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互动模式探析

所属栏目:新闻论文 发布日期:2021-11-18 09:22 热度:

   摘要:在信息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快速发展。新闻学专业作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大部分课程也都在各种慕课平台上线。目前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精品课程稀缺,课程热度呈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互动模式单一,没有发挥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优化在线开放课程的互动模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线上课程文字互动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拓展线上教学的互动渠道和形式,把线上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提高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互动模式探析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新闻学;互动模式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演进,远程教育的授课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函授教育到后来的广播电视大学,再到目前各种类型的网络教学平台,远程教育的形式、内容、体系也在逐步规范和完善。慕课是互联网技术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的产物,慕课是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音译,即大型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2012年,慕课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并快速发展,因此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10月,中国第一个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在清华大学上线,因此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随后,由于国家政策支持,慕课在我国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体系和模式。到2017年底,我国460余所高校已经建设3200余门慕课线上课程,慕课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教育部将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搜索、阅读学习、休闲娱乐和沟通交流能力甚至超过部分老师,互联网的开放、进取、共享、创新等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网络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线下课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各个慕课平台都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二、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概况

  新闻学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二级专业,其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基础、中外新闻事业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编辑、新闻采访写作、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伦理与法规等。目前,新闻传播学科的主要课程大多已在各大慕课平台上线,但新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或者小学科,在大部分的慕课平台中还没有被列为单独的学科类别,通常被归入文学、文化或人文的大类别中。例如“学堂在线”将其归入文学文化中,“智慧树”归入文化类别中,“好大学在线”归入文学类别中,只有“中国大学MOOC”在文史哲的一级菜单下设有新闻传播学的二级菜单。再看国内几个主要慕课平台有关新闻学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情况。“学堂在线”有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摄影、解码新闻写作、国际新闻比较分析等课程;“智慧树”有中国新闻事业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合新闻传播概论、数据新闻等课程;“中国大学MOOC”相对比较多,新闻传播菜单下有80门课程,属于新闻学专业的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法规与伦理、新媒体概论等课程。根据这些课程的网络学习数据来看,不同平台的不同课程参与学习和互动的用户数量悬殊较大,知名高校、知名学者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报名参与学习的用户相对较多,而普通高校、一般老师和冷门课程报名参与学习的用户比较少。例如在“学堂在线”平台,截至2021年9月,清华大学梁君健老师的新闻摄影已有176761人报名学习,而黑龙江大学姜德锋、赵红艳等老师的传播学概论只有125人报名学习。近两年,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进行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课程的影响,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占据了很大比例。但是从近两年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名单来看,新闻传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数量相对较少。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发布,教育部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其中新闻传播学线上一流课程24门,在所有线上一流课程中所占比例为1.28%。实际上,这24门线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有十几门是2017年、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有清华大学崔保国老师的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胡春阳老师的人际传播能力、浙江大学韦路老师的新媒体概论、中山大学张志安老师的新媒体素养等。此次入选的新闻传播学的课程只有北京师范大学万安伦老师的中外出版史、河北大学彭焕萍老师的新闻采访写作、华中科技大学余红老师的新媒体用户分析等几门课程。再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5月公布的河南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名单中,线上课程共52门,只有平顶山学院段纳老师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一门课程与新闻传播相关。2021年5月公布的河南省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名单中,线上课程共287门,只有河南大学严励老师的新闻编辑学、信阳师范学院张霞老师的视听语言两门课程属于新闻传播学科大类。

  三、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互动模式现状

  (一)线上课堂教学缺少互动环节

  纵观各个慕课平台新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由于每节课的课程时间所限,课程录制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画面也是老师和课件之间的来回切换,也就是说在老师视频讲课过程中基本没有学生的参与。所以,传统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互动形式比如“对眼”“敲黑板”“提问”“辩论”“现场作业”等基本没有在线上课程中出现,也就是说线上视频教学属于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播模式。通常情况下,中小学网络精品课程的录制往往有学生的参与,有些课程学生会全程参与课程录制,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密切互动也是中小学网络精品课程的重要内容甚至是特色,那么大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尤其是互动环节,是否也可以考虑让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入镜参与互动不但可以消除线上课程单向灌输的弊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对老师的讲课方式和态度,在线听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有一定影响。另外,目前线上课程的即时互动还缺乏较好的实现形式,线上课程想要实现更高效的互动,还需要平台技术人员不断更新软件,为互动提供技术支持。

