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作品演奏中音响效果的第三元素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21-05-20 10:24 热度:

   音乐是听觉艺术,大部分作品是在作者进行文本创作的基础上,经过演奏者精彩的演绎,通过音响效果让人们感知,从而再现作者的创作思维和内心的情绪情感表达。作者以和声效果、旋律主音、复调合成等各种创作手段用以表达思维内涵的力度符号、节奏标注等,最终在音响效果上体现创作者的意图,使作品形成具有一定形式结构、情绪内容和情感意境的音乐语言,在听觉上给人们以想象的空间。钢琴音乐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三个过程,本文把这三个过程称作钢琴音乐音响效果的三个元素。

论钢琴作品演奏中音响效果的第三元素

  一、钢琴音乐音响效果的第一元素

  大部分音乐作品,首先是从文本来实现创作“文字”的初步感觉开始的,但不是用文字来描叙,而是用特有的音符记写主音旋律,将能在听觉上引起情绪化的和声效果、对位方式、装饰音、力度、快慢、表情记号以及技巧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视觉(识谱)过程在感觉上的音乐联想效果。而这一切,形成了“人根据自己的意图赋予它以意味作用的某些感性事物”。

  既然文本是用音符创造音乐成形的初步感觉,那么,记载音乐“文字”的文本———乐谱在识谱过程中、在脑海里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可以认为是音乐作品所要产生的音响效果的第一元素。

  有了特定符号(音符及术语)的文本形式,只有通过演奏者的二次创作即演奏,把文本上的音符用乐器演奏出来,才能在乐器产生的听觉音响效果中,演绎出作曲家们的作品内容,“演奏(唱)家的任务是按照乐谱文本提供的所有信息,尽可能准确、全面地进行绎奏,并通过演绎将文本转换为真实的音响”。

  二、钢琴音乐音响效果的第二元素

  钢琴音乐演奏者的任务,就是使演奏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内容)完全吻合,“为了要彻底理解这样一个复杂的机体,必须有许多精力、机会、敏锐、才能和知识”。

  但钢琴作品不同于文学文字和建筑以及自然界可见之物,它用的是完整的乐谱文本作品,通过演奏者所发出的乐器声响,以听觉来实现。这种乐器的声响,形成形式上的乐音,它只是在听众的脑海里留存与日常生活中相对单纯的音所产生的一种美的感觉。严格地说,声音技巧首先应该包括头脑中的声音意识,即“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这种想象来自听觉对钢琴音色的直接感受和对音乐的了解与表现”。

  三、钢琴音乐音响效果的第三元素

  声音形象感觉的具备是钢琴作品演绎的基本条件。

  从文本到演奏,从第一元素到第二元素,钢琴作品的形状呈现在听众面前,人们通过演奏者的弹奏,感受了解到作者的意图。

  音响是外在的联想因素,而音乐是内在的象征。人们通过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连断、跳动以及和声的音响效果,获取感觉上的情绪调动。它是作品内容的联觉,是情绪表象而非作品的情感内容。

  既然音乐作品“最终”表现方式是演奏,是音响效果的再现,音响效果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于视觉中的物体、色彩,如同情绪及内心活动的直感,只能通过感知去体会。而音乐的感知是通过乐器所创造出的音响效果,而感觉、想象、认知。如同建筑物体一样,音乐的音响也存在“边线”(如同建筑中的圆点和直角)、“点”(如同建筑中角线组成的点)。必须知道,音乐有物理的音响学构成因子,同样具有尖锐的、沉重的、锋利的、平稳的,清晰与模糊,明亮与暗淡所特有的色彩。而决定这些因素产生的,就是本文所说到的音乐音响效果的第三元素———“点”与“边线”。

  (一)钢琴音乐音响效果中的“点”

  1. 定义

  所谓“点”,即是钢琴作品从文本(第一元素)—弹奏产生的音响效果(第二元素)—情感效果(第三元素)这一完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声音。在钢琴作品演奏中,除了乐曲的和弦、单音、强弱等基本元素,“点”的形象感觉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沉重的、清晰的、明亮的、朦胧的等表情和乐感是通过点的清晰度和形态来体现的,具有音乐形象的特征。“音形象不是音乐形式”,“音形象可能成为体验音乐形式并对之进行把握的根据”。5

