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飞歌”是苗族音乐的瑰宝,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颂扬苗族群众的美好生活,还再加上“飞歌”音调高昂、热情奔放、优美动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也赢得了贵州苗族群众的喜爱。
一、贵州苗族“飞歌”的历史渊源
贵州苗族的“飞歌”是源自远古时期的“三苗”部落、“九黎”部落,这两个部落的苗族先民跟随蚩尤在中原大战失败后四处迁徙,在迁徙过程中创作了苗族“飞歌”。[1]苗族先民的迁徙过程中承受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忍受艰苦的生活,逐渐形成了坚毅的精神品质与团结的民族品格,保持了“苗族”群体的认同感,原生态的苗族“飞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贵州苗族群众一直生活在高山之上,是典型的山地的民族,自然予其独特的气质与神韵,性格粗犷、豪放、倔强、火辣,正所谓歌如其民,在奔放热情的演唱中,展现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二、贵州苗族“飞歌”的艺术风格
贵州苗族“飞歌”是属于苗族“抒咏型山歌”范畴,在演唱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了广大苗族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的作曲家以贵州苗族“飞歌”为素材进行了改编,出现了器乐独奏曲、管弦乐曲,例如笛子独奏曲《可爱的苗岭》、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等。由于贵州苗族“飞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就成为能代表苗族标志的民歌。[2]
(一) “多样的演唱风格”与“地道的原生态唱法”
首先,贵州苗族“飞歌”多样的演唱风格,既可以单独演唱,也可以多人一起来演唱,其中最典型的是多人一起演唱。并且“飞歌”也有多声的形式,但相对简单。另外,有些地区分成了不同的男女声“飞歌”,或者是平腔与高腔“飞歌”,这一多样的演绎形式赢得了广大苗族群众的广泛认可,“飞歌”的流行也是与多样的演唱风格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贵州苗族“飞歌”地道的原生态唱法。“飞歌”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唱法,特点是拙朴、自然,无矫揉造作之感,是由弱到强、起伏有序,最终发展到歌唱嘹亮,这是从内心深处所激发的情感之音,是与苗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再加上载歌载舞,展现了很强的冲击力,体现顽强的生命力。[3]
(二) “多样化的内容”与“质朴粗犷的旋律”
贵州苗族“飞歌”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展示爱情、生产生活、节气时令等方面的歌曲,也有表达节日礼仪、迎来送往等方面的歌曲。在这些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体现“爱情”的曲目,这与苗族主张婚姻自由有很大的关系,能随时展现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与生产生活,所以具有较高的艺术品格。
其次,贵州苗族“飞歌”旋律激昂高亢,质朴粗犷,个性很强,这与贵州苗族“飞歌”文化背景、音乐形态有直接的关系。
三、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 苗语使用人口规模在缩小
贵州苗族人口中讲苗语的人数在逐渐减少。根据贵州省台江县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其隶属的187个行政村中就出现9个村的苗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再讲苗语。但是,贵州苗族飞歌是以苗语为依托的,如果苗语使用人数减少或者是消失,苗族“飞歌”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二) 民间“飞歌”传承人数量在减少
贵州苗族“飞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口耳相传的、记忆性质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传承主要是依靠传统民间传承人去传承,但是,从贵州台江县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在187个行政村中,有些行政村中的“飞歌”传承人越来越少,年轻的苗族青年,不打算去继承这一文化艺术,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面临传承危机。
(三) 依托发展的平台在渐渐消失
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是与苗族的传统节日“苗年”“龙船节”“吃新节”“四月八节”以及“芦笙节”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这些苗族的节日也在渐渐淡化,“飞歌”所需要的舞台也会悄然消失。
四、贵州苗族“飞歌”传承及保护的措施
(一) 奠定苗族“飞歌”的音乐生态环境基础
为了做好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及保护工作,应该全面保护好“飞歌”赖以生存的音乐生态环境,重点是保护好贵州苗族的各大村寨自然风光,苗族的人文风情、民风与民俗,这些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都对“飞歌”传承及保护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说,需要改善苗族的交通条件,根据贵州苗族“飞歌”传承保护的主要地区修建高标准的道路,便于演唱“飞歌”的苗族群众能更好进行地交流,既实现了民族内的团结,也能推动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另外,特别是在苗族的传统节日中坚持用传统的苗族习俗来办,将苗族“飞歌”纳入到节日中,让广大苗族群众在感受节日的快乐时,也能感受到“飞歌”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 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及新人培养工作
贵州苗族“飞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在其传承与保护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而做好传承人的保护及新人的培养工作也是做好贵州苗族“飞歌”传承与保护的关键。贵州苗族“飞歌”采用的是口耳相传的模式,“飞歌”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做好贵州苗族“飞歌”音乐传承人的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三) 开创贵州苗族“飞歌”的文化品牌
贵州苗族“飞歌”是珍贵的文化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因此,将贵州苗族“飞歌”发展成为品牌性的文化产业,以苗族的各个村寨为基础,规划出“飞歌生态旅游保护区”,进一步加大苗族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快开发“飞歌”苗寨、“飞歌”演绎坊等相关景点。
在贵州苗族“飞歌”演唱的主要地区举办苗族“飞歌会”,成立贵州苗族“飞歌”艺术团,这样利于培养大量的苗族“飞歌”创作人员与演唱人员。“飞歌”艺术团每年都可以在当地的苗族村寨进行巡演,扩大“飞歌”的群众基础,让更多的苗族人能听“飞歌”、学“飞歌”、唱“飞歌”。
总之,贵州苗族“飞歌”源自远古迁徙,展现了苗族先民坚毅的精神品质与彼此相互团结的民族品格,这一原生态的苗族“飞歌”经过代代传承,再加上大自然赋予“飞歌”的独特神韵,给予了苗族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因此,在贵州苗族“飞歌”传承及保护中,需要首先奠定苗族“飞歌”的音乐生态环境基础,然后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及新人的培养工作,并切实努力开创贵州苗族“飞歌”的文化品牌,将苗族“飞歌”传播与苗语推广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注重苗族节日内融入“飞歌”,创新“飞歌”的演绎模式,提升苗族“飞歌”整体传承水平及保护力度。
《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及保护研究》来源:《贵州民族研究》,作者:黄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