  (二)互动热度呈两极分化现象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两者的课堂教学都在强调互动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远程教育在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由于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师生的互动渠道单一、互动形式较少、互动频次有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满足了课程互动的技术需求,专业技术人员也在根据课程需要不断优化互动的渠道和形式。但是,互动仍旧是目前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的短板,尤其是早期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大部分学习者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中处于独立学习的状态,缺乏与其他学习者、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即便有所交流也只处在临时且浅层的交流状态[2]。从目前各个平台在线开放课程的互动情况来看,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部分知名学者和热门课程的用户互动积极性较高,比如“智慧树”平台山东大学俞凡老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自上线以来已有1.08万次互动,而非知名学者主讲的课程讨论区帖子往往寥寥无几。(三)互动形式相对单一目前,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的互动模式大概有以下两种。第一是课程平台自身设置的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区等互动参与板块,最主要的互动平台还是讨论区。例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老师主讲的传播理论前沿课的讨论区分为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三个子板块。尤其是课堂交流区板块,学习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很高,每一节课后面都有几十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跟帖评论。另外,辅助资料、讨论等内容可与视频内容绑定,并呈现在相应的内容板块下,学习者可有针对性地学习和交互,如“超星慕课”将作业绑定在各小节视频下方、“中国大学MOOC”中视频右上角绑定论坛“向老师提问”,可实时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以文字形式记录和交流[3]。第二是借助其他的社交平台或者相关软件,比如在课程的公告栏里设置QQ群、微信群或者微博话题等。南京大学胡翼青老师的传播理论前沿课建立了传播理论前沿慕课微信群,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老师的新闻评论课设置新闻评论QQ群。微信群和QQ群可以满足共同学习兴趣者即时交流的需求,但是每个群通常需要有一到两个管理员,在必要的时候任课老师也需参与群里的互动,这无疑会增加课程的运行成本。

  四、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互动模式优化策略

  (一)充分利用文字互动的优势

  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比,由于受到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师生之间难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但是线下课程的面对面互动并不是没有局限性,有时老师提问一个问题,整个课堂一片寂静,没有一个学生主动发言,老师点名提问,学生也可能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这也是大学课堂上常见的情况。线上课程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参与互动,文字互动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参与互动的师生都有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以逻辑性较强的文字把问题和观点表达出来,发到线上课程的讨论区或者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上,参与讨论的同学和老师也同样可经深思熟虑后用逻辑性较强的文字回复。另外,对于交际能力不强或者不善于口语表达的同学来讲,文字交流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甚至还能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老师在线直播课程,一个问题抛出,大量同学通过弹幕回复,远比线下课程的互动积极性高。因此,可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让学生在学习在线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被及时解决,在线学习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习者被动学习、缺乏创新等问题出现,实现个性化教学,真正发挥“互联网+”的优势[4]。

  (二)丰富线上教学的互动形式

  传统课堂教学的“对眼”“敲黑板”“提问”等互动形式实际也可以在线上教学中使用,如在线上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老师一旦出镜,必须像电视台播音员一样,学会用眼神和非现场观众交流,如果只是面无表情地对着机器说话,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遇到重点虽然不能敲黑板,但是也可以用手势或者鼠标在课件上圈点重点内容,提问环节可以把问题留在课堂上,学习者到讨论区、答疑区等进行回答。另外,部分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录制也可以向中小学学习,让少量学生参与到课程录制,尤其是互动环节中,以此激发线上学习者的问题意识。部分大学老师上课时缺乏幽默感和趣味性,只自言自语地讲述理论知识,实际上通过有效的互动就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讲授营销、管理、国学之类的网络课程,点击量非常高,其亮点就在于互动性强,大学的在线开放课程虽然不是各式网络营销课程,但也可以借鉴其优秀之处。

  (三)做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在线开放课程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的面子工程,而是为了弥补线下教学模式的不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有些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一些冷门课程,参与学习人数不到一百,课程讨论区几乎无人参与,偶尔有个别学生提问,也看不到老师答疑或者学生跟帖。这样的在线开放课程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备课、讲课、录制、剪辑和上线,但是实际的运营效果不佳,没有发挥出线上课程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线开放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调动一切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互动。在线开放课程一节课的时长往往在15分钟左右,任课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云端教室,预习教学内容,并要求其在听课过程中思考问题,然后老师在课堂中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补充,这个时候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参与课堂互动。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解答完的问题或是后来又激发出的新问题,就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讨论区或者自习室等模块进行解决。教师应结合教材大纲不断丰富慕课内容,并适当进行拓展,鼓励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在互动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尤其是新闻学专业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结合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可能引发一些现实问题,把现实问题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交流兴趣,这些问题的讨论都可以通过线上的互动进行解决。另外,新闻学专业的在线开放课程,一定要按时进行内容的增补、更新和升级。首先是把新的理论、实践和媒介技术补充到对应课程中,其次是对在线学习用户在学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结语

  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信息技术驱动下教育教学模式新的尝试和探索,充分贯彻了互联网在线、开放、共享的理念,在推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高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快速增加,除了在校大学生外,也使很多有学习欲望的社会学习者受益匪浅,为社会公众的终身学习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还处于粗放型的增长阶段,还存在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因此,今后在线开放课程在注重数量增加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推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快速进入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介绍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01-15.

  [2]左娟燕.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及有效实现方式[J].魅力中国,2016(30):177.

  [3]毕巧春.学习者眼中的国内五大MOOC平台[J].中国教育网络,2015(10):61-64.

  [4]盛海洋,盛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体会初探[J].文教资料,2017(24):195-197.

  [5]崔雪丽.高校学生互动意愿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慕课平台为例[J].对外经贸,2020(8):129-132.

  《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互动模式探析》来源:《新闻研究导刊》,作者:严励 王海燕

文章标题:新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互动模式探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xinwen/4719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