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在民族器乐上如何运用现代作曲技法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23 15:45 热度: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富有创新思想作曲家的涌现推动着民族器乐向前发展。作曲家们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作曲理论,并结合本民族独有的特点,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本文试图以现代作曲技法为切入点,分析当代民族器乐作品。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民族器乐,现代作曲技法,器乐创新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当下,通过作曲家的不懈努力,我国民族器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作曲家们结合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与民族乐器特色,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调式、和声的设计

  当今的许多民族器乐作品通过现代作曲技法打破传统民乐的五声调式结构,大大丰富了民乐的表现力,使音乐有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些民族器乐新作品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原则,汲取我国民间音乐音调,将五声音阶中通常作为“偏音”来处理的清角、变徵、闰、变宫等音(甚至包括调式以外的音)作为独立的旋律骨干音来运用。

  以现代筝乐为例,作曲家们采用人工调式定弦扩展调式。著名古筝教育家徐晓林创作的古筝曲《黔中赋》中增加了“b7、 2(首调唱名)”这两个变化音,充分体现出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王中山老师创作的现代筝曲《溟山》中加入变化音 2、。5(首调唱名)”,并且开创性地将低音区二十一弦降低了小三度,将高音区一弦升高小二度,扩宽了音域。整首乐曲以b小调为主,运用b小调和B大调同主音大小调之间交替,制造出神秘而悠远的音响效果,湘西地方少数民族特色自然地流露出来。在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中,为追寻古筝全新的音响、音色,作曲家特将筝最低音的四根弦依次改为在“A、降E、降G、降A”,并将这种含大小二七度和三全音的特定音响和音程作为一种重要的“音响实体” ‘主和弦”的概念推出,配以特定的演奏法,使独奏筝破天荒地发出了类似大雨滂沱般的“特定音响”,使独奏筝拥有了足以与乐队的协奏音响交相辉映的能力。2在和声结构设计方面,许多现代民乐作品经过作曲家的精心设计,突破了传统民乐的和声音响,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和音效果,时刻冲击着听众的听觉。

  这些多种多样的和弦包括复合和弦、二度四度叠置的复杂高叠和弦等,都打破了传统和声音响效果,其中不协和的音响给人以强烈的现代听觉效果。例如:现代作品《乡乐三阙》中引子部分扬琴作远距离音区的大二度震音交替进行,古筝二度叠置音程的上方是分解成的二度级进旋律进行,在紧随其后的一个大二度叠置的琶音和声之后,又是一组二度叠置的gliss进行。这首乐曲的主体和声基本上建立在大二度叠置结构的基础上,与作品全音程式的调式相结合,所获得的是一种独特、清冷和淡雅的音响效果。

  二、新的节拍节奏律动

  丰富多彩的节拍和节奏是现代民族器乐作品的一大特征,其赋予民乐以崭新的面貌,推动民族器乐繁荣发展.

  著名二胡演奏家、民族音乐教育家刘长福教授根据刘天华移植的二胡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巧妙运用塔吉克族音乐里7/8、5/8节拍,节奏与节拍不断变化。在7/8拍的节奏型中,有先三拍后四拍和先四拍后三排的节拍组合,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是先三拍后四拍的组合, 这种节拍组合充分体现出塔吉克民族舞蹈性节拍效果。再如王建民创作的现代筝曲妈莲花谣 中打破固有的方正性节拍律动,其中一段采用4/5拍与3/4拍交替,形成三拍子和四拍子不同强弱的交替,烘托出莲花般清新脱俗的气质。

  一些作曲家为了乐曲的需要,在乐曲中大胆加入无节奏节拍的自由旋律,这就使乐曲具有某种远古的、空灵的、神秘的气息。比如在孙谊创作的《月光》中,作者有意设计出长达占全曲三分之二的自由节奏旋律,表现乐曲中某种空灵、悠远、神秘的氛围。一些人会说这种无节奏节拍的自由旋律是一种音乐的倒退,音乐又回到没有节拍没有节奏的音乐最初时期。其实不然,这种无节奏节拍的自由旋律的加入是我们现代人对过去的追思,是我们现代人对远古时期音乐的憧憬。作曲家巧妙地把远古时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美妙音乐。正是这些节奏节拍的灵活运用,才形成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每首乐曲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三、“非乐音”方式表达

  近年来,作曲家为追求全新的民族乐器音色,深入挖掘民族乐器的表现力,革新传统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法,借鉴西方乐器的演奏特色,创作出多种形式的“非乐音’’表达。其中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模仿少数民族打击乐的声响比较常见。筝曲《溟山》中有一处精彩的敲击音响片段,作曲家将右手拍击琴弦、琴板与左手在低音弦处弹奏的低音相结合,同时又融合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歌舞节奏特点,模仿少数民族节庆中欢快的歌舞场面。作者将这种非常规的技法形成的“非乐音”音响与旋律音调的“乐音”音响相结合,在对比中形成融合统一。另外,再加上作曲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节奏特点设计出一系列特色的节奏组合变化,强弱不规则的交替,造成节奏上不规则律动感。这样,使得听众能够联想到少数民族的歌舞场面,能够更好地融入进音乐塑造的场景中,产生共鸣。再如,筝曲《西域随想》是作曲家王建民根据新疆地区民间音乐的素材而创作的一幅异域风情画,全曲以新疆达卜鼓华丽的鼓点做伴奏,贯穿全曲。曲中左右手的拍击琴弦和面板的“无乐音”音色的表达结合新疆特有的切分舞蹈节奏特色,与达卜鼓交相辉映,烘托出一幕热情、奔放、粗犷的舞蹈场面。

  当今,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民族器乐无论是在演奏技法上的革新,还是在调式的扩展上,又或者是在和声的结构设计上,都相应地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国家的重视、音乐家的创作和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属于我们本国的音乐正在迅猛的发展着,但这些还处于民族器乐发展的初级阶段、处在探索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发现问题,不盲目崇拜西方音乐,也不要盲目排外,应善于借鉴西方先进的优秀音乐成果,并从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改善我们的不足之处,发扬我们的优点。当然,民族器乐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热爱音乐的仁人志士投身到民族器乐的建设上来,弘扬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创作出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促进我国民族器乐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勇. 借鉴吸收 为我所用[J]. 齐鲁艺苑. 1986(03)

  [2]宋婕. 王建中现代技法钢琴作品的音乐学分析[J]. 音乐创作. 2010(01)

  [3]梁仲晖. 以现代作曲技法丰富蒙古族音乐风格——试析《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集》作曲技法及演奏技法[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03)

  [4]凌瑞兰. 我国当代音乐创作走向何处——“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音乐理论研讨会”略记[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2(03)

文章标题:核心期刊论文在民族器乐上如何运用现代作曲技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2688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