  音响中的点产生于演奏者的音响之中,作品的情感化,取决于点的突出与淹没。比如:在激动、坚毅、刚强、锋利的乐曲中,点的分明,完整表现了坚定的作用;反之,沉重、暗淡、朦胧的音响效果,点也随之模糊,即点的形态变化。

  2.“点”的产生条件

  钢琴作品的情感表现,在于演奏中的音响效果,而音响效果的情感突现,在于印象中的强弱、快慢、和声效果以及作品技巧的感知与想象。而点的作用恰如表象与内在的情绪反映。

  一是弹奏时的触键方式。不同的触键方式产生的“点”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手指触键时,与键处于一定角度时,点自然就会模糊;反之立指触键,点就分明清晰。

  二是力的贯通。钢琴演奏最大的特点,即在强调“放松”的前提下,做到力的贯通。所谓力的贯通,是在有支撑的正确姿势和手指的承重情况下,从踏实的足部到手指尖部“力”的无碍传送。“力”的贯通与否体现在点的深浅、音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到演奏者弹奏自如状态和音色产生的优美程度。

  三是力度和手指“硬”度以及下键速度。力度和手指“硬”度,对点产生起了关键作用,力度越强,手指硬度越结实,所产生的点就会越明显,如同一根裸露的木棍和包裹毡布敲击一面铜锣所产生出的声音不同一样。在钢琴作品演奏中,如何使弹奏出来的音清晰、明了、坚实,弹奏者必须勤奋地在钢琴上练习。

  在上述条件下,以标准的触键方式,下键速度越快,手指硬度越好,点就越明显。由于钢琴击键的材料具有消除杂音和多余泛音的功能和特性,下键速度快,使榔头敲击琴弦的速度快,榔头呢止音和清除杂音的时间短,在触键的刹那间,点的产生及延续性就越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手指与琴键的角度,在点的产生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手指与琴键处于一定的角度,“点”就成为一个“面”,而非真正的“点”。

  3.“点”的扩展性和延续性

  音具有图像性、直观性,心理及记忆音的出现,在直观性方面产生注意力和吸引力的一定是音乐声响———音的声响感觉和延续性,从而在心理起到音形象作用,而尖锐、和缓的音,所感受的效果和想象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上所说,在弹奏中,手指在触键上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效果的另一个因素就是音的扩展性和延续性,即“点”与“面”的关系。在钢琴作品演绎中,有时会根据不同的作品表现要求,手指触键时与键面形成不同的角度。手指直立弹奏,所产生的“点”给人感觉坚毅、刚强、干脆、尖锐,音的扩展范围小、延续时间短,所产生的现象以点为主。手指与琴键形成一定角度弹奏时,音会形成扩展,延续时间相比之下就会长,所产生的“点”就会模糊,就会给人以温柔、甜蜜、和缓、朦胧的幻象,这时音的现象就形成一个不断扩展的“面”。

  除此以外,弹奏者的情绪、精神状态、手指的灵活程度,直接在“点”和“边线”是否清晰程度中反映出来。

  (二)钢琴音乐音响效果中的“边线”

  1. 定义

  音的边线是由音不同方式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是由边线的清晰程度的体现从而产生情感联想。它产生于钢琴弹奏时榔头击弦的刹那间。边线在音乐中的作用只有等作品体验完之后才能显现它在作品中的意味。边线在钢琴作品体现中犹如茫茫大海中孤岛上的建筑物或者是倒影。

  2. 边线的产生和作用

  边线的虚像与音的主体感受同时存在于乐音的音响效果中。

  相比之下,音的“边线”现象和效果在音的空间效果中所存在的时间效果是短暂的,具有极短时间的延续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建筑物的棱角与整个建筑的形状主体相比,最终的建筑立体轮廓延留在人们视觉和脑海里,只有建筑的边线。

