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属于我国民族乐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许多古代音乐家通过古筝创作出了流传至今的筝曲,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喜爱。古筝也一直被称作抒情乐器,不仅能弹奏出悲伤的音乐,还能弹奏出激愤的情绪和欢快的氛围,这也是古筝与其他乐器的不同之处。古筝音乐流传至今,逐渐成为古乐的象征,得到了当代音乐界的认可,喜欢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古筝的教学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技术与音乐的互相融合,是古筝教学最需要考虑的内容。
一、古筝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古筝教学成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古筝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提升古筝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音乐与技术的相互融合。为展现古筝音乐的艺术气息,在古筝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但就古筝教学的发展现状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于重视技术的问题,忽略了技术与音乐的相互融合,以致学生在古筝演奏中貌合神离,无法良好展示古筝的意境之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学生自身水平为基础,先教给学生古筝演奏的技术,再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这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古筝演奏技巧,但忽略了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培育,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在古筝演奏中展示古筝音乐的美感。古筝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孕育出的产物,代表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底蕴。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既要让学生掌握古筝演奏技巧,更要让学生能够良好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实现音乐与技术的相互融合,从而更好地展示古筝之美。
二、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意义
(一)增强学生课堂兴趣
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技术与音乐的互相融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古筝的韵味。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由于过于简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基于此,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分析,探讨如何实现音乐与技术的融合,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筝学习环境,激发其对古筝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愿地了解与古筝表演相关的内容与知识[1]。传统的古筝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演奏古筝的技巧,并且使学生关注古筝音乐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化的古筝教育课堂上,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定期参与文化活动,并带领学生更加积极地练习古筝曲的演奏。
(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
在现代古筝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技术与音乐的融合,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体验,并且逐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教师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实现音乐语言与肢体语言的融合。音乐语言与肢体语言实现融合,能更好地将音乐作品诠释出来,并使得大众感受到筝曲中的情境之美。学生通过对肢体语言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古筝音乐的基本含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查阅与古筝相关的技巧知识,感悟筝曲的故事,从而深刻地了解古筝的音乐与技术属性,加深对古筝音乐的理解。
三、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措施
(一)古筝的技术基础
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为了实现技术与音乐的融合,教师需要为学生打好古筝基本功。演奏古筝的技术能力会直接决定古筝音乐的艺术表现效果。为了确保学生了解音乐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安排学生进行积极的练习,使其掌握相应的技巧。在开展指法训练的阶段,让学生能更加熟练地使用指法,将音乐的内涵凸显出来,并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训练,使其掌握古筝演奏的核心内容。在长期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打下稳固的学习基础。此外,教师还应增强与学生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在互相配合中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与训练的好习惯,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古筝技巧与音乐,进而提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多听多练,提高音乐领悟力
古筝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练习阶段需要多听多练,努力提升古筝水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聆听经典名曲,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其艺术欣赏水平。在进行筝曲练习的时候,学生需要多聆听不同类型的乐曲,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著名作曲家,或是某一类型的筝曲,而是需要从古到今搜集具有学习价值的筝曲。学生不仅要听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古筝作品,还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与理解,不仅是简单地收听,还需要从训练的阶段开始,了解更多古筝的演奏技巧。以我国著名的筝曲《春江花月夜》和《高山流水》为例,其属于古筝学习的必备曲目。对这些经典曲目的学习,逐渐成为了古筝艺术发展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学习古筝的阶段,学生需要多听经典曲目,并且练习不同类型的筝曲,感悟其中的内涵、节奏与情感,提升自身的古筝演奏水平。教师要督促学生多听多练,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力。
(三)注重传统筝曲的价值
传统筝曲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所以非常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控。传统筝曲传承的不仅仅是音乐旋律,还有演奏的技巧。学生在演奏的时候,通过声音能了解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正确地看待客观事物[3],并通过使用正确的音乐语言,如和声、旋律、节拍、速度等,将情感传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音乐,教师需要在实践环节尝试推动技术与音乐的融合,这可以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古代,舞蹈与音乐统称为乐舞,舞蹈是乐曲的形化,属于有形的音乐。从本质上看,舞蹈能呈现音乐的意境。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可以将舞蹈与古筝演奏融合,以舞蹈展现古筝音乐的意境。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乐曲改编为舞蹈,如在《洞庭新歌》中,用舞蹈来描绘一派丰收的景象,呈现洞庭湖百姓的幸福生活。学生在改编筝曲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筝曲的含义与情感,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表现力和演奏技巧的提升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示范古筝演奏技巧和播放古筝演奏视频是常见的教学方式。为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演奏水平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短小、优美的古筝演奏曲目,让学生先聆听,后模仿。在聆听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听到的曲目,进行联想和想象,让自身和古筝演奏曲目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而在进行古筝演奏练习时,教师可加入一些音乐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古典文化和古筝音乐的真谛和魅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演奏技巧和表现力的目的,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和古筝演奏技术的相互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加强学生肢体语言的培养
古筝演奏效果不但和演奏技巧息息相关,而且和表演人员的肢体动作是否灵活、是否和音乐协调配合等密切相关。演奏人员如果在古筝演奏过程中肢体比较僵硬或者长时间维持某一个动作,会影响正常表演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演出失败。虽然古筝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古筝音乐家,但在具体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肢体语言的培养仍然很重要。古筝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古典乐器,具有非常浓郁的古典魅力,受众人群非常多。在古筝演奏中,演奏人员的肢体也应该是柔美的,典雅的,这样才能提升演奏效果,让更多的人爱上古筝,保证古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结束语
古筝作为一门传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可以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演奏的水平,学生需要理解乐谱的内容,注重节奏把控,并勤加练习。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实现音乐与技术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古筝练习中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多赏析优秀的古筝曲目,强化技术练习,学生可以更完美地展现古筝音色,进而提升古筝演奏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明洁.浅析高校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J].艺术评鉴,2020,(11):84-87.
[2]杨媛.高校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探究[J].黄河之声,2019,(18):100.
[3]陈薄茹.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7,37(16):86-87.
《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来源:《戏剧之家》,作者: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