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音乐“欣赏”与“鉴赏”
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鉴赏”和“欣赏”虽只一字之差,其意义却大不相同。“欣赏”又可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论文。
音乐鉴赏活动分为三给阶段:(美国作曲家科兰普)
1、把握音乐感觉阶段(快乐地聆听)
2、感受音乐表现力阶段(理解地聆听)
3、纯理解音乐阶段(识别、评价地聆听)
第一阶段,对音乐并不要求理解,只求感到快乐;第二阶段就是懂得音乐的各种要素和他们的变化,以及他们所表现的内容;第三阶段不但要理解音乐的构成,而且能够理解作曲者的意图等待。
二、音乐欣赏和鉴赏教学中的重点要求论文
1、记住主题(通俗与艺术音乐的区别)
2、对主题的感知(主题的特点,怎样创作的,要素与风格)
3、听出主题的变化(音乐中的“守恒”)
4、感知作品的结构与题材
5、关于作品的“背景”(作家、演奏者、历史、社会及文化影响等……)
三、鉴赏教学的基本方法论文:
(一)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情境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和场景。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情、言、行融为一体,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通过学生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借助情境和具体生动的形象,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活动中。
1、语言情境论文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当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时,学生便会在不觉中投入到音乐之中。教师通过声调的高低急缓、语气的不同处理以及表情动作的配合,用语言创设情境,描绘情境,达到激发情感、培养情趣的目的。
2、实物情境论文
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实物创设情境在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也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氛围情境
教学场景与气氛是获得心理暗示的直接手段。特殊的教学场景必定渲染出特殊的教学气氛,极易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如同身临其境,直接产生心理体验。
4、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视听技术、声像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将学生们不能亲历的很多历史事件、艺术表演、民俗民风、各地风光等场景,精心设计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生动直观。
当然,依据教学内容和题材的不同,情境的创设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并不是只运用一种情境进行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多种情境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根据上课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其目的都是围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重视学生音乐体验的教学方法论文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它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参与、强化、反馈、分析评价,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1、以听为主,讨论为辅,适当讲解论文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过音响所发出的乐音来唤起听众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强调以听赏为主并不是排斥讨论和讲解,谈论和讲解终归是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听与讨论、讲解的关系,所以“以听为主,讨论为辅,适当讲解”是教学中常用的好办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摆正聆听与讨论讲解的关系。
2、鼓励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和想象论文
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重要基础。音乐语言是多义性的,也就是它的“不确定性”。音乐欣赏课的任务不是“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
3、以动为手段,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所谓动,就是指课堂里所有的音乐活动。动可以动脑、动手、动口、动心、动笔,以及身体的律动。
A、教师出示标题,请学生听音乐画想象画。
B、教师出示乐曲结构图,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C、对比听赏
D、根据旋律的特点,结合结构引导学生进入音乐。
E、从主题入手,听辨曲式结构。
F、听辨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G、听辨主奏乐器。
H、听赏乐曲时,标出A、B两个主题的速度。
I、用打击乐或敲击动作参与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J、相关文化搜集与运用
K、随着拍子、节奏,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
L、听音乐,对音乐的形式作出动作反应
M、将听音乐的感受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给乐曲命题、用图形表现音乐、对乐曲进行创编表演)
N、聆听乐曲,结合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发展学生想象力
O、演唱或演奏音乐主题,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P、结合聆听音乐做适当的讲解。
4、用丰富、有趣的自组材料对欣赏作品进行对比烘托
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给教师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蓝本,自选一些内容,对教材恰当地补充一些材料,这样一方面既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对单元教学内容起到丰富和烘托作用。
5、适当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京剧音乐时,有必要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6、不断渗透判断音乐艺术之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论文
当然这种渗透应该伴随着欣赏音乐来进行,而不是枯燥地讲解哲学道理、美学道理、社会学道理等。例如,在引导学生演唱贝多芬《欢乐颂》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内容在当时具有怎样的进步作用,在今天它还具有哪些现实意义,歌曲在音乐表现上有哪些美的特征,艺术家们的演唱和我们自己的演唱有哪些不同,判断雅俗的标准是什么等,这种渗透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也必将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三)强调学生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论文
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积极思维,探究新知识,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从而达到音乐欣赏审美教育的目的。
1、确定探究问题论文
根据欣赏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是探究性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在确定探究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寓意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难易程度应该接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文化知识,通过迁移、综合、建构、创新等过程,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确定探究形式论文
探究的形式有个人探究和小组探究。个人探究是小组和集体探究的基础,没有个人的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便没有集体探究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师公布探究问题后,小组或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与兴趣,有针对性地对探究的问题进行选题,接着由小组负责人组织全组同学讨论,发动全组成员从多方面获取相关信息,将汇总来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
3、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在分组探究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
4、总结归纳促进情感升华论文
探究结束时,教师要归纳总结学生的探讨结果,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和音乐本身的艺术形象进行积极的评价,在此,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不要过分计较学生音乐探索的结果,而应该保护学生探究过程中积累的点滴信心与勇气,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逐步培育出热爱音乐审美创造的种子。在同时教师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四)关注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论文
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运用集体力量进行学习。其合作过程既是学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
正确认识师与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创设师生合作的关键。在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师生共同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一起参加音乐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学生演奏《梁祝》的爱情主题,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这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及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为后面完整地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好充分的准备。
(五)加强学科综合的教学方法论文
学科综合教学方法强调的是音乐学科为主体的综合,为此,选准综合的切入点就是学科综合教学方法的关键。在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应该要围绕某个教学重点,教师要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及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使学生把音乐与其他知识融合,进行触类旁通,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自古以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也就是说,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和最佳教学方法,没有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能够用于所有的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情况。以上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单一化的,而是交叉、渗透、综合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方法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以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
四、运用感受与鉴赏教学方法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论文
1、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对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均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心理特征,因此音乐教学内容的安排及音乐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进行。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和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面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音乐的喜好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据此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探索美妙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4、提高教师自身音乐文化素养,以适应学生和时代的要求论文。
学科综合的理念,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音乐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在教学中整合与实施。因此,教师要透过教材的窗口,去透视广阔的音乐世界,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与多学科、多途径、多渠道的综合,拓展音乐教学空间,拓宽音乐活动渠道,开发出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五、正确处理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误区论文
目前“课改”已进入到由点上实验到面上推广的关键阶段,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实践中凸现出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矛盾,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音乐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对音乐教学诸多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处理上。
1、把握学科综合的度
2、把握知识技能传授的度
3、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度
4、把握现代多媒体运用的度
5、把握评价学生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