,确保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此外,教师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应指导学生将呼吸和演奏协调起来,使学生在演奏中自主调整自身的呼吸。不少学生在具体的演奏中经常存在手臂发酸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自身的动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其能够准确调整呼吸节奏,将正常的演奏水平发挥出来[9]。其次,心理方面。心理因素对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发挥具有直接影响。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可以正常发挥,但是到了考试就会受到紧张情绪的影响,各类突发情况也相继出现,比如呼吸急促、弹错音等,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调整自身心态,增强演奏信心,对演奏和识谱进行准确识别,及时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稳定自身情绪,为顺利进行钢琴演奏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演奏效果就要使学生加强对钢琴作品和演奏呼吸规律的关系的理解,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演奏呼吸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演奏中自主调整呼吸,完美表现钢琴作品,提高自身演奏水平。
《高校钢琴教学中演奏呼吸的规律研究》来源:《戏剧之家》,作者: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