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经常会采访一些群众或者其他人员,因此记者应在与受访者沟通时注意说话的技巧,不要掺杂自己个人强烈的感情色彩,让受访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这样受访者才会在记者营造的人性化采访环境中敢于讲真话,有利于新闻采访报道整个过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便于新闻工作者更快速地了解到事件的真实情况。
1在与受访者进行人文情感关怀时应注意分寸
现实中,新闻采访工作对新闻工作者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极高,他们需要和受访者进行良性交流沟通,并且简洁明了的表达观点以及报道事件的事实情况,他们需要抓住访谈的重点和受访者进行良性沟通,而不是废话连篇一句主题都没有,一直在长篇大论但观众还不知其所云,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电视记者尤其重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应对受访者进行人文关怀,让他们在受访时感受到记者的善意与友好。如记者在各种灾难现场采访时应首先关心的是受访者的身体和健康等方面的状况,真真切切因为他们的苦难感到难过和悲伤,也因为他们的开心而庆幸,而在进行人文情感关怀时应注意分寸,让受访者感受到采访者的善意和真诚,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采访者的人文关怀,并在采访者营造出来的良好氛围中较好地接受配合采访工作,使采访工作顺利开展。现实中,很多受访者都是被动接受采访,有些受访者甚至是极不情愿被迫接受采访,而有些会因为采访者的心态和态度而感到不专业或者不开心,进而拒绝受访或者有些人在受访过程中不配合记者的问题展开谈论,有些也在受访时胡乱编造事实,新闻中这些被采访的人们所传递的消息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同时不利于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这就是对记者的一个较大难度的考验。因此,采访者需要时刻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并时刻注意自己的感情,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不愉快释放到受访者身上,不要对采访者冷嘲热讽,也不要对其冷眼旁观,这样都使受访者不能较快进入受访角色,不利于进行全面采访工作。而记者应努力为被采访者营造轻松、愉快的采访环境和氛围,给予被采访者足够的人文关怀,让被采访者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采访,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感受到人文关怀后会更加支持采访工作,从而配合采访者的采访活动,这样就可以使采访工作顺利完成。但是,记者在进行人文关怀时一定要注意分寸,注意自己对受访者的语言表达以及表情和语气的使用状况,务必要让受访者感受到记者采访时的人文关怀以及所表现出的善意情绪,让受访者较快地接受记者,这样可以使受访者较快进入受访角色,便于记者了解事件的真实状况,提高采访效率。
2记者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访谈技巧,找好共同切入点
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记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在采访时时刻观察受访者的一言一行,注意观察受访者的神情和各种微表情,随时洞察受访者的感情流露以及受访状态等,在受访者乐观、愉悦并且积极配合时要循序渐进,善用语言为受访者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受访者在较为轻快的氛围中接受采访,这样记者的采访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便于记者抓住受访者的这种心态找到共同切入点,有利于记者开展采访,提高采访效率和质量。而大部分受访者都是第一次面对采访镜头,受访者在面对镜头时多多少少都带有紧张情绪,其在意的是自己的表现,大脑可能较长时间都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记者应以愉悦的口吻开始进行访谈,并且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平视受访对象,给予受访者足够的亲和力,让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感受到人文关怀,让受访者在人文关怀下体会到轻松和舒服的感觉,并且在这种氛围中慢慢缓解其紧张情绪,记者慢慢将其带入采访的氛围和环境中,让受访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的采访中,这样便于记者开展后续的采访报道。而记者也需具备一定的访谈技巧,面对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性格的人应采取不同的访谈技巧。利用访谈技巧记者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采访,也可以让受访者将注意力投入到记者采访、访谈的活动中,并让受访者在被采访的过程中感受到记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善意,从而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以平等之心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这样有利于记者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及不同阶层面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新闻报道时也不会脱离生活实际。综上所述,记者在访谈中应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在采访过程中随时观察受访者的状态以及表现,积极与受访者进行情感互动,缓解受访者紧张的心情,这样可以使受访者较快进入受访者角色,同时可以使受访者在被采访时敢于说真话、愿意说真话,使受访者更好地配合记者开展采访工作,便于记者通过采访工作了解事件真实的状况,提高记者工作效率。记者的语言功底虽比一般人好,但自身还是要不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让自己在采访时可以做到语言简练而流畅,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因此,新闻工作者应积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多学习访谈技巧,利用语言的奇妙性和高深的访谈技巧让受访者不知不觉被带入采访中,减少对记者采访的抵触心理,让记者在电视采访中展现专业魅力。
3新闻稿件写作要对当事人给予保护
记者在采访时要给予受访者一定的人文关怀,让受访者较快融入角色后配合采访。但是,有时候记者报道杀人案件或者其他恶性事件时,需要从被采访者处了解其观看到的事实状况,而这些事实状况可能涉及犯罪嫌疑人的体型特征以及其他相关重要信息,一般加害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观看时事新闻,都害怕新闻中出现关于自己的犯罪事实情况,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看到新闻报道中受访者向警方提供了线索,那么犯罪嫌疑人可能对受访者怀有报复心态,并可能对受访者实施加害行为,这样会使受访者暴露在危险之中,也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记者在进行报道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受访者的详细信息和人身安全,例如:给受访者打马赛克或者采用化名等方式来保护受访者的重要信息,以此来保护受访者的人身安全。而新闻工作者在编写稿件时更应给予当事人人文保护。记者撰写新闻稿件时注意不能有偏见,用词不可以过于刻薄,应始终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并且对当事人秉持人文保护的心态,让人文保护的理念在稿件中得以体现。有些当事人不愿意透漏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地址,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有些隐私暴露在大众视野,希望记者对他们的姓名等信息进行保密,而有些记者因为追求阅读量以及播放效果,会在新闻稿件中加大细节描写,让这些细节吸引更多读者,这些细节在传播中确实有较强的感染力,却让当事人不想让大众知晓的隐私都暴露出来,违背了人文关怀的原则,给当事人造成了二次伤害,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因此,新闻稿件写作一定要对当事人给予人文保护,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使他们免受二次伤害。
4结语
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在报道中增加人性化设计,让受访者感受到足够的人文关怀。记者不仅在采访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在撰写稿件以及工作的每个环节坚持人文关怀,站在被采访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喜之所喜,悲之所悲,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和关系,让受访者在接受采访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获得被采访者的支持,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毕静.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J].科技与创新,2015(12):35-36.
[2]蒋阿平.多写有“温度”的稿件——“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感想[J].中国地市报人,2012(7):33.
[3]蔡军剑,张晋升.准记者培训教程——南方周末采编精英演讲录[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4]程前,陈杭.望诊电视民生新闻[J].中国电视,2005(2):5.
《新闻报道里人性化设计研究》来源:《西部广播电视》,作者:许洁