  边线是在钢琴弹奏时,榔头击弦的一瞬间,随着点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不具备形象性,但具有情绪的扩张性和伸缩性。在正常而标准的弹奏方式前提下,边线会保持它的扩张和伸缩特性,随着音强度的增加或衰减而改变:音越强,边线越宽;音越弱,边线越窄。在钢琴演奏中,边线起着衬托情绪的作用。

  3.“边线”决定音响效果的清晰度

  在弹奏钢琴作品时音响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边线。榔头击弦产生了点———音响效果,而边线决定了音响效果的清晰度。由于边线延续性极短,不具延迟性,不会产生泛音,因此,在物体振动时,它单纯一次性出现,也正是边线独有的短暂、无延迟、无泛音特性,使听众感觉到清晰,无杂音的乐音存在。如同石子扔进水里,水面上产生的水波纹一样。当石子扔进水中,石子的落点就如同音乐中的“点”,而初次产生的波纹则可视为“边线”,如果没有水波纹,我们就看不到石子落进水中的位置。再如绘画一样,如果一幅画边线清晰,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新现实;反之,就感觉朦胧与梦幻(油画与水墨水粉画、国画与西洋画的视觉区别)。

  在钢琴弹奏中,边线的清晰程度同样与弹奏者的触键方式、力的贯通、手指硬度有所关联,我们可以通过边线的清晰度来判断触键和力的贯通问题。

  四、第三元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音的清晰度是由弹奏者的触键方式,手指的触键力度,手指硬度,触键角度,力的贯通而产生的。直接影响所发出音的柔和度、清晰度、丰满度等。判断合乎标准的音色,就是我们所说的“点”与“边线”所产生的音响效果。“良好的触键法,使每一个音符响出的音响效果都能恰到好处,从而赋予乐曲活泼的生命力。”6也就是说,钢琴乐曲的色彩和演奏者所发出的音是否丰满坚实、弹奏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弹奏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都可以从所产生的“点”与“边线”的特点来判断、解决。

  例1:判断力的传递与贯通方面:在大臂,肩部放松的情况下,小臂紧张,力往往卡在小臂中部,传递不到手指,从而影响正常的所需音响。弹奏时间的延长,小臂酸痛感将渐渐增强,有时会出现肘部阵痛和小臂痉挛。发出的音:生硬,沉闷,甚至出现杂音。无“点”,无“边线”。

  例2:通过“点”与“边线”的清晰度判断手腕、手指各姿势所产生的音。

  在钢琴弹奏中,手腕起着消震、补充动作和辅助手掌的作用,手指是决定音色和音响的条件之一。不同的弹奏状态可以使“点”和“边线”的清晰度发生不稳定,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手腕抬得过高,将影响手指第二、三关节的支撑作用和力的充实度;手腕下塌,就会失去力度的正常给予,会影响手指的抬起,音色会失去明亮性;如果手腕缺乏柔性,就不能辅助手指弹奏好过渡音。在大跨度的音阶和和弦弹奏时,手腕僵硬,只能导致按键不准确。手指关节自然立起(各个关节成一自然弧形状),这样的动作,便于力的贯通的直接性、重量支撑的稳重性和音响的足够性;“点”与“边线”清晰分明,同时也带有一种沉稳、踏实的感觉(点与边线的稳定性)。

  音乐作品不是表现的建筑和色彩,它是在意味作用的听觉和内心感知作用下,体验音乐作品的内在真谛。乐音的内在情感不只是感受音响效果。点与边线的深浅大小和边线的清晰模糊程度,可以发现和解决弹奏上的问题、作品的情感表现方式。要真正地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弹奏者的力是否贯通、触键方式是否正确以及弹奏的精神状态,从弹奏时所产生的点和边线的形态中就可以判断出来。点与边线的特性,为解决弹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作品情感的表现提供了依据。

  注释

  [1][日]渡边护.音乐美的构成[M].张前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8.

  [2]贾达群.结构二元性之文本结构与动态音响[J].中国音乐,2016(01):102.

  [3][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汪启璋,吴佩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0.

  《论钢琴作品演奏中音响效果的第三元素》来源:《当代音乐》,作者:刘向红,李进

文章标题:论钢琴作品演奏中音响效果的第三元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